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春燕 李靜麗
摘要:習慣是人在長時間的過程中逐漸養成的、一時不易改變的行為、傾向或社會風尚。兒童時期是人的一生中大腦發展最為旺盛活躍的時期,更是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低齡兒童的教育不僅包括向其傳授知識和能力還包括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重責。兒童在校園中的不良情感體驗必然會給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的成效。在本次課題研究中,我們分步驟采取了查閱文獻、問卷調查、個案研究等方法對兒童校園良好習慣的養成進行了研究,在將近兩個多月的時間里通過實踐和反思總結出了一系列可以操作的具體辦法,為校園兒童良好習慣的養成有了一定的成效。
關鍵字: 校園習慣 兒童 養成教育
一、引言
習慣是人在長時間的過程中逐漸養成的、一時不易改變的行為、傾向或社會風尚。任何習慣的養成都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而小學階段則是兒童在校園中良好習慣形成的關鍵時段。
在小學低年級階段,不同的家庭教育和原生家庭的不同環境導致不同的孩子形成了不同的習慣。目前家庭孩子多以獨生子女居多,每個孩子都是家里的“小太陽”、“小皇帝”,家長們像眾星捧月一般對孩子的要求有求必應。這就造成了目前兒童多以自我為中心,很少去考慮到他人。而之前存在的不良學習習慣、交友習慣以及在合作和各方面的協調過程中的“唯我獨尊”、“不考慮他人感受”等一系列問題一一暴露出來。導致兒童在小學低年級時期出現各種不適應。
二、目前兒童校園習慣存在的問題
(一)、學習習慣
1、注意力不集中
低年級兒童在學習方面存在的不良習慣比高年級兒童更為突出,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被外界環境干擾。這不僅影響兒童上課效率,更使得兒童在做作業的過程中,容易出現做作業拖沓,寫作業時間過長。
2、被動學習,缺乏興趣
在最初的不記名調查問卷中,對于“你喜歡學習嗎?”的調查有70%的學生選擇了“我不喜歡學習”,而在“你為什么要學習”的選項中大部分同學選擇了“爸媽要我學”或是“老師要我學的”等答案。
3.畏難心理,缺乏自信
低年級兒童在學習過程中普通存在畏難心理。碰到學習困難缺乏克服心理。這也是因為在家庭教育中家長過分保護,大包大攬使得孩子缺乏克服困難的決心和勇氣,進而容易產生自我否定。
(二)、生活習慣
1、對個人衛生缺乏重視
兒童的校園衛生習慣是一個孩子綜合素質的反映,直接影響著師生的工作、學習環境和個人心情。目前筆者所在的城郊小學,我們在在日常教育教學中,發現不少兒童沒有養成一個良好的衛生習慣。
2、不良校園用餐習慣
小學階段部分學生中午在學校就餐,因此也就暴露了兒童的就餐習慣。在用餐過程中,排隊盛飯出現擁擠爭搶現象,其中偏食、挑食是兒童用餐最大的問題,同時用餐過程中大聲講話,不顧及他人感受。其中的食物浪費現象嚴重。上述種種不良習慣首先受家庭環境的影響巨大。
3、校園安全習慣
由于校園環境封閉,人員密集,校園安全一直是學校生活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話題。強化安全教育,提升安全素養一直是教育工作者非常重視的。通過我們的研究和調查,在校園生活中有相當一部分同學安全意識缺乏,在校園內追逐打鬧。上下樓梯沒有靠右走的習慣,攀爬、依靠欄桿,和同伴嬉鬧沒有底線,玩帶有安全隱患的游戲或玩具等問題存在。
(三)、人際交往習慣
很多兒童在人際交往中存在很多問題,有部分兒童甚至存在人際交往障礙,導致他們在學校存在不愉快的心理體驗。這對他們的心理造成了嚴重的影響,甚至會改變他們對校園乃至社會的認知,進而影響他們的價值觀念。
1、以自我為中心的交往困惑
目前家庭中仍以獨生子女為主,來自祖輩與父輩的寵愛導致大多孩子形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思維。他們對周圍的環境和人的認知大多從自我的角度出發。認為他人都要圍繞自己,遷就自己的喜好與情緒。這就導致他們在人際交往中出現障礙。
2、不良情緒失控導致交往困惑
部分兒童缺乏對不良情緒的控制能力。他們的情緒迅速而強烈,容易發脾氣、沖動。同時,由于年齡和心理發育的限制,他們頭腦不夠清醒,缺乏對客觀事物的分析能力。
3、缺乏交往技巧
部分兒童尤其是一到二年級兒童,他們剛從幼兒園升至小學。他們的活動也由之前的游戲為主轉為學習為主,日常交往也從以父母為主轉為以同齡兒童為主。
(四)、合作、協調習慣
合作、協調習慣主要表現在兒童在日常游戲中或者體育運動中所表現出來的一些諸如是否能夠很好的遵守游戲的規則或者體育運動的項目要求。
三、兒童良好習慣養成策略
(一)、加強學校教育
充分聯系班主任,發揮班主任的獨特優勢。利用好中隊活動和思想教育課。給每一個孩子建立成長檔案,結合孩子的有點和缺點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依據孩子的日常表現不斷完善成長檔案。
(二)、借助榜樣示范作用
在培養兒童良好校園習慣的過程中,可以為兒童樹立多方面的榜樣。首先就是教師的榜樣示范作用。
(三)、認知策略
一個人的行為是由認知、情感、意識、行為四個因素構成,因此在兒童良好習慣養成過程中應同時重視認知、情感、意識、行為四個方面的教育。
(四)、約束與督促策略
(五)、強化策略
任何行為習慣的養成都不是短時間可以做到的事情,這需要長期堅持與不斷的強化。其中強化包括正強化與負強化。
(六)、家校聯合策略
學校成立家長培訓學校,對家長進行不定期的培訓,并對家長在親自關系或孩子過程中出現的困惑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
四、總結
習慣的養成是一個長期的、反復的需要不斷強化的過程。這就需要教師、家長抓住每一個教育契機從一點一滴做起,也只有堅持長期的、反復的、不斷去強化,加深印象,讓兒童從不斷的強化中將有意識的行為內化為無意識的習慣。
參考文獻:
[1]趙曉.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J];好家長;2018年15期.
[2]張澤麗.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研究[A];十三五規劃科研成果匯編(第六卷)[C];2018年.
[3]劉鳳華.讓反思習慣陪伴孩子們成長[J];吉林教育;2018年14期.
[4]尼瑪次仁.小學生學習習慣養成教育[J];學園;2013年28期.
[5]薛廣芳.少年兒童良好習慣養成之我見[J];教育文匯;2016年7期.
石家莊市橋西區四維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