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芳 王福建 倪彩君

摘要:在以往所見報道中胃腸超聲檢查均須空腹狀態下在助顯劑、造影劑等輔助下方可進行,即使如此在急診兒內科診療中胃腸道檢查應用超聲技術報道甚少。本文旨在探討患兒在即時狀態下超聲定量方法或半定量方法(通過賦分法)對消化系統急性胃腸炎的診斷價值。
一、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 統計分析自2018年1月始至2020年底經臨床證實的急性胃腸炎患兒294例,已排除實質性疾病如膽結石等。其中男童143例,女童154例,年齡平均年齡7.8±1.2歲。所有患兒具有以下癥狀腹痛、嘔吐等癥狀且已剔除如腸套疊,闌尾炎、腸系膜淋巴結炎等其它疾病。另選100例同年齡段體檢兒童作為對照研究。
2.儀器與方法
(1)采用GE LOGIQ E9彩超儀腹部探頭及高頻探頭探查,患兒采用仰臥位,先用腹部探頭排除實質性病變,再用高頻探頭掃查,仔細觀察胃及腸管壁改變 ,如胃腸壁厚度,層次結構及各層回聲改變,特別是胃竇部橫切面參數等一并記錄在案,注意腸腔有無氣體,腸間有無積液,有無局部腸管擴張伴腸內容物潴留,有無腸管壁增厚,腸內液體成分增多,蠕動活躍等分別予以賦分,有則1分,無則0分。發現病變及時記錄其特征,將超聲賦分大(等)于4分定為急性腸炎,大于3分定為可疑腸炎。
(2)應用SPSS軟件進行統計分析,所有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有意義。
二、結果
急性胃炎:胃壁增厚,以內側壁(粘膜層增厚為主-肌層)為主,粘膜層回聲增強,與粘膜下層分界不清,肌層回聲偏低,胃竇部橫切面似呈同心圓樣結構。記錄胃炎組胃壁厚約47.3±5.964mm,橫截面時胃竇部內側壁面積約392.7±35.98mm2,對照組分別為30.01±5.454mm,297.71±38.735mm2,通過最大younder指數分析得最佳截斷值分別為47.4mm,400.5mm2,因胃壁厚度測值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別為0.93,0.918,胃竇部橫截面敏感性和特異性0.95,0.947,統計數據均明顯優于胃壁測量,故以胃竇部橫截面截斷值去判定患兒有無胃炎回顧分析294例患兒診斷胃炎135/147(92%),特異性25/30(83%)。
急性腸炎:將賦分大于等于4分和3分分別進行統計,結果發現,賦分≥3分時發現病例120/115例,≥4分時發現病例111/115例,其敏感性分別為104.3%,和95.6%,和特異性分別為59%,91%。
討論
本研究回顧分析294例懷疑有胃腸道疾病患兒,患兒腹痛分為二大類:胃壁改變或者胃內容物潴留等;腸管回聲改變等。
因胃壁炎癥水腫滲出,大多數患兒胃壁增厚,以內側壁增厚明顯,回聲偏強,粘膜層與下層分層欠清,胃固有肌層回聲增厚,回聲偏低,漿膜層改變不明顯。胃竇部橫切面顯示:胃竇部內側壁面積較正常兒童明顯增加,兩者間有明顯差異性,通過最佳截斷值診斷急性胃炎較胃壁厚度敏感性及特異性增加明顯,卡方檢驗發現其P<0.05,與臨床一致性較好。本文出現的假陽性、假陰性體現在潰瘍的漏診誤診上各2例。1例表現為胃內容物潴留。
小兒腹壁皮下脂肪薄,腹肌不發達,其成像較成人清淅,加之兒童胃容量小,食物通過胃的時間比成人快,在非空腹狀態下胃多呈空腹狀態或僅有少量內容物。加之高頻探頭放大顯示,可動態觀察胃腸道的管壁厚度,回聲強度,胃腸壁運動蠕動充盈排空,以及胃腸道壁的血運情況,腹腔內液體,氣體,以及胃腸內容物多少等情況 ,加之即時胃腸超聲具有方便、快捷、無放射性等優勢,已日益成為兒科醫生診斷以腹痛嘔吐為首發癥狀急性胃腸炎首選檢查項目。通過經驗積累,超聲定量,定性,半定量診斷小兒急性胃腸炎,可為胃腸道疾病臨床診斷提供可靠性依據。
參考文獻
1.Amercian College of Emergency Physicians .Emergency ultrasound guidelines[J].ann? Emerg Med,2009,53(4):550-570.DOI:10.1016/j.annemerg med.2008.12.013.
2.任宏, 王瑩, 兒科急診醫師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術——床旁即時超聲中華實用兒科臨床雜志? ? ?2018.33(6):427-432. DOI:10.3760/cma.j.issn.2095-428x.2018.16.008
3.急診超聲標準操作規范專家組. 急診超聲標準操作規范[J]. 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13,22(7):700-711.DOI: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3.07.003.
杭州市大江東醫院-兒科 浙江杭州 31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