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克錦

英國王室1 月8 日高調宣布,94 歲的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和她的丈夫、99 歲的菲利普親王都接種了新冠疫苗。同一天,84 歲的教皇方濟各發表聲明,說自己很快也將接種疫苗,并稱拒絕接種新冠疫苗是“無法解釋的”“自殺性的拒絕”。
兩位影響力遠超過本國范圍的君主,公布這樣的健康措施,一方面是讓擁戴者們安心,另一方面也是給民眾樹立接種疫苗的榜樣,因為整個歐洲的疫苗接種都太慢了。
在疫情最嚴重的美國,特朗普去年曾感染新冠,接受了抗體治療,所以還沒急于打疫苗,但拜登已經打完了兩劑輝瑞疫苗,并進行了電視直播。三位前總統克林頓、小布什和奧巴馬也早就表示,他們在接種疫苗時,希望能電視公開直播,以增強民眾對疫苗的信心。
歷史上,在豬流感和禽流感流行時,時任美國總統福特和奧巴馬分別在1976 年和2009 年直播打疫苗。不過,福特那次貿然推薦的疫苗后來出了嚴重的問題,美國疾控中心很快叫停了接種項目,并銷毀了剩余的一半疫苗。
由于歷史上的疫苗事故和對政客的天然不信任感,美國有很高比例的人不愿當新冠疫苗的“小白鼠”。截至1 月上旬,美國現有新冠疫苗4700 萬劑,分發了2550 萬劑,只打了930萬劑,讓拜登很不滿。目前其團隊的改進建議是,取消醫護和老人優先接種制度,不再預留第二劑,利用體育場等公共設施大規模動員集體打疫苗。
相比歐美國家的動作遲緩,科技昌明的以色列接種順利,總統、總理、衛生部長、防長等都帶頭并直播接種了疫苗。內塔尼亞胡表示:“所有即將接種第二劑疫苗的以色列公民都和我一樣興奮。這將使我們能夠在兩個月內為所有16 歲以上的以色列公民接種疫苗。最遲不晚于3月底?!?/p>
歷史上宣傳接種疫苗的,當然不限于政界名人。比如搖滾歌星“貓王”,1956 年曾在一個電視節目中,直播接種小兒麻痹癥疫苗。此舉被稱作“給全國青少年樹立了一個好榜樣”。但也有研究顯示,和幾十年前相比,現在名人在疫苗方面對民眾的影響越來越小了。
這倒不是因為名人影響力和受歡迎程度在降低,而是另有原因。一方面,存在反對接種疫苗的名人。比如在美國,有演藝名人和當地議員一起公開反對接種疫苗。這些“懷疑派”主要是認為這些疫苗未經過充分試驗,效用和不良反應都有可慮之處。甚至有人根據試驗組感染率偏低(因為剔除了大量疑似病例)的情況,推測輝瑞和莫德納的疫苗保護率遠不是95%,而可能低于50% 的最低標準。
另一方面,隨著教育的普及和發展,西方民眾對接種疫苗的基本原理和影響有了更深的認識,在要不要接種疫苗這個問題上,人們更多是從科學理性的角度看待,而不是跟風或尋求偶像的榜樣力量。美國醫學協會2011年公布的一項調查就顯示,在考慮孩子要不要接種疫苗時,70% 的父母認為會考慮兒科醫生的建議,而只有24% 的受訪者認為,名人的決定對他們有較大影響。
科學和常識,而不僅僅是名人“榜樣”,在左右著疫苗接種進度。若要為接種進程提速,有關當局需要多管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