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艷霞
(鄂州職業大學醫學院,湖北鄂州 360099)
高校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的前沿陣地,承擔著立德樹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務。鄂州職業大學護理專業以培養擁護黨的基本路線,具有創新意識和可持續發展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護理人才為己任,開展一系列的課程思政改革。
課程思政是指以構建全員、全程、全課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將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的一種綜合教育理念。2016 年12 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發表的重要講話為課程思政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2020 年5 月,《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規劃綱要》出臺,標志著課程思政進入全面建設的新階段。
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教師是關鍵。要推動廣大教師進一步強化育人意識,找準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確保課程思政建設的落實、見功見效①。我們的做法是充分發揮“雙帶頭人”的示范作用,以黨建為引領,以支部為平臺,充分用好支部主題黨日活動這個載體,不斷跟進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及時傳達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精神,將如何在專業課中進行課程思政建設作為專題來研學,并將學習的成果及時貫徹到課程建設的具體工作中去,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效果非常明顯。
發揮專業課教師實施課程思政的積極性。對于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②。通過學習,大家對“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有了充分的認識,一致認為落實課程思政既是每一門課程的應有之義,也是每一名教師的職責之所在。
提升專業課教師實施課程思政的主動性。“打鐵還需自身硬”,課程思政的良好實施對于授課教師自身認知的提升也是極其重要且必要的。教師的以身作則和言傳身教可以有效提升課程實施的效果。課程思政的對象與受益者不僅僅是學生,也是教師自身。隨著課程思政的持續推進,大家深感駕馭課堂更加輕松自如、師生之間關系也更加融洽,一系列的顯著變化使得專業課教師參與課程思政建設的主動性明顯提升。
發揮專業課教師實施課程思政的創造性。課程思政能力本質上是一種綜合育人能力,其中課程思政元素挖掘能力和課程思政教學組織能力是全面提升教師課程思政能力的關鍵所在[1]。經過幾年的探索,每一個專業課教師都能結合專業及課程的特點系統性地挖掘課程思政元素,并且能夠在教學過程中自然呈現,實施課程思政變得得心應手,課堂教學過程變得更加流暢了。
在全部專業課課程中全面推進課程思政,離不開課程思政內容體系的支撐,為充分挖掘各門課程的思政元素進而構建專業課課程思政內容體系,我們采取了下列措施。
1.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我國高等教育肩負著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務,必須堅持正確政治方向①。本專業在課程思政建設過程中,始終將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作為第一要務,引導學生了解世情國情黨情民情,增強學生對黨的創新理論成果的認同,以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抓手,堅定學生的文化自信,道路自信、理念自信和制度自信。
2.挖掘課程思政元素。探索課程思政伊始,各專業課程重視的是從護理倫理法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領域去挖掘課程思政元素。從2017 年底開始,黨的十九大精神成為了課程思政的重要內容。2020 年6 月《高等學校課程思政指導綱要》出臺后,各專業課程在《綱要》的指導下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護理倫理法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領域系統性地挖掘專業課課程思政元素,使得專業課課程思政元素更加充分,實施課程思政變得更加有的放矢。
3.構建三位一體的課程思政內容體系。護理專業的課程體系由思想政治理論課、綜合素養課和專業課程三大類別課程構成,其中專業課程又分為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為了實施課程思政,我們構建了以思想政治理論課為核心、綜合素養課為支撐、專業課為輻射的“三位一體”的課程思政內容體系,其中專業課的課程思政建設由專業課教師承擔。為區別于思想政治課的思政功能,我們從醫學教育的自身規律出發并結合護理專業的特點,將專業基礎課課程思政建設主要目標定位在確立科學精神、提升人文素養等方面,而將專業課課程思政建設主要目標定位在培育專業核心素養、重視護理倫理法規、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新發展理念等方面。
4.提升課程思政背景下的教學組織能力。專業課服務于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僅僅挖掘課程思政元素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對挖掘出來的思政元素進行加工和合理運用,這對專業課教師的教學組織能力是極大的考驗,為此我們采取了以下五個方面的舉措。一是加大校本教材建設力度,如在校本教材中增加了“德育課思政”的模塊,使教材成為實施課程思政建設的載體;二是合理設計課程目標,經過不斷優化,本專業所有專業課程都實現了國家育人目標到學校培養目標到專業培養目標到課程目標直至單元教學目標的融匯貫通,在課程目標中對課程思政目標有明晰界定,并將其分解到單元教學目標中,使課程思政目標成為每一次課堂教學中都包含的固有內容。三是用心營造課堂的氛圍,為落實課程思政,所有專業課都設置了“第一次課”的學習項目,并要求所有專業課教師要在開學第一課中旗幟鮮明地向學生傳遞“培養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育人目標,如:在2021 年春季的開學第一課中,有專業課教師及時引用了“被全國人民點贊”的諶麗同學的先進事跡,立即引起了同學們的廣泛共鳴,很多同學紛紛表示“要向諶麗學姐學習,成為象諶麗學姐一樣優秀的護士!”四是努力達成潛移默化的效果,通過優化課堂設計,以學生關注的現實問題為切入點,使課程思政元素與知識點有機融合,并通過案例式、探究式、體驗式教學手段和線上線下結合的模式,在實施過程中努力避免“心靈雞湯”式的說教灌輸、“布道式”地“思政故事”,潤物無聲,使課堂課程思政的“主陣地”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五是將“隱性課程”和“顯性課程”結合,如為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本專業的多名專業課教師聯合開展了一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課堂”系列人文講座,每年開展4 到6 場人文講座,使學生能夠較為深入地了解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杏林文化、飲食文化、節日文化及具有鮮明鄂州地方特色的鄂楚文化、三國文化、武昌魚文化等,對增長學生的見識、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堅定學生的“四個自信”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人才培養效果是課程思政建設評價的首要標準①。為了對專業課的育人成效進行有效的評價,各專業課均對課程的評估評價方法進行了改革,確立了重視過程評價、突出對德育目標(情感、態度、價值觀)達成度的評價的導向,具體措施如下。
1.重視過程性評價。如各專業課過程性評價成績在課程考核中的比重均大幅提升到50%甚至更高,使得教學過程中即時、動態、多次評價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2.能力和知識并重。如在回歸知識本位的同時,重視學生評判性思維的養成,重視對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獨立思考、創新能力的考核。
3.考核形式多樣化。如根據教學診改的“8 字螺旋”,在傳統考核方式基礎上,將多種考核方式、多種考核成果,多時間節點,多個學習階段及線上線下考核組合。
4.考核主體多元化。如在專業課考核尤其是《基本護理技術》等專業核心課程的考核中逐步引入了校內外同行、企業行業專家、學生等多方參與的多元主體評價。
通過不斷的探索,我校護理專業課程思政建設已經具備了政治方向正確、實施思徑清晰、文化底色鮮明的特點,可有效服務專業培養目標達成和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建設成果輻射性強,有利于同行借鑒共享。雖然如此,但在落實協同育人和完成課程考核評估評價方法上仍然存在較大的差距。在下一階段的建設過程中,我們將對照“兩性一度”的標準,在優化課程思政目標、實施課堂革命、提升課程考核挑戰度等方面進行大膽探索,力爭建成2 到3 門一流課程,為建成國家級高水平護理專業群提供有力的支撐。
注釋:
①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通知(Z),教育部,2020-06-01.
②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Z).共產黨員網,2016-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