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立恒 劉煒 張文東



摘要:目的:評價全身麻醉聯合超聲引導下腹橫肌平面阻滯(TAP)在老年患者直腸癌手術中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實施直腸癌手術的老年患者60例,男性31例女性29例60-80歲BMI18.5-28.5㎏/㎡ASAⅠ-Ⅲ級,按隨機數字表法分成兩組:全身麻醉組(A組)和全身麻醉聯合超聲引導下腹橫肌平面阻滯組(B組),每組30例,全身麻醉組(A組)使用咪達唑侖,舒芬太尼,丙泊酚和阿曲庫銨誘導,并以瑞芬太尼,丙泊酚和阿曲庫銨維持,全身麻醉聯合超聲引導下腹橫肌平面阻滯組(B組)除使用上述全身麻醉藥外還聯合超聲引導下行腹部雙側腹橫肌平面阻滯0.4%羅哌卡因各20ml,術后均行舒芬太尼PCIA鎮痛。記錄麻醉操作時間,手術操作時間,術中全麻藥使用劑量,蘇醒時間和疼痛程度,術后PCIA舒芬太尼消耗量及患者自控按壓次數。結果:兩組患者年齡.身高.體重指數.ASA分級和操作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B組術中丙泊酚用量和瑞芬太尼用量明顯少于A組(P<0.05); B組術后蘇醒時間明顯短于A組(P<0.05);B組術后48h舒芬太尼總消耗量明顯少于A組(P<0.05);B組術后24h鎮痛泵按壓次數明顯少于A組(P<0.05).結論:全身麻醉聯合超聲引導下腹橫肌平面阻滯在老年患者直腸癌手術中應用安全有效,同時可減少術中全麻用藥劑量,具有患者術后蘇醒快,術后疼痛程度減輕,減少術后阿片類藥物用量等優點,是老年患者直腸癌手術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
有研究表明腹橫肌平面阻滯,可以減少腹部手術中全身麻醉藥物用量,提高術后鎮痛效果[3]。本研究將全身麻醉聯合腹橫肌平面阻滯用于老年患者直腸癌手術,旨在探索一種更適合老年患者直腸癌手術的麻醉方法,為臨床提供參考。
資料與方法:
1.1資料:選取我院60例進行直腸癌手術的老年患者,性別不限,年齡60-80歲,BMI18.5-28.5㎏/㎡ASAⅠ-Ⅲ級,術前排除標準:嚴重心肺疾病患者,對局麻藥和全身麻醉藥過敏者,患有凝血功能障礙者,神經肌肉疾病基礎代謝異常者,肝功能異常者等情況[1],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全身麻醉組(A組)和全身麻醉聯合超聲引導下腹橫肌平面阻滯組(B組)。
1.2方法:患者進入手術室后,監測心電圖,指脈搏氧飽和度和無創血壓(有創血壓),開放靜脈通路和中心靜脈,靜脈注射咪達唑侖0.05㎎/㎏,舒芬太尼0.3ug/㎏,丙泊酚2.5㎎/㎏和阿曲庫銨0.5㎎/㎏,術中以瑞芬太尼,丙泊酚和阿曲庫銨維持,BIS值40-60。
A組采用全身麻醉
B組采用全身麻醉聯合超聲引導下腹橫肌平面阻滯給予患者腹部雙側腹橫肌平面阻滯0.4%羅哌卡因20ml進行神經阻滯,無菌探頭橫向放置于肋緣和髂棘之間和腋前線處的位置,也可平臍向阻滯側平移至腋中線附近停止掃描。TAP阻滯點位于腹內斜肌和腹橫肌的兩層筋膜之間,藥物擴散呈低阻梭形或長條形分別向兩側擴散阻滯平面在T8-T12之間,確定阻滯平面后開始進行全麻,其余操作與A組相同。
1.3觀察指標:記錄數據主要包括麻醉操作時間[2].全麻維持用藥劑量.蘇醒時間.術畢疼痛程度和術后鎮痛效果等幾方面進行統計,兩組病人術后都使用了鎮痛泵(舒芬太尼2ug/kg)。
1.4統計分析采用spssxxx軟件進行數據分析。
結鍋: B組蘇醒時間明顯短于A組(P<0.05)。(表1)
B組術后0-4.4-8.8-12.12-24和24-48h鎮痛泵按壓次數明顯少于A組(P<0.05),術后24-48h兩組鎮痛泵按壓次數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表3)
B組術后0-12h和12-24h舒芬太尼用量明顯少于A組(P<0.05),術后24-48h兩組舒芬太尼用量差異無統計學意義,B組術后48h舒芬太尼總消耗量明顯少于A組(P<0.05)。
B組:全麻用藥劑量和阿片類藥物少于A組,蘇醒時間比A組短,疼痛程度比A組輕,術后鎮痛維持時間長,并且術后并發癥比A組少。
本研究結果表明[3],全身麻醉聯合腹橫肌平面阻滯用于老年直腸癌手術安全可行,且有助于減少術中阿片類藥物用量,加快全麻恢復時間,增強術后鎮痛效果。
綜上所述根據醫學不斷地發展,麻醉方法的研究也在不斷提高,采用全身麻醉聯合超聲引導下腹橫肌平面阻滯用于直腸癌手術,用藥劑量少,蘇醒時間快,術中疼痛程度輕,術后鎮痛時間長,是深受患者歡迎的一種聯合麻醉方法并且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1.巴明臣,黃祥成.直腸癌的外科治療〔J〕.新醫學,2005,(10):603-604.
2.陶俊,王貴和.局部進展期直腸癌新輔助放化療后病理完全緩解的預測因素分析〔J〕.臨床外科雜志.2018,26(10):756-759.
3.陳鷺,林健清,梁敏,等.腹橫機平面阻滯聯合全身麻醉在老年患者肝切除術中的應用〔J〕.臨床麻醉學雜志,2020,36(4):392-394.
北京市房山區良鄉醫院? ?北京? 102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