季青
摘 要:圖書印刷質量會對人民群眾的閱讀質量產生直接影響。為確保出版社圖書印刷能夠符合相應標準,提升印刷質量,本文提出了明確質量把控主體地位、了解出版社與印刷廠的合作關系、完善出版印制管理流程、把好各印制環節質量關等把控措施。
當今社會快速發展,人們對于精神文化的需求正在不斷提升,這為出版社更好發展創造了良好機遇。但科技的進步,數字化的發展,使得出版社對自身工作重要性沒有明確認識,導致其在圖書印刷中出現許多質量問題。出版社必須對圖書印刷工作進行有效把控。為此本文結合實踐對出版社圖書印刷把控策略提出了幾點建議。
一、明確質量把控主體地位
在各行業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出版社對于自身印刷質量把控工作的主體地位要有了解與正確認識。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如果存在印刷質量糾紛,那么按照國際慣例,出版社要承擔印刷質量糾紛的主要責任,印刷廠在這一過程中,要根據與出版社簽訂的印制合同,對印刷質量問題進行有效處理。從近些年印刷業的發展可以看出,印刷業逐漸對外開放,很多國外大型印刷集團進入我國市場,相關統計顯示,國外印刷企業在我國印刷市場中超過3000家,承攬的圖書印刷業務超過全球40多個國家與地區,這使得我國印刷企業面臨嚴重威脅。相較于國外大型印刷集團而言,我國印刷企業在印刷技術上仍然需要繼續創新。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我國印刷企業有著更多的發展空間。基于此,要明確質量控制的主體地位,也就是說,在印刷過程中,要將質量放在首要位置,確保每一本圖書的印刷質量。為實現這一目標,要對先進的互聯網技術以及各類高新技術進行合理應用,使得出版社可以實現跨地區的圖書印刷業務洽談,并實現不同印刷廠之間數據的傳遞。隨著業務的不斷拓展,出版社承擔的責任越來越大,因此,必須要將質量放在印刷的首要位置,這樣才能吸引更多客戶,在市場中樹立良好形象,為自身未來更好發展打下基礎。
二、了解出版社與印刷廠的合作關系
出版社在圖書質量的把控中,要及時與印刷廠構建良好合作關系,這樣圖書質量也會得到保障。出版社在加強與印刷廠的合作中,可以從以下幾點展開。
第一,出版社在將成稿提交給印刷廠之前,出版社要嚴格執行“三審三校一通讀”,履行樣張質量審簽以及樣書質量審簽,使得稿件能夠實現齊、清、定,這樣版型質量也可以得到提升。
第二,出版社在圖書出版中,要對印刷廠進行綜合考量。在市場中有很多符合條件的印刷廠,但是不同印刷廠的能力以及資質存在一定差異,因此,要結合實際情況,保證選擇的印刷廠能夠印刷出高質量圖書。在這一過程中,要做好比質工作與比價工作。確保紙張以及不同原輔材料都能夠符合圖書標準與要求。
第三,出版社監管人員對于合作的印刷廠要經常展開調研工作。這樣才能對印刷廠實際工作情況,以及工作人員的工作態度有了解與認識。及時與印刷廠溝通與交流,對于圖書印刷期間可能出現的印刷質量問題,能給出相應預防措施與解決措施,保證印刷質量。
第四,出版社對印刷的圖書產品,要構建相應質量監測跟蹤制度,實現對印刷工作的實時監督與管理,[1]從而及時發現印刷中存在的問題,并給出相應調整措施。特別是某些關鍵印刷環節,要確保監督管理工作提前介入,不定期提醒印刷廠,對各類問題要防患于未然,做好質量把關工作。在設計裝幀期間,需要使用不同材料與新工藝。對于新工藝以及新材料的使用,要給予更多重視與關注,將印刷廠質量管理工作從傳統的被動管理轉化為主動管理。如果印刷廠在印刷過程中出現質量問題,那么出版社要在第一時間給出相應解決措施,最后再考慮怎樣對印刷廠進行處罰。通過處罰使得印刷廠能夠意識到自身出現的錯誤,并在未來工作中避免此類問題再次發生。
第五,無論是出版社還是印刷廠,對于新技術、新材料以及新工藝等,要準確把握與認識。這樣才能將新型印刷技術以及新型材料應用在圖書印刷工作中。提升印刷質量與印刷效率,使得出版社以及印刷廠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實現更好發展。
三、完善出版印制管理流程
在社會的不斷發展中,先進管理理念被應用在各行各業中,出版社也要根據自身實際發展情況,對生產管理流程進行優化與完善。[2]同時通過對不同工作環節所花費時間與原材料情況的分析,合理規劃物流等工作,從而將圖書出版中的成本花費控制在合理范圍內。出版印刷管理要實現同步,可以實現生產部門、信息部門以及物流部門之間有效溝通與交流,為后續工作打下良好基礎。利用同步化生產方式,可以花費更少成本,創造更多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同步化生產需要工作人員具備先進管理理念,掌握合理的設備配置方式。為更好地將同步化生產應用在圖書出版中,出版社要有完善的出版印制管理流程、高效物流做保障。這樣不僅能夠實現串行運作,同時具備并行運作的管理流程,可以增強出版社在市場中的競爭力。
四、把好各印制環節質量關
圖書質量的高低,并不是由質檢員檢查出來的,而是由各印制環節決定的。因此,在圖書印刷過程中,出版社對于各印制環節要給予更多重視,做好質量把關工作,確保各印制環節質量都能夠符合相應標準與規定。[3]在把好各印制環節質量關過程中,可以從以下幾點展開。
第一,發稿前工作人員要對書稿質量進行反復確認,防止文字差錯等硬傷情況出現。如果出現文字差錯問題,印刷的圖書可能出現嚴重質量問題。如果文字差錯率超過規定的標準,該批圖書要全部銷毀,會對出版社以及印刷廠造成嚴重影響。
第二,在書稿校對工作中,要將“三校一通讀”制度落在實處,結合實際情況,對于部分書稿要進行四次以上的校對。針對專業書籍,可以邀請外審專家對其進行審讀,保證書稿質量過關,為后續印刷工作打下良好基礎。
第三,書稿在下廠印刷之前,要安排工作人員進行質量檢查與管理工作,明確清樣稿是否符合相應印刷標準與印刷要求。做好封面設計檢查工作,了解封面是否與印制標準符合。除此之外,對于封面尺寸、條形碼以及文字等,都要進行細致檢查。書稿在付印之前要經由總編輯簽字。
第四,成品圖書在入庫之前,要做好質量檢查工作。在該項工作中,出版社要選擇能力較強的專職圖書入庫質檢員進行質量檢查,工作人員要具備較強責任心,同時能夠掌握相應質量標準。在質量檢查工作中,能夠嚴格按照相應質量標準以及要求,對每一種入庫的圖書進行檢查。[4]對于質量檢查合格的圖書,要辦理相應入庫手續,這樣圖書才能被配送到全國各期書店進行售賣。對于質量檢查不合格的圖書,質檢工作人員要及時將其退還到印刷廠,進行逐本檢查。核實后要進行返修處理,或者直接將圖書報廢重新印刷。
五、提升質量管理意識
出版社在圖書出版過程中,要將提升圖書印刷質量作為基礎性工作,對于各環節工作,實行規范化管理與數據化管理。[5]在每一本圖書的印刷與制作中,要做好印刷前檢查工作、印刷過程中抽查工作、印刷后審查工作,促使工作人員具備一定質量管理意識,實現印刷工作的有序進行。在提升質量管理意識,落實圖書印刷工作時,可以從以下幾點進行。
第一,出版社對于工藝流程要做好統籌規劃工作,在圖書印刷之前,要做好排版工作與制版工作,這樣才能為印刷廠提供有效印刷文件,保證印刷文件的高質量與高標準,為后續圖書出版工作打下良好基礎。
第二,在圖書印裝過程中,出版社要及時進行監督與管理,對于不同印刷訂單,都要對印刷進度以及印刷實際情況有所了解,要安排專業人員深入到印刷車間,對圖書印刷工作進行隨機檢查。通過抽檢工作的展開,可以及時發現印刷中存在的問題,針對問題給出相應解決措施,將影響控制在一定范圍內。在此期間,要及時與印刷廠進行溝通與交流。印刷廠要與時俱進,及時更新印刷設備,加強對機械化設備、自動化設備的應用,確保在設備的應用中能夠達到節能環保效果。
第三,出版社在圖書出版期間,在確保經濟支出合理性的同時,可以選用質量較高的紙張以及原料。在印制工藝流程的制定中,要根據圖書內容展開,這樣才能保證印制工藝流程的科學性與合理性,避免因為片面追求經濟效益,使用質量不合格的材料。[6]一旦存在問題,要進行重新印刷,或者銷毀。對于此類行為要加大處理力度,如果某部門或者工作人員出現該行為,要及時對其進行處罰。
綜上所述,在出版社圖書印刷過程中,要及時做好質量把控工作。在此期間,出版社以及印刷廠對于自身工作的重要性要有正確了解與認識,端正工作態度,對各環節工作能夠進行有效管理與控制。在實際印刷過程中,要嚴格控制各環節印刷工作,定期進行質量抽檢,及時發現在圖書印刷中出現的質量問題,并給出針對性解決措施,從而實現我國圖書出版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陳曉紅.新時期如何提升圖書的編輯含量[J].新聞研究導刊,2020,11(13):187-188.
[2]楊娜.圖書編輯出版中的質量問題與應對措施[J].傳媒論壇,2020,3(16):88-89.
[3]王娟.出版社圖書印刷成本的核算與控制探討[J].中外企業家,2020(13):16.
[4]戈偉.圖書出版業按需印刷的優勢和應用[J].綠色包裝,2020(3):63-66.
[5]王雅菲.學術與商業的平衡——從劍橋大學出版社變遷史談學術出版社的生存之道[J].現代出版,2020(1):69-74.
[6]張蓉.關于提高圖書館市場到書率的思考[J].出版參考,2020(2):80-82.
(作者單位系江蘇鳳凰少年兒童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