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群
摘要:播音主持語言有著其獨特的魅力,是博得受眾認可的重要影響因素。本文就播音語言傳播的魅力進行了解讀,就播音演變過程中所出現的“播音腔”進行反思,并在此基礎上就如何適度地運用“播音腔”實現播音主持語言創作的實質進行了總結。廣播電視臺播音主持人需要充分地認識到語言創作的實質,創作出具有藝術表現力的語言,從語言傳播的實質出發回歸語言的生活化,在更大程度上貼合受眾的認知、情感和價值需求。
關鍵詞:播音主持; 語言; 創作;
中圖分類號:? G222.2文獻標識碼:A
引言:在現代人類文明的發展過程中, 媒體一直發揮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推動著人類文明向前發展,經濟社會不斷進步,而伴隨著信息技術的出現和發展,更加符合人們價值觀和生活節奏的新媒體形式誕生,在迅速發展的同時,對傳統媒體形式帶來了嚴峻的挑戰。 作為傳統媒體的一種代表形式, 在新媒體時代, 播音主持必須重視自身的語言藝術性,滿足新媒體時代受眾的最新需求,在關鍵時期為播音主持行業爭取更大的發展空間。筆者結合自身經驗,提出了一些觀點,在此與各位同仁共勉。
一、播音主持語言藝術性特征
1.音正性
播音主持平時的工作會接觸電視、 廣播等傳統媒介形式, 音正性是播音主持必須具有的特性。 作為一名播音主持,通過聲音來展現語言的藝術性,更是一種對自身能力的證明。 相較于報紙、期刊等傳統文字媒介,播音主持無疑更加依賴有聲媒介,這是播音主持的優勢,也決定著播音主持的音正性特征。在對受眾傳達信息的過程中,調動受眾的聽覺和視覺,這樣才能夠更好的理解播音內容,受眾對播音內容的印象也會更加深刻,完成播音主持傳達信息的使命。但與此同時,也為播音主持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局限,受眾容易受到播音內容的引導。在播音的過程中,受眾通過聲音來接受信息,自身思考的時間變短,在播音停止后,信息即時傳達完畢。
2.創造性
對于各類廣播電視播音主持從業人員而言,在自身具備較強的播音功底與較為豐富的播音經驗基礎知識后,還應不斷加強自身對語言藝術的學習、探索與研究,進而使自身能夠加深對各類消息內容的理解與感受,并且將其準確傳遞給受眾。受眾們在接受消息之后,也會對整個事件或者新聞內容產生一定的分析與聯想,并通過播音主持人帶有創造性的語言表述與分析加深理解、加深認知,引發共鳴。播音主持人要在規范自身發音標準基礎上,理解消息內容,從而創造出較為豐富、生動、精妙的語言,這是一名新媒體語境下優秀的播音主持人語言藝術表現力與創造性的最佳體現。
3.單一性與間接性
在播音主持工作過程中, 通過電視和廣播與受眾進行交流溝通,受眾只能夠從播音主持的聲音中獲得信息,即使通過視頻進行補充,讓受眾欣賞播音主持的表情和形態,但在思想層面上的表現并不強,這種單向的交流形式,導致播音主持工作具有較強的單一性, 與受眾之間也有一定的距離感。此外,播音主持的工作環境往往是封閉的播音室和演播室,通過聲音與受眾交流,借助電波和聲波向受眾傳達訊息,在這個過程中,與受眾的互動就會受到影響。 即使當前播音主持工作也逐漸融入了現場直播的形式, 但依然存在一定的間接性,與受眾的交流和互動也會受到很大的限制。
二、如何提升新媒體時代播音主持的語言藝術性
1.播音語言口語化
與傳統的電視節目主持人不同, 雖然都是一種信息傳播的形式,但播音主持工作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要明確兩者之間的差異。 首先, 主持人需要在工作中掌握好全盤內容, 結合現場情況進行適當調整, 擁有一定的現場駕馭能力,讓節目能夠按照大體流程進行下去,這樣才能夠保證節目正常的播出效果。但播音主持的工作并不相同,不需要具備主持人的現場駕馭能力, 需要播音主持熟悉自己即將要播報的稿件, 然后根據自己的理解, 對文本內容進行輕加工,整理好語言,將信息傳遞給受眾。
2.播音主持應當規范用語,保持自身風格和特色
新媒體語境下,播音主持人想要有效增強自身語言藝術性,提升主持水平,首先就應當做到在播音主持過程中規范用語,保持自身的主持風格和特色。一名播音主持人想要在眾多競爭對手中取得成績,脫穎而出,就要求其自身不僅要具備扎實的基本功與專業能力、專業素養,還需要規范用語,形成自身獨特的語言藝術風格與特色,進而給受眾留下較為深刻的印象。
3.多樣化的配音語言
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配音也會發生相應的改變,一想到配音,我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趙忠祥老師在《動物世界》中充滿磁性的嗓音,也是我們印象中的經典。 但是當今時代,對經典的理解也不同。緊湊的社會節奏,讓社會語境的變化越來越迅速,配音語言也逐漸得到了豐富。隨著經濟發展,各式各樣的電視節目也不斷出現,對角色的分類更加細致,很多從事播音工作的專業人員,也逐漸向配音方向轉型。
4.播音主持應確保自身節目語言豐富親切
要在節目播報過程中獲得更多的受眾與關注,增強節目影響力和語言藝術性,播音主持就不僅要確保自身節目客觀、準確、真實,而且要保證內容豐富多彩,適合不同需求的受眾。與此同時,播音主持在節目播報過程中,還應當使用一些豐富、親切、大眾化的語言,并且適當結合當前較為流行的網絡化語言展開創新化的播報,進而拉近與受眾之間的距離,讓自身節目更加接地氣,更加親民化,確保自身節目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三、結語
在播音工作中,主持人的語言不能是簡單地對書面稿上的字、詞、句進行“照搬型”的誦讀,而應該融入情感色彩和價值內涵,讓受眾從心底里接受和認同。這也就決定了播音主持人的基本素養之一便是具有高超的說話藝術。在廣播電視播音主持的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了“播音腔”這一特殊的語言藝術創作方式,提升了播音的統一性和規范性,但這一語言播報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受眾的抵觸。
參考文獻:
[1]白婭莉.論電視播音主持副語言創作的功能與規律[J].傳媒論壇,2020,3(13):57-58.
[2]房琳琳.融媒背景下播音主持語言創作的“三化合一”[J].科技傳播,2020,12(05):105-106.
[3]鄭曹惠子.電視播音主持副語言創作的功能與規律探討[J].散文百家(下),2019(11):245.
[4]李柏濤.電視播音主持副語言創作功能與規律[J].戲劇之家,2019(28):246.
赤峰廣播電視臺? 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 02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