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惠霞 梁嘉穎




【摘要】 目的:探究聚焦護理模式對重度少弱畸形精子癥患者情緒和卵胞漿內單精子顯微注射(ICSI)結局的影響。方法:選取2018年6月-2020年10月本院行ICSI助孕的100例重度少弱畸形精子癥患者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5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模式,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聚焦護理模式。對比兩組護理前后情緒狀態[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主觀幸福感和ICSI結局。結果:兩組護理后SDS和SAS評分較護理前均下降(P<0.05)。觀察組護理后SDS和S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護理后客觀支持、主觀支持、自我評價和主觀幸福指數評分均較護理前提高(P<0.05)。觀察組護理后客觀支持、主觀支持、自我評價和主觀幸福指數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受精率、正常受精率、優胚率均優于對照組(P<0.05);兩組妊娠率和臨床妊娠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聚焦護理模式能夠提高重度少弱畸形精子癥患者主觀幸福感,改善其情緒狀態和ICSI結局。
【關鍵詞】 重度少弱畸形精子癥 聚焦護理模式 ICSI
Influence of Focused Nursing Mode on Mood and ICSI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Oligosthenospermia/TANG Huixia, LIANG Jiaying.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2021, 18(34): -110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focused nursing mode on mood and outcome of intracytoplasmic sperm microinjection (ICSI)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oligoasmatoospermia. Method: A total of 100 patients with severe oligasthenospermia who received ICSI assistance for pregnancy from June 2018 to October 2020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with 5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mod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focused nursing mode based on the control group. Emotional state (SDS score, SAS score),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ICSI outcom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Result: SDS and SAS scores of both groups after nursing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nursing (P<0.05). SDS and SAS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objective support, subjective support, self-evaluation and subjective happiness index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improved after nursing compared with before nursing (P<0.05). The scores of objective support, subjective support, self-evaluation and subjective happiness index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fertilization rate, normal fertilization rate and optimal embryo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regnancy rate and clinical pregnancy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Conclusion: The focused nursing mode can improve subjective well-being, emotional state and ICSI outcome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oligosazoospermia.
[Key words] Severe oligoasthenospermia Focused nursing mode ICSI
First-author’s address: Guangdong Women and Children Hospital, Guangzhou 510010,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1.34.025
少弱畸形精子癥是育齡夫婦生育問題的主要男性因素,約占所有因素的50%,包括少精癥、弱精癥和畸形精子癥等[1-3]。尤其是重度少弱畸形精子癥,臨床須實用輔助生殖技術助孕,目前最常用的輔助生殖技術主要有卵胞漿內單精子顯微注射(ICSI)技術和體外受精-胚胎移植術兩種[4-5]。重度少弱畸形精子癥患者不僅受生理因素困擾,而且心理情緒問題也較為突出,直接影響患者的主觀幸福感和ICSI結局,亟需心理疏導干預予以克服。重度少弱畸形精子癥對患者個人而言會帶來嚴重的心理問題,對家庭及社會而言亦會造成重要問題,如果處理不及時或是處理不當,患者易發生焦慮、抑郁、自卑等負性心理情緒,因此良好的心理疏導和積極的社會支持尤為重要。臨床研究表明,以尊重個體潛能、詳細自身資源為原則的聚集護理模式,可充分尊重、挖掘及利用個人優勢理念,激發支持系統共情能力,從而達到為患者賦能的目的[6-8]。為了進一步探討聚焦護理模式對重度少弱畸形精子癥患者情緒和ICSI結局的影響,筆者對100例患者進行了對比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6月-2020年10月本院行ICSI助孕的100例重度少弱畸形精子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符合《世界衛生組織人類精液檢查與處理實驗室手冊》中關于重度少弱畸形精子癥的診斷標準[9],并需要實施ICSI或體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進行輔助生殖;(2)配偶輸卵管及卵巢功能正常;(3)配偶月經周期正常;(4)夫妻性生活正常;(5)睪丸質地中等以上。排除標準:(1)配偶不孕因素;(2)夫妻雙方合并遺傳、免疫及感染等不孕不育因素者;(3)合并嚴重心、腦、肝、肺等器官功能障礙者;(4)合并嚴重精神病史或近期存在重大生活事件而導致精神異常者;(5)合并嚴重視聽障礙者;(6)合并嚴重認知功能障礙者。年齡24~44歲,平均(35.75±5.74)歲;不育年限2~9年,平均(5.15±2.68)年;不育類型:原發性不育69例,繼發性不育31例;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9例,高中、中專14例,大專33例,本科及以上44例;職業類型:企業單位職員47例,事業單位職員35例,自由職業者11例,其他7例;家庭月收入:>10 000元者31例,5 000~10 000元者62例,<5 000元者7例。按護理模式不同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50例。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所有患者及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模式。(1)建立健康信息檔案,發放《試管嬰兒助孕指導手冊》,詳細講解整個治療過程的相關注意事項;(2)做好家屬工作,使其了解心理情緒對輔助生殖效果的重要性,使其能夠為患者提供充分的家庭支持;(3)對患者及家屬進行詳細的健康宣教,糾正其認知偏差、不良生活習慣以及運動鍛煉的重要性,在信息上給患者提供ICSI/IVF的效果數據,告知患者可以獲得較好的妊娠結局,以增強其信心;(4)嚴格把控可控因素并予以指導、糾正,積極關注和尊重患者,和諧護患關系,使患者情緒平穩,以利ICSI/IVF治療;(5)根據信息檔案實施線性追蹤隨訪,對患者所遇問題進行耐心、細致的解答,對胚胎著床過程中的少量出血予以指導和心理疏導,以消除顧慮。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聚焦護理模式。(1)問題描述:在全面收集資料的前提下,強化患者對ICSI/IVF的認知;在尊重和積極關注的前提下,對可控因素進行強力把控,予以相應指導與修正,營造積極進取、和諧放松的聚焦護患關系;了解患者生理、心理存在的問題,以及患者曾經的努力和嘗試,從中挖掘有效的資源及能力,同時給予患者鼓勵、肯定,增強患者的自我覺知能力、信心,提升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任度。(2)目標建構:以兼顧階段性目標與長期性目標、護理目標與患者自我設定目標為原則,鼓勵患者根據自己的資源、能力設定個性化目標,以保證目標計劃實施的可行性。充分了解患者需求,積極進行心理疏導,使其能夠以積極心理情緒狀態應對ICSI/IVF事件,使其擁有自我調節應對壓力情境的能力,以最佳狀態積極配合輔助生殖技術實施并對可能出現的不良結局予以積極面對。(3)目標實施與例外探查:在目標實施過程中,引導患者思考想象孕育成功后自己和家庭的喜悅感和滿足感,描述越細致越好,使患者在積極向上的心理情緒狀態中增強改變現狀的自信心;同時,引導患者思考回憶以往類似問題被偶然解決時的心理感受,以使患者獲得通過努力取得滿意效果的“心理體驗”,并總結這類經驗以幫助獲得或尋找類似問題的有效解決途徑。(4)信息反饋:動態觀察患者治療周期內的心理狀態變化,結合預期目標達成情況采用正反饋回路,以增強患者主觀能動性,消除其疑惑或負性情緒,積極邁向預期目標;對預期目標未達成或尚有距離的患者,則采用刻度化提問的方式,綜合運用電話、微信等社交方式,肯定患者所付出的努力,以增強其繼續努力的信心。(5)效果評價:一方面,通過量化評估方法評價患者對ICSI/IVF的相關知識掌握情況以及主動通過各種信息渠道獲取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重點評估患者心理調節能力和爭取社會支持的主觀能動性。根據評價結果,針對存在的問題,引導患者正確認識疾病所致負性情緒的暫時性,總結經驗、積極應對、不回避問題,營造積極情緒的正循環,以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以改善ICSI結局。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情緒狀態:于護理前后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和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價患者情緒狀態,總分為100分,分值越高說明心理負性情緒越嚴重。(2)主觀幸福感:于護理前后采用主觀幸福感量表進行評價,評價內容包括客觀支持、主觀支持、自我評價及主觀幸福指數四個方面。其中,客觀支持及主觀支持各6項內容,自我評價14項內容,主觀幸福指數24項內容。采用四級評分法,不同意為1分;有些不同意為2分;有些同意為3分;同意為4分。總分越高說明幸福感越強[10]。(3)ICSI結局:統計兩組受精、正常受精(ICSI后16~17 h呈雙原核)、優胚、妊娠(即生化妊娠,移植后14~18 d檢查β-hCG確定)和臨床妊娠(移植后35 dB超提示孕囊)情況,計算受精率、正常受精率、優胚率、妊娠率和臨床妊娠率。受精率=(受精卵子數/獲卵數)×100%;正常受精率=(正常受精卵子數/獲卵數)×100%;優胚率=(優質胚胎數/可用胚胎數)×100%;妊娠率=(生化妊娠周期數/移植周期數)×100%;臨床妊娠率=(臨床妊娠周期數/移植周期數)×100%。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3.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字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一般資料對比 兩組年齡、不育年限、不育類型等一般資料對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2.2 兩組護理前后情緒狀態對比 護理前,兩組SDS和SAS評分對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護理后SDS和SAS評分均較護理前下降(P<0.05);觀察組護理后SDS和S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護理前后主觀幸福感對比 護理前,兩組客觀支持、主觀支持、自我評價和主觀幸福指數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護理后客觀支持、主觀支持、自我評價和主觀幸福指數評分均較護理前提高(P<0.05);觀察組護理后客觀支持、主觀支持、自我評價和主觀幸福指數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兩組ICSI結局對比 兩組配偶平均獲卵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觀察組平均可用胚胎數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觀察組獲卵數為601個,受精率為76.21%(458/601),正常受精率為73.88%(444/601);可用胚胎數為252個,優胚率為80.56%(203/252)。對照組獲卵數為593個,受精率為62.56%(371/593)、正常受精率為60.54%(359/593);可用胚胎數為158個,優胚率為69.62%(110/158)。兩組受精率、正常受精率和優胚率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字2=26.176、24.109、6.430,P<0.05)。觀察組移植周期數為41個,妊娠率為63.41%(26/41),臨床妊娠率為63.41%(26/41)。對照組移植周期數為38個,妊娠率為52.63%(20/38),臨床妊娠率為47.37%(18/38)。兩組妊娠率和臨床妊娠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男性不育是一種特殊生殖缺陷性疾病,一般沒有明顯的軀體癥狀。該病發生和治療過程均可成為患者負性情緒的心理應激源,從而影響患者的心理調適能力,進而對患者家庭、社會功能的正常發揮造成不良影響。而且,這種負性心理情緒狀態還可反過來作用于疾病進展,對患者生活質量影響較大。王偉光[11]認為,男性不育患者受性壓力、求子心切、負罪感、羞恥感等精神及情緒壓力影響,其內心所經歷的負性情緒體驗往往較女性更為復雜。不育癥不僅會導致夫婦的自尊心、性滿意度及婚姻幸福感下降,而且由此產生的情緒壓力會增加精液中的活性氧水平,最終產生氧化應激而影響精液質量和妊娠率。研究表明,男性長期處于緊張或心理高壓下,其精液中的谷胱甘肽及精子活力會顯著下降,導致畸形精子增加[12]。不孕不育家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因此在進行輔助生殖時多存在消極回避和沉默壓抑等問題,尤其是男性不育癥患者,主動尋求支持或幫助者甚少,情緒問題極為突出,亟需有效的心理護理干預措施予以改善。
當前,傳統常規護理在對患者的心理干預方面較為單一,同時不夠細化,護理內容過于陳舊,護理重點也僅停留在基礎層面,例如單一的健康宣教、常規基礎干預等,無法滿足患者對護理的深層次需求,因此護理效果一般,患者的ICSI結局也較差[13-14]。聚集護理模式是積極心理學在護理領域的應用,其基于充分相信患者自身資源和尊重患者個體潛能,以解決問題為導向,在充分尊重、積極關注和共情同理的基礎上建立良好的護患及家庭聚集關系,在不斷鼓勵、贊賞的關系互動中建立護理人員、患者及家庭之間的正反饋回路,挖掘、調配、整合利于患者達成目標的各種可控因素,以達改善負性情緒和ICSI結局的最終目標[15-16]。
本研究分析結果顯示,相比于常規護理模式,聚集護理模式能更顯著地降低重度少弱畸形精子癥患者SDS及SAS評分,提高其主觀幸福感,改善ICSI結局。這主要是因為,與女性不孕患者傾向于傾訴、團體輔導及微信群討論分享等方式不同,由于涉及私密問題、個人自尊及社會偏見等原因,加之ICSI治療結局的不可控性,男性不育患者更傾向于一對一聚集訪談模式[17]。聚集護理模式通過問題描述、目標建構、目標實施與例外探查、信息反饋及效果評價五個步驟,切實了解不同特征患者的情緒應激反應特點、壓力產生節點、存在問題,與患者共同制定可行性目標并連續線性追蹤、評價目標實施情況,以鼓勵和贊賞為手段建立正反饋回路,營造輕松護患關系氛圍,在增強患者情緒自我調適能力、主觀能動性和自我效能感的同時達到改善ICSI結局的終極目標[18-19]。聚焦護理模式通過五個步驟滿足了患者的護理需求,護理結果顯著,聚集護理模式的關鍵點在于充分利用一切可控因素,使患者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經驗感知和覺知,最終可以實現與自己期望相匹配的目標,這也與相關文獻報道結論基本相似[20-21]。
綜上所述,聚焦護理模式能夠提高重度少弱畸形精子癥患者主觀幸福感,改善其情緒狀態和ICSI結局,臨床妊娠率與對照組比較,有升高趨勢,但未達統計學差異,原因可能為本次探討的數據樣本量較少,研究時間較短,對遠期效果分析不夠,未來需要擴大樣本量,同時延長研究時間,以其獲得更加科學的數據。
參考文獻
[1]王紫娟,游敏,張紅梅,等.輔助生殖技術中短時受精失敗結合早期補救ICSI與常規ICSI的臨床結局分析[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2020,50(1):79-85.
[2]王雪梅,王芳,鮮紅.基礎卵泡刺激素/黃體生成素值預測不同年齡患者體外受精/卵胞漿內單精子注射助孕結局的價值[J].中國計劃生育和婦產科,2017,9(11):31-33.
[3]姚晨希,夏弘,陳海霞,等.獲卵少患者體外授精方式的臨床分析[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17,25(12):864-867.
[4]唐永梅,李忻琳,馬文紅.體外受精-胚胎移植發生單卵雙胎相關因素分析[J].實用醫學雜志,2017,33(12):1965-1968.
[5]汪麗杰.基于馬斯洛層次理論對不孕不育患者的認知行為和壓力現狀及影響因素[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9,27(1):64-67.
[6]蔡艷娜,董悅芝.心理壓力與男性精液質量相關性Meta分析[J].中華生殖與避孕雜志,2017,37(4):320-326.
[7]徐麗.階段式健康教育模式在輔助生殖技術助孕患者中的護理效果觀察[J].湖北醫藥學院學報,2019,38(1):88-90.
[8]謝強,謝小菲,劉淑慎,等.兩種取精術式對卵胞漿內單精子注射結局的對比研究[J].中國醫學創新,2018,15(14):141-144.
[9]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 laboratory manual for the examination and processing of human semen[M].5th edition.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0.
[10]周飛京,戴善軍,劉金豪,等.青年不育男性的生育壓力狀況及其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J].護理管理雜志,2020,20(10):701-705.
[11]王偉光.弱精癥男性不育患者健康教育的方法及效果探討[J/OL].心電圖雜志(電子版),2019,8(2):130.
[12]李榮,李婷,楊貴仙.團體心理輔導聯合家屬陪伴對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孕婦負性情緒及母嬰結局的影響[J].廣東醫學,2020,41(7):736-740.
[13]徐友花,林曉虹,何韶堅.醫護一體化管理模式對行體外受精-胚胎移植術病人妊娠結局的影響[J].全科護理,2019,17(3):340-342.
[14]黃翠玉,王莉莉,王芳,等.不同來源精子行卵胞漿內單精子注射妊娠結局的比較[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20,26(2):198-202.
[15]胡巧麗.聚集解決護理模式對肝硬化食管胃底靜脈曲張患者再次出血的預防作用[J].飲食保健,2019,6(40):183.
[16]魏巍.聚焦解決模式在復雜性視網膜脫離患者心理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9,14(3):30-32.
[17]洪雪蓉,彭熠華.補腎生精湯聯合心理護理對重度少弱精患者精液質量及負性情緒的影響[J].中外醫學研究,2020,18(15):170-172.
[18]孫晶.30例非梗阻性無精子癥患者顯微取精圍手術期護理體會[J/OL].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45):99.
[19]張昆紅,曹穎.顯微外科治療梗阻性無精子癥的護理體會[J].飲食保健,2016,3(13):135.
[20]殷麗學,趙金珠,胡俊平,等.微信平臺在精子DNA碎片指數異常患者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現代醫藥衛生,2020,36(7):1073-1075.
[21]潘瑞華,袁細妹,古雯潔.綜合護理干預對少弱精子癥染色體非整倍體患者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7,23(1):85-86.
(收稿日期:2021-10-25)
基金項目:廣東省醫學科研基金立項項目(A2020061);廣州市科技計劃項目(202102080021)
①廣東省婦幼保健院 廣東 廣州 510010
通信作者:湯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