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高峰
摘要:混凝土施工在整個施工工程中占有重要比重,其混凝土使用水平的高低關系到工程質量的優劣。混凝土施工技術人員應更加深入地了解混凝土的特性,并在掌握施工技術的同時,加大對施工技術的鉆研力度,進而創新混凝土施工技術,推動建筑工程的穩步發展。
關鍵詞:建筑工程;混凝土;關鍵技術
1建筑施工中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應用優勢
1.1顯著地提高建筑結構穩定性
伴隨建筑工程規模和數量的持續增加,建筑結構的穩定性受到了各界的高度關注,而傳統混凝土在一定程度上雖然具備一定抗壓能力,但抗拉能力卻不足以滿足建筑施工需求,故此將與其進行調合,將復合型材料混凝土應用到工程施工中,在不斷提高建筑承重能力和抗壓、抗拉能力的同時,也滿足了現階段人們對于建筑的穩定性要求。
1.2生產周期短,制備過程較為簡單
伴隨新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與其它建筑材料相比,混凝土這種復合型材料起到了“1+1>2”的效果,在充分彌補傳統施工材料應用不足的同時,還能最大程度地確保兩者優勢的充分發揮,此外最重要的一點是混凝土的生產周期短,制備過程簡單,不需要企業投入過多資金。
2 混凝土施工技術分析
2.1 配比技術
在混凝土配合比方案制訂環節,應以工程施工要求、相關施工規范為基準,各類攪拌原材料施工采購價格與用量為主要依據,合理制訂配合比方案,既要確保所制備混凝土材料的性能質量符合工程施工要求,并將材料采購成本及混凝土施工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圍內。同時,應將各類攪拌原材料的用量誤差控制在允許范圍內,如將拌和水用量誤差控制在±1%以內、骨料用量誤差控制在±2%以內、水泥與外加劑用量誤差在±1%以內。此外,企業可選擇組織開展小規模混凝土試生產作業,根據試驗結果,不斷對配合比方案進行優化調整。
2.2 混凝土拌和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的拌和技術是保障施工質量的關鍵。拌和流程一旦不規范,或者是相應的技術沒有達到既定標準,就難以保障后期的質量。基于此,在實際拌和之前,技術人員要先進行試拌,即按照預先設定好的混凝土配比,對混凝土樣品進行測試,在達到質量合格標準之后,就可以確定最終的拌和流程和各項骨料的配比。需要注意的是,為了防止樣品受到影響,因此在試拌和的時候,一定要嚴格控制拌和環境,防止揚塵或污水等出現在施工現場中,保證所出具的數據符合標準和要求。
2.3 混凝土運輸
混凝土的運輸環節對于建筑施工來講具有重要意義。通常情況下,應該盡量縮短混凝土運輸的時間。因為一旦運輸的時間過長,混凝土在相對密閉的空間中就可能會出現硬度變強的情況,影響其使用效率。因此,施工人員一定要控制好混凝土從從拌合到應用的時間。如果需要長時間運輸,在條件允許的話,運輸過程中要使用滾筒對混凝土進行不停的攪拌,以防止混凝土發生離析的情況。
2.4 混凝土澆筑
混凝土澆筑在是建筑施工中一項重要的施工環節,澆筑成效直接影響工程施工的質量。鑒于此,施工單位必須要做好澆筑和相應的質量把控工作。在澆筑之前,要求施工人員對施工所需要的模板和鋼筋進行檢查,了解其規格和尺寸是否符合規范,而且還需要根據這些材料的實際特點來選擇科學的澆筑方式,如在澆筑平面的時候采取整體式澆筑法;澆筑墻體采取段面式的方法,大體積澆筑則需要采取分層澆筑法,同時也要控制其下落高度在2 米以內,這樣才能保證混凝土的質量不受影響。除此之外,澆筑也需要連續進行,盡量縮短澆筑的時間,從而為提升建筑整體質量提供保障。
2.5養護技術
在建筑施工中,完成混凝土澆筑工作后,需要在12h內對其進行養護,定時在混凝土表面灑水。對部分塑性較低的混凝土來講,需要在澆筑完畢后進行噴霧養護。在規定時間內進行合理的養護工作,更有利于發揮混凝土的性能,從而在有效時間內實現良好凝固。建筑工程的養護一般維持在14d以上,在養護過程中,要保障混凝土表面的濕潤性。堅決避免出現不按照規定時間進行養護現象,要保證養護過程中每天都按照既定流程進行相對應的操作,只有這樣才能發揮出養護的真實效果。為了避免混凝土出現開裂現象,施工人員要在混凝土表面覆蓋濕潤的草簾與麻布,保障混凝土表面的濕潤度,減少因水分蒸發帶來的裂縫等問題。或者在混凝土凝固過程中,及時監測各種天氣環境,更好地發揮自然狀態下混凝土良好的凝固效果,提升混凝土施工的質量與效率。
3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處理策略
3.1溫度裂縫
在混凝土養護過程中,由于混凝土內外溫差較大,常會出現熱脹冷縮現象,導致混凝土內部持續擴張。而在混凝土內外溫差過大時,將以此為誘因引發溫度裂縫質量問題的出現。針對溫度裂縫質量通病,在混凝土攪拌環節,施工人員可選擇向其中加入適量緩凝劑,起到延緩水泥水化速度、控制水熱化反應的作用,避免混凝土內部溫度過高而出現溫差裂縫。同時,也可選擇向混凝土中加入適量纖維或鋼筋材料,針對性增強混凝土的抗變形性能,降低溫度裂縫問題的出現率。
3.2干縮裂縫
干縮裂縫質量問題主要出現于混凝土養護作業完成或混凝土澆筑作業結束后的一定時間內。問題成因為:混凝土內外水分蒸發速度不一致,且水分蒸發速度過快,導致混凝土出現扭曲變形、開裂等質量問題。針對干縮裂縫施工問題,在混凝土配合比方案制訂中,可選擇使用收縮量較小的粉煤灰水泥,嚴格控制水灰配比,即可有效預防干縮裂縫質量通病的出現。
4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質量管理措施分析
4.1 完善質量管理體系
質量管理體系的良好程度直接關系到著施工行為是否規范,也決定了施工能否高質和高效開展的重要原因。質量管理體系的完善,使每個員工盡到自己應有的責任,且施工人員的工作績效受施工質量管理的影響,這樣可以提升工作人員對工作的重視程度。除此之外,建立完善質量檢測小組的監測管理工作,還要做好巡檢工作的整體的安排。質量問題如果被發現,要盡可能的解決,直到上一個問題解決才能進行下一道工序。
4.2 明確質量管理制度
質量管理執行力度不強是在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中較為常見的問題之一,為此應在現有的質量管理體系中對其管理制度進行明確及細化,確保在混凝土施工中質量管理制度可以覆蓋到其每一個施工環節,這樣可以為質量管理工作的執行提供基礎依據及制度保障。管理人員按照規章制度的要求來落實各項制度內容,其可以有效地控制在混凝土施工中的疏漏問題,進而提高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質量。
4.3 合理選用管理技術
在建筑工程混凝土質量管理中為了進一步的強化其管理效果,可以采用現代化的管理技術、管理模式來對其進行改進及創新,這樣可以對現有的質量管理流程進行優化,并在現代化管理技術的支持下實現對施工進行全過程控制的效果。例如,在質量管理中利用 BIM 技術進行工程建模,利用此項技術仿真模擬的功能來對混凝土施工過程進行演示,并利用信息技術對混凝土施工過程中的各項信息進行收集,將信息技術與 BIM 技術進行結合應用來分析混凝土施工中存有的質量隱患問題并及時的加以處理,這樣可以對建筑工程中的質量問題進行有效的預防及控制。同時也可以采用 PDCA 循環管理模式來進一步的完善質量管理流程,利用此種閉合式管理模式,減少在質量管理中的疏漏問題。
結束語:
由于我國經濟和科技的發展,建筑工程中引入了很多的新的施工材料和施工工藝,促進了建筑工程質量提高。施工工藝和施工技術的提升,能夠為建筑工程提供新的發展機遇。很多傳統建筑施工中遇到的施工困難,隨著新技術的應用已經獲得很好的解決。混凝土施工技術,是確保現代建筑施工質量的關鍵基礎。
參考文獻:
[1]劉建輝.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常見問題的技術處理芻議[J].四川水泥,2019(03):113.
[2]蔡保龍.談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常見問題的技術處理[J].工程建設與設計,2018(23):224-225+228.
[3]揚克樹.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處理關鍵技術[J].建筑技術開發,2020,47(18):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