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余方 賀艷
2020年12月30日,重慶、四川兩地電子稅務局同時上線“川渝通辦”新功能。這意味著,川渝兩地納稅人足不出戶,就能在線上辦理完成多個稅務事項。
從“兩頭跑”到“指尖辦”,是川渝稅務攜手推進稅收征管服務一體化的成果。
2021年1月14日,重慶市稅務局和四川省稅務局服務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第二次聯席會議召開,梳理總結了過去一年的工作。
一年來,川渝稅務圍繞26項重點合作任務,省、市、縣(區)三級聯動,推進了便捷辦稅同標同質、稅收征管協同共治、涉稅數據共享共用、多級合作同步聯動等工作,開創了川渝稅務服務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新局面。
打通堵點,進入“零跑路”時代
重慶市電子稅務局“川渝通辦”新功能上線后,重慶蜀慶建筑勞務有限公司財務總監鄒時果第一時間嘗了鮮。
“我們在四川有多項建筑勞務工程,以前要先在重慶進行跨區域涉稅事項報告,然后到四川進行報驗登記和稅款預繳,完工后再進行報驗核銷,兩頭反復跑?!编u時果說。
之前,該公司在廣安有一個項目,因為多次支付進度款多次開票,鄒時果在重慶和四川之間來回跑了十幾趟。
“現在只要登錄重慶市電子稅務局,足不出戶就都辦好了,為企業省時省力省錢?!编u時果說。
“川渝通辦”新功能上線前,納稅人辦理川渝兩地跨省涉稅事項需要分別注冊和登錄雙方電子稅務局,并分別進行實名認證。而現在,只需在當地電子稅務局進入“川渝通辦”模塊,系統就會自動跳轉到對方電子稅務局,實現“無縫”銜接。
“重慶和四川電子稅務局已經實現平臺對接,實現一次認證、雙方互認,通俗點講,就是進一家門辦兩家事。如今,兩地電子稅務局‘川渝通辦模塊上線了‘自然人發票代開、‘車購稅申報等服務功能,兩地納稅人辦稅將更加方便。”重慶市稅務局征管和科技發展處處長許皓說。
目前,川渝兩地電子稅務局的1400萬自然人用戶和320萬企業用戶,只要他們有需求,都可以享受這些新功能帶來的便利。
不僅如此,從去年開始,川渝稅務部門不斷聚焦辦稅堵點、難點,推動川渝兩地納稅信用互認、辦稅服務同質、涉稅咨詢通答等,讓納稅人感受到越來越便利的辦稅服務。
統一標準,拉平政策執行尺度
2021年3月1日,重慶市稅務局政策法規處、征管和科技發展處聯合發布《關于逾期納稅申報簡易行政處罰有關事項的通知》。關于逾期申報的稅收違法行為,川渝兩地統一簡易處罰標準,同步執行“首違不罰”制度,并實行電子稅務局線上自助辦理。
“‘首違不罰是指對納稅人首次發生的情節輕微、能夠及時糾正、未造成危害后果的部分違法行為,依法不處罰,逾期申報違法行為易犯多犯,納入‘首違不罰事項是完善容錯機制的重要舉措。”重慶市稅務局政策法規處張翀介紹。
去年,川渝稅務通過聯合調研發現,逾期申報在兩地發生的頻率較高,于是將這一違法行為作為切入口,積極推進川渝兩地統一稅務行政處罰裁量權基準制度。
不過,在川渝兩地現行裁量權基準制度范圍內,統一兩地逾期申報的簡易處罰標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從去年開始,川渝稅務政策法規和征管部門召開多次聯席會,統一工作思路,創新工作制度。為了實現逾期申報違法行為行政處罰的系統、程序、標準等統一,川渝稅務反復進行溝通和探索,最終實現了兩地“一套標準”、線上線下“一把尺子”。
川渝稅收政策執行存在差異,一直是困擾兩地納稅人的突出問題。因此,從去年開始,川渝稅務著力統一政策執行口徑和執行標準,盡力拉平兩地政策執行尺度。
以西部大開發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為例,川渝稅務建立了執行口徑通報制度,定期相互通報西部大開發政策執行口徑,及時通報重大執行口徑調整事宜。不僅如此,川渝稅務還共同向當地發改委提請修改《西部地區鼓勵類產業目錄》部分政策,兩地符合條件的企業所得稅居民企業均可適用調整后的《西部地區鼓勵類產業目錄》。
接下來,川渝稅務將進一步協同政策執行口徑和執行標準,持續拓展兩地通辦事項業務范圍,推進川渝企業自由遷移、“免證明”辦理、提供跨區域個人所得稅查詢和納稅記錄打印等服務,不斷提升稅費服務質量。
聯防聯控,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2020年12月18日,重慶兩江新區稅務局人和稅務所工作人員丁宏收到一項上級部門下發的風險應對任務——對一家公司進行風險識別并實施風險應對。
進行風險識別需要進一步了解這家公司的其他信息。在多次電話聯系法定代表人和辦稅人員未果后,丁宏與同事們立即前往其注冊地開展實地核查。出乎意料的是,該公司的注冊地址已經變更為其他公司。
這引起了丁宏的警覺。由于無法與公司相關人員取得聯系,她只能根據發票開具情況、法人信息等相關數據展開案頭分析。
通過比對,丁宏發現該公司法定代表人在一個月內同時注冊了多家企業,頻率過高,且法人電話無法接通,存在虛開發票的風險。
有銷無進、無法聯系、頻繁注冊……這些信息讓丁宏迅速確認該公司涉嫌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于是果斷將其認定為走逃(失聯)企業并納入增值稅發票管理系統風險納稅人名單,并將對應屬期開具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列入異常增值稅扣稅憑證范圍。
這次風險應對,讓丁宏印象很深,因為這是川渝稅務聯合開展的一次任務。
2020年6月,川渝稅務建立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增值稅發票風險聯防聯控工作機制。依托這一機制,雙方會定期交換當地走逃(失聯)企業的基礎數據,并將這些數據納入風險底層庫,及時實施風險應對。
丁宏核查的這家公司,正是從四川走逃失聯后,又到重慶來頻繁新辦企業、辦理領用發票等稅費事項。經過風險應對,這家公司已經無法再辦理相關業務,及時阻斷了風險進一步擴大。
“以前由于屬地管理原則,我們能做的工作很有限。川渝稅務通過創新工作機制,打破了傳統模式,有效集成數據資源、人力資源、系統資源,大大提高了風險應對的速度和效率,進一步優化了營商環境?!敝貞c市稅務局貨物和勞務稅處處長雷毅說。
截至目前,川渝稅務已完成7000余戶次“實名異常企業”、“走逃(失聯)企業”等高風險企業的票流數據和關鍵人員信息交換。
聯合分析,發揮“以稅資政”效能
2021年春節前一周,南岸區稅務局經濟分析科還在對轄區稅收數據進行更新、比對和分析。
與各類稅收數據打交道,是經濟分析科的日常。不過,從去年開始,他們還多了一項重要工作——做好稅收經濟分析,服務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根據重慶、四川稅務簽署的合作備忘錄,重慶市南岸區稅務局和成都市成華區稅務局將共同打造成渝同質化納稅服務樣板。
自2020年5月以來,南岸區稅務局和成華區稅務局在互認納稅人基礎信息、稅收資質、納稅信用評價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合作的深度與廣度,聯合開展稅收經濟分析就是其中一項重點工作。
“南岸區與成華區同屬城市里的傳統老區,在經濟體量、收入規模、稅源結構等方面有諸多相似之處。我們希望能夠結合兩地特點,拓寬數據維度,通過聯合開展稅收經濟分析,提出推動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思考和建議?!蹦习秴^稅務局經濟分析科科長林泉說。
2020年7月,林泉帶隊來到成華區稅務局收入核算及經濟分析科,雙方確定了聚焦轄區經濟發展重點的聯合分析思路,并建立區域聯合稅收經濟分析工作機制。
分析工作啟動后,林泉和同事們更加忙碌了。各類數據的獲取很難,加工處理費時費力。比如,兩地的門票景點這一項數據,從獲取到比對分析,就持續了一個多月的時間。
“過程雖然很艱辛,但我們雙方都很有干勁,因為我們能從數據的聯合分析中正視轄區發展的不足,也能增添發展信心。”林泉說。
在南岸區稅務局和成華區稅務局的共同努力下,最終形成了《南岸區與成華區稅收經濟發展對比分析》專題報告。這份報告對比分析了兩地經濟發展的差異性和互補性,并針對轄區經濟發展提出了相關意見建議。
深入調研川渝兩地稅情,聯合挖掘涉稅數據,從稅務視角深入比較分析兩地經濟產業發展特點和優勢,并提出工作建議,是進一步推進川渝稅收征管服務一體化的重點工作。2020年,重慶、四川聯合完成了《打造毗鄰區宜業宜居產業園共建產業集群夯實增長極》和《關于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產業經濟發展分析的報告》等稅收經濟分析文章20余篇。
這些聯合分析成果,不僅從稅收視角為兩地黨委、政府提出了可行性建議,更為深入推動稅收服務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