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倩,趙林林,駱輝玲
(惠州經濟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惠州516057)
近年來,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不斷推進,高職院校不斷擴招,應屆畢業生人數不斷增加,就業壓力隨之增大,高職學生就業難的原因主要包括:高職畢業生就業觀念存在誤區,就業意識不強烈;高職畢業生缺乏相關的工作經驗及招聘經驗。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高素質的報關與貨代人才缺口越來越大,相關企業仍面臨人才短缺的困擾。這就需要高職院校培養的報關與國際貨運專業的高質量人才滿足企業的升級轉型要求。
OBE是以成果作為導向的一種教育理念,這種教育方式最為看重的是學生通過學習后所達到什么樣的學習效果,以及這種學習效果如何量化。教師在教學時通常會先指定一個教學目標,根據確定的目標進行一系列的教學活動,其目的使得教學效果更佳。除了關注學習效果,也更關注這種學習效果能否持續。
在當前中國“大通關、大經貿、大物流”的背景下,報關與國際貨運專業培養具備扎實的國際商貿理論知識,熟悉國際貿易的相關法律規范及通行規則,具有對服務對象實施管理和操作服務的基本能力,成為能運用現代信息手段處理貿易、報關、報檢和國際貨運業務的實用型專門人才。
高職報關與國際貨運專業畢業生就業的領域包括外貿企業、國際貨運企業、跨境電商等,主要崗位工作任務分析如表1所示。
以學生為中心是OBE理念的核心要素之一。在以往傳統的教學中,課程的評價更多是對學生學到的理論知識的考查,作為高職院校特別是報關與國際貨運專業,對學生的實操要求更高,不能忽視學生的專業技能和素質的培養。否則學生因沒有掌握專業技能而忽略了實際工作所需要的專業能力,最終會出現企業的用人標準和學校的培養標準不符的局面。為了推動教學模式改革和高效課堂真正走向成功,必須構建一個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
因此基于OBE理念下的課程設計要結合報關與國際貨運專業的崗位需求以及相關任務,學生通過每一模塊的學習,引入“認知沖突”構建高效課堂。在課前任務驅動時設置,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急需解決認知矛盾的愿望,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在教學過渡中設置,能調動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職欲望;在課堂小結時設置,可以強化知識信息的輸入,同時通過一些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形成懸念,預示新課內容,激發學生的求職欲望,為下一節課做好預習準備。
將OBE理念應用于本校報關與國際貨運專業的教學改革,以專業課程為例,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和人才培養模式,以強化人才的核心職業技能,為惠州乃至大灣區企業輸送“畢業即能直接上手”的員工。
3.2.1 整合雙師型教師資源
成果導向是OBE理念的另一大核心要素,在構建課程體系時要先明確培養什么樣的人才。報關與國際貨運專業在進行人才培養設定時要以成果為導向,突出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和崗位需求能力提升,即培養企業真正需要的、能直接上手的應用實踐性人才。
學生的學習質量和就業能力受師資的影響很大。報關與國際貨運專業對實操性的要求很高,如果教師缺乏實踐經驗則不能正確指導學生實踐,因而一方面高職院校注重引進具有豐富企業經驗的雙師型高水平教師,另一方面,也要為缺乏實踐經驗的教師提供企業實踐的途徑,整合雙師型教師資源。
3.2.2 注重人才培養的市場實踐性
報關與國際貨運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要注重成果導向,注重學生、教師、企業三者之間的聯系,與市場的需求相對接,保證人才培養目標更加符合“一帶一路”下國家和企業的發展要求,更加注重報關與國際貨運專業的人才培養,更符合社會發展要求。
“持續改進”是OBE對學生學習效果評價的質量改進和保障機制,目前國內有許多的高職院校將這種先進的理念和方法應用于工科專業的建設和人才培養方面。但在報關與國際貨運專業的人才培養方面應用較少。

表1 崗位工作任務分析
引入企業和學生等非教師主體,制定多元評價內容,進行多層次多主體的過程性考核。且這套考核評價體系能在實踐過程中經受住定性和定量的檢驗和分析,通過接收到的個體的反饋信息,根據信息的結果進行不斷的改良和優化。
基于OBE理念,要使得報關與國際貨運專業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改進就需要進行教學和課程的反向設計,重視整體的評價。在人才培養方面也要進行反向設計,保證人才培養模式以成果為導向。量化學生的職業技能和實踐能力,做到產學研相結合,培養符合社會發展的報關與國際貨運人才。
隨著中國外貿經濟的不斷發展,業務量和相應的需求量也在不斷增大,在這樣的背景下,無論是傳統的外貿企業還是跨境電商企業對相關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大。然而,目前出現的普遍問題是高職院校對相關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陳舊,忽視了對學生專業技能和實操能力的培養。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高職院校相關專業必須意識到當前人才培養的不足,基于OBE理念,提升報關與國際貨運專業人才培養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