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梅花
(安徽財貿職業學院會計學院,安徽合肥 230601)
股權激勵最早在美國企業用于企業避稅,美國企業利用股權激勵吸引或者挽留優秀管理人才。西方國家在應用股權激勵制度時,一般會采用股權期權方式,但隨著經濟不斷多元化,股權激勵的形式也越來越豐富。激勵制度范圍也開始擴大,甚至一些基層員工也有機會進行股權激勵。隨著股權激勵制度引用到我國企業,我國企業開始不斷更新和完善股權激勵制度,希望可以構建符合我國國情的股權激勵制度。同時,更新和完善股權激勵制度也需要法律方面支持,因此,政府和企業應共同努力,構建科學完善的股權激勵制度。
目前,股權激勵制度的形式有很多,筆者總結發現,大概有七種方式:股票期權;限制性股票;虛擬股票;業績股票;期權模式;影子股票;延期支付。這七種方式中,股票期權以及限制性股票占股權激勵形式的90%以上,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雖然目前股權激勵形式較多,但在實際運行方面,仍比較單一,這不利于股權激勵制度的長期有效發展。同時,股權激勵制度單一也說明我國的相關激勵制度也沒有得到有效重視。
我國2006 年就出臺股權激勵相關法律,但很多企業沒有深入了解和掌握相關法律,便盲目開展股權激勵制度,這使得很多企業的股權激勵制度無法徹底落實。同時,初期的股權激勵制度也存在較多問題,這對企業管理和經營產生影響,也導致股權激勵制度出現一系列發展困境。
目前大多數企業在股權激勵計劃中,都采用股票期權方式,雖然一部分會采用限制性股票,但采用限制性股票的企業較少。采用股票期權方式的企業占八成,這足以說明現階段我國股權激勵制度較為簡單。同時,很多企業在制定股權激勵計劃時,都會參考其他企業相關章程,會照搬一些西方國家的制度。但不同企業特點不同,一味照搬不但不符合企業發展需要,甚至會限制企業發展,還會因此出現道德風險問題,極不利于企業領導的管理,也不利于企業長期有效發展。[1]股權激勵制度模式單一,也是由于企業管理者沒有正確認識到股權激勵制度的重要性,雖然已經在企業試運行股權激勵制度,但這種試運行只是浮于表面,對企業核心發展并沒有促進作用。并且,法律也缺乏對股權激勵制度的監督,缺少監督使得企業無法對相關股權激勵制度進行審查,也無法確保相關方案的可行性。
很多經營種類相似的企業,相關的績效考核也基本相同,這些企業一般會針對企業的收益以及利潤增長值,進行相關獎勵。這樣,獎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勵員工工作熱情,但卻無法體現企業的發展戰略,也無法有效幫助股權激勵制度發展。同時,一些企業的績效考核指標也存在一些不合理,這些不合理會使員工無法正確認知崗位職責,甚至一些員工會由于壓力過大,而放棄企業工作機會。由此可見,科學完善的績效考核指標,是加強企業員工工作熱情,促進股權激勵制度合理化的有效保障。
筆者不僅對近期企業公布的股權激勵制度進行研究,也對歷年的股權激勵制度進行收集和分析,希望可以通過全面分析,了解大部分企業的發展困境。首先,歷年的股權激勵制度,缺少一定的后期完善計劃,這會導致股權激勵制度在實行過程中,無法完善和更新,因此,很多計劃不斷無法實行,還會對企業發展造成不利影響。同時,企業缺少對相關計劃的合理分析,這導致企業無法根據后期不定性變化更新和完善股權激勵制度;其次,一些激勵對象會通過損害公司利益而完成激勵,這也使得股權激勵制度失去最終的激勵意義。雖然多數企業會就股權激勵方式與激勵對象進行簽約,但約定中的獎罰機制和獎罰條款并不清晰,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放縱激勵對象的不正確行為,甚至會對公司利益造成損害。
我國的《公司法》《證券法》 以及一些其他法律,對股權激勵制度的規范都不完善,這也不利于股權激勵制度的發展。首先,《公司法》中,對企業治理結構沒有進行有效完善,很多企業會出現獨裁現象,這也不利于董事會對企業相關決策的監管。同時,這一法規中存在一些過于嚴格的條款,這些條款會導致激勵對象的工作熱情無法得到保障;其次,《證券法》中披露制度缺乏有效完善,因此,會導致一些披露制度公開不及時,很多交易也會錯過最佳交易時間。[2]很多企業會存在內幕交易,出現內部知情人士變相泄露一些相關信息,從而側面或者是假借他人名義為自己牟利。而且我國的個人所得稅、勞動法,都缺少一些與薪酬結構有關的條款,這不但不利于企業發展,甚至會在一定程度上使員工缺少工作熱情。
不同企業發展計劃不同,因此制定的股權激勵制度也應該是多元化的,這樣才能促進所有企業共同發展。雖然很多企業都會試運行一種模式的股權激勵計劃,但隨著時代不斷發生變化,企業也可以根據企業發展狀態,適當調整股權激勵方式。可以將股票期權、限制性股票等等方式進行結合,這樣更能符合企業發展需要。同時,企業要加強對現有股權激勵制度的不斷創新,這樣才能真正激勵企業員工。很多股權激勵制度會在企業員工的合同中體現,可以在合同中明確規定不同階段的不同激勵模式,這樣可以長期促進股權激勵制度的合理性,從而加強股權激勵制度的長期有效。并且,我國目前相關立法對股權激勵制度的相關規范較為模糊。因此,企業管理者要加強對企業股權激勵方式的監督,這樣才能減少一些過度激勵現象出現。企業不僅要加強對激勵對象的選擇,也要組織相關人員對股權激勵進行不定期審查,這樣才能促進股權激勵制度不斷完善和發展。
企業管理者要加強對企業發展目標的規劃,并根據相關規劃制定多樣化的考核指標和崗位職責,也要綜合考量市場環境,只有加強對各方面因素的考核,才能加強績效考核指標的合理化。同時,企業不能以相關的財務指標作為唯一考核標準,也要加強對員工其他方面的考核,爭取對員工進行綜合考核,并確保考核公平、公正、公開。很多企業會受股票以及市場環境影響,但這些影響與企業員工的相關績效關聯性不大,因此,不能一味根據股票價格制定相關考核指標。由于影響企業股票價格的因素有很多,企業管理者必須深入分析、綜合考量,這樣才能不斷完善績效考核指標,也為股權激勵制度制定和施行奠定扎實基礎。[3]
隨著企業不斷發展,企業領導已經認識到獎罰機制的后期完善計劃對相關制度的重要性。因此,很多企業會根據企業運行狀態,調整股票行權價格和期權數量,只要可以遵守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或者提前進行相關備案,這些變更便是合理合法的。首先,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常會遇到一些不確定現象,這些現象會導致一些股權變更和分離,這些都屬于常見現象,因此,建立的股權激勵制度也必須根據這些不確定現象而不斷進行調整,這樣才能體現股權激勵制度的合理性;其次,如果發現激勵對象損害企業利益,必須對其進行一定處罰,而且要提前制定相關處罰機制,這樣激勵對象才會加強對處罰機制的重視,從而充分起到警示作用。
首先,我國的《公司法》已經進行相關修改,雖然只是取消對實收資本的相關制約,但對于很多企業來講,取消這一制度有利于相關激勵對象回收企業股份,手續的減少也為企業和激勵對象提供便利,相關法律法規正在積極進行完善;其次,要加強《證券法》中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這樣相關投資人才會對企業運營狀況有具體了解,也能確保交易的及時性。同時,及時披露相關信息,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證相關信息的真實、準確。
隨著我國經濟不斷發展,股權激勵制度已經成為企業吸引核心管理人員和降低成本的主要手段。但股權激勵制度也屬于雙刃劍,企業管理者要加強對股權激勵制度的正確認識,合理使用股權激勵制度。同時,根據企業發展方向,有效權衡股權激勵制度以及企業利益,不斷完善企業管理結構,確保股權激勵制度科學合理。雖然股權激勵制度是希望將企業領導以及企業股東緊密聯合,但我國政府對股權激勵制度仍較為保守,只有加強對我國經濟的了解,才能有效拓寬股權激勵制度,為我國經濟發展奠定扎實基礎,也為企業管理提供一定參考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