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旭光 袁芳/河北省衡水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053000
基層獸醫人員,是畜牧動物防疫工作的中堅力量,其專業水平與工作能力,會對防疫工作的實施產生重大影響。為此,畜牧部門必須注重提高獸醫工作者的專業技能與工作水平,要努力做到以下幾方面要求:
首先,要注重對獸醫人員定期進行培訓教育。在此過程中,要對獸醫人員加大培訓力度,使其獲得更為廣博的畜牧獸醫防疫知識,例如,豬的正常體溫在38℃~39.5℃之間,母豬的妊娠期平均在114d 左右;牲畜口蹄疫的潛伏期最長為14d 等。上述知識都屬于獸醫人員的必須掌握的基礎。另外,畜牧部門也可以邀請相關專家與資深人士開展主題講座,為獸醫工作人員提供理論與方法指導,還應當為獸醫人員提供更多的練習與實踐機會,以此不斷提升其工作能力。
其次,要將防疫工作作為績效考察的一部分,將其納入獸醫等級評定的依據當中,從而激發其工作熱情,促使其積極學習先進的防疫技術,強化其社會責任感與責任意識。
最后,畜牧管理部門需要適當提高獸醫工作者的薪資福利,調動其工作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優中選優,打造出一支專業能力較強,工作經驗豐富的獸醫團隊,來促進當地畜牧動物防疫工作的順利實施。
通常情況下,開展基層畜牧獸醫動物疫情防治工作,其防治的關鍵在于預防與治療兩方面。一方面,獸醫人員需要在工作區域內,科學有序地開展畜牧疫苗接種工作,通常情況下,滅活疫苗的最佳保存溫度在2℃~8℃之間,在對家禽注射禽流感滅活疫苗后,需要經過14d,才會產生機體免疫保護機制;針對畜牧動物的養殖場地、畜牧動物的宰殺與交易場地,要注重對其進行消毒處理。另外,針對已經患病的禽畜,獸醫人員應當在第一時間內對其進行隔離管理,從而防止發生大規模傳染,減小養殖戶主的財產損失。在此期間,獸醫工作者必須在接到養殖戶申報后的12h 內,及時趕往現場進行檢疫。
另一方面,必須對患病的養殖禽畜進行疾病治療。當養殖禽畜患病后,獸醫工作者需要科學使用抗生素等藥物,適量選用干擾素一類的生物分子制藥,結合物理治療方法對動物進行治療。例如:倘若對家畜注射青霉素藥劑,家畜發生過敏反應的情況下,獸醫工作人員可以使用濃度為10% 的苯海拉明,對家畜進行注射,以此進行搶救;倘若在秋冬季節發生大規模疫情,就必須開展實時防疫手段,保證散養動物能夠在出欄之前保持健康。除此之外,獸醫工作者也可以走訪調查部分集中的散養戶,考察其養殖環境與畜牧動物的生長情況,分批分次開展疫苗接種工作,以此提升動物的免疫能力,強化防疫效果。

圖1 基層畜牧獸醫動物防疫工作
想要做好基層畜牧獸醫動物的防疫工作,獸醫人員與養殖人員就應當加強監督管理力度。一方面,要注重對畜牧動物開展健康狀況檢查工作。在此過程中,獸醫工作者應當定期開展走訪與調查工作,詳細了解工作區域內畜牧動物的健康狀況;要具備敏銳的洞察力,倘若工作范圍內的畜牧動物發生健康問題,需要在第一時間內進行檢查與處理,據此設置針對性較強的治療方法與預防措施,努力將疫情把控在合理范圍內。
另一方面,養殖人員在日常養殖期間,必須做好養殖所的衛生管理工作,要根據不同畜牧動物的生活情況,定期處理畜牧動物的衛生問題,確保其生長環境干燥清潔。另外,在畜牧動物的飲食方面,必須確保畜牧動物所需的食物健康安全,飲用的水未曾遭到污染。通過采取該方法,能夠有效減少畜牧動物患病的幾率,做到防患于未然。
結論:綜上所述,在開展基層畜牧獸醫動物防疫工作的過程中,畜牧管理部門與獸醫工作人員,應當綜合考慮多方面的因素。要結合畜牧養殖動物的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制定疫病防治工作,以此強化疫病防治效果,確保動物健康成長,保障我國畜牧養殖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