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建東
【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討高頻下降型突發性耳聾的臨床危險因素及其與預后的相關性。方法:選取我院耳鼻喉科在2019年4月至2020年10月期間收入治療的100例高頻下降型突發性耳聾患者和100例非耳聾患者作為此次實驗的研究對象。此次實驗,每組有一百例患者,分別檢測兩組患者的血脂、凝血功能和血常規,收集所有研究對象的相關臨床資料,并分析各指標與高頻下降型突發性耳聾患者治療效果、疾病恢復程度之間的相關性。結果:通過數據對比得出:實驗組和對照組中的血脂指標、凝血指標、血常規指標中一些數據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 05)。另外,TC、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時間、年齡、伴有眩暈、聽力損失程度、就診時間與療效具有顯著的相關性(P<0.05)。結論:通過本次探究,我們可以得出,高頻下降型突發性耳聾患者中血脂指標(TC、TG、LDL‐C)、凝血指標(APTT)、血常規指標(NEUT)較高,并且具有年齡較大、伴有眩暈、聽力損失程度較重、就診時間較晚這些危險因素的高頻下降型突聾患者的預后較差。
【關鍵詞】高頻下降型 突發性耳聾 臨床危險因素 預后
分類號:R764.437
突發性耳聾是耳科的一種常見的急性病癥,是指72 h內突然發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至少在相鄰的兩個頻率聽力下降≥20 dB HL[1]。臨床表現主要為單側聽力下降,并常伴有眩暈、耳鳴、惡心、嘔吐及耳堵塞感等,其致病因素復雜,具體病因尚不明確。各型突聾患者療效不一,相關研究提示,高頻下降型突聾患者預后較差[2] 。隨著生活壓力的增加以及生活節奏的加快,突發性耳聾發病率呈上升趨勢,患病年齡也趨于年輕化,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并且并不是所有突發性耳聾的患者第一感覺或第一癥狀聽力下降,因此非常容易造成患者的誤診,因而極易錯過治療突發性耳聾的黃金時期[3],出現不可逆的聽力損傷,因此,此疾病應該得到人們的重視。? ? ? ? ? ? ? ? ? ? ? ? ? ? ? ? ? ? ? 一、實驗資料與方法
1基礎資料
選取我院耳鼻喉科在2019年4月至2020年10月期間收入需要進行治療的200例患者作為此次實驗的研究對象。每組有100例患者,一組為非耳聾患者,為對照組。另一組為高頻下降型突發性耳聾的患者,為實驗組。對照組的年齡在19-83歲,平均年齡為(47.21±2.11)歲;實驗組的年齡在17-81歲,平均年齡為(46.92±1.27)歲,在我院收入治療。所有患者均是初診病人,兩組都在入院次日清晨空腹抽取靜脈血,分析兩組患者血脂指標、血常規指標和凝血功能結果并記錄實驗組患者的病史特點。我們將這兩組患者其他的個人基本數據進行對比,得出兩組的基本數據的差異并無統計學意義(p>0.05)。參加此次實驗的兩組患者均有知情同意權并且自愿參加,同時患有其他嚴重系統疾病或影響實驗觀察的疾病均排除在外。
2實驗方法
實驗組的高頻型突聾患者按照2015 年突聾指南進行治療,均予以擴管、溶栓藥、激素治療,根據患者個體情況針對性用藥。
3療效評估 :
實驗組所有患者完成一個療程后復查聽力水平,并將治療效果分成 四個等級。痊愈:受損的頻率聽閾恢復正常,或達到健耳水平;顯效:受損的頻率聽力平均提高 30 分貝以上;有效:受損的頻率聽力平均提高 15-30 分貝;無效:受損的頻率聽力平均提高不到 15 分貝。
4效果評價方法
分別觀察和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的疾病好轉率、患者預后狀況、各項數據指標等。評分量表選自我院自行研制的量表。
5統計學方法
我院選取的所有參與實驗的兩組患者,此次實驗他們所涉及的所有基本信息、個人資料、疾病發展情況等均使用SPSS統計學軟件分析。
6實驗數據及結果
通過此次實驗數據我們可以得出,我們的研究發現高頻下降型突聾患者的血脂指標(TG、TC、LDL‐C)、凝血指標(APTT)、血常規指標(NEUT)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HDL‐C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P<0. 05)。同時,我們觀察并分析所有研究對象的治療后聽力恢復情況,結果顯示:TC 和 APTT高、年齡大、伴出現眩暈癥狀、聽力損失程度較重、就診時間超過兩周的患者治療效果較差,并且預后較差。同時,其他的血脂指標、凝血指標、血常規指標、性別因素等與預后無明顯關聯。
總結
近年來,突發性耳聾的發病率有明顯上升趨勢,給人們的生活學習帶來了嚴重的困擾和影響。目前,突發性耳聾的病因還沒有完全得出,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而且聽力下降并非是全部突發性耳聾的首發癥狀,因此容易造成誤診及不可逆轉的聽力損失,這也是就診時間和臨床癥狀的出現成為高危因素的重要原因之一,與預后有著明顯的關聯性。因此,有必要對突發性耳聾發生的危險因素進行探究,及時發現高危人群,對可干預的危險因素及時進行干預,盡量避免疾病的發生,對已經確診的患者進行針對性的治療,加強其預后。
【參考文獻】
[1] 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編輯委員會.突發性聾診斷和治療指(2015)[J]. 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 2015, 50(6):443‐447.
[2]王宇晴,刁明芳,田芳潔,丁意麗.低頻與高頻下降型突發性耳聾的臨床癥狀和預后分析[J].中國聽力語言康復科學雜志,2019,17(04):259-262.
[3]邵敏敏,陳波蓓.高壓氧聯合糖皮質激素在高頻下降型突發性耳聾患者的應用效果分析[J].數理醫藥學雜志,2017,30(10):1448-1450.
張家口市宣化區眼科醫院 耳鼻咽喉科 河北 張家口 0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