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琴
(新疆農業大學 外國語學院, 烏魯木齊 830052)
隨著中國現代化經濟的全速推進,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特殊時期,社會對于英語翻譯人才的需求日益強烈。高校是培養實用型人才的重要輸出部門,翻譯教學質量直接決定了人才培養質量。面對新時期人才需求的轉變,一些高校英語翻譯教學依然延續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學中呈現出極大的弊端,引發了各界的關注和研究。究其原因在于對翻譯的認知和重視程度缺乏合理的定位,英語翻譯課時比較少,教學方法相對落后,學生的熱情不夠高漲。尤其是缺乏大量的實踐鍛煉的機會,導致學生在翻譯能力方面較為薄弱。教師面對眾多的學額,教學的效率比較低。教師在英語翻譯教學中,時常對于翻譯過程缺乏關注,多抱著完成翻譯任務的心態,與大學生英語學習需求出現脫節。尤其是針對英語基礎能力較差的學生,教學質量問題極為突出,引發翻譯教學滯后的現狀[1]。
(1)合作學習的概念。合作學習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基礎,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宰,又稱協作學習。作為一種教學理論與策略體系,其教學形式以小組活動為核心,取長補短,相互幫助,使學生共同參與教學活動。在發現問題和分析、解決問題中主動去構建新知識,融合運用教育學、社會心理學以及認知心理學。通過共同完成既定的學習任務,采取責任分工清晰的合作性途徑,有助于培養學生認真的學習態度。合作學習模式的評價方式以小組為單位,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緊密相連,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重視共同協作學習。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實施生動、豐富的教育內容,最大限度地發揮了相互討論和相互學習的優勢,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共同提高翻譯學習質量[2]。
(2)合作學習模式的內涵。通過合作互助、小組自加工,強調異質分組,面對面的促進性互動更加強烈。在從事學習活動的過程中,通過個人責任、積極互賴的影響力,共同完成指定的學習內容,以期獲取獎勵的課堂教學技術。從本質上講,合作學習模式代表著實現分享互助學習的最新理念,在共同學習的小組學習環境中開展學習活動,秉承積極互賴是合作學習的核心,以目標為導向互助合作、相互作用,突出學生的中心地位。小組成員差異化分布化解更為合理,個人競爭被弱化,彼此更加依賴,成員各司其職、盡其所能。教師只需要做好決策、指導、監控和干預的工作,確保任務完成,在數量和質量上達到預期的目標[3]。
(3)合作學習與翻譯教學的契合性。英語翻譯教學要想取得高質量、高水平的輸出,必然離不開持續地斟酌、修改和完善。采用合作學習能夠發現前期的錯誤以及潛在的英語翻譯問題,尤其是容易犯錯和被疏忽的環節。為此應促進學生正確英語翻譯思維模式的生成,逐漸提升翻譯能力,加強學生校改意識。其次,利用合作學習形式,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從學生角度出發及時地進行討論,激發學習的興趣和激情,助力學生勤于思考、勇于表達。此外,高校英語教師將合作學習模式應用到翻譯實踐教學中來,亦是提升金課質量的有效保障。在和諧的合作學習氛圍下,開動集體思考的力量,既可以豐富彼此的英語翻譯能力,同時能夠提高知識和技能轉化的效率,發揮二者極強的契合性。
(1)金課建設的背景。自從“一流本科教育”集結號吹響以來,為高等院校本科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眾所周知,課程質量事關大學生的成才和成長,如果專業設置和課程質量出現缺失,學生將會是其中最大的受害者。在學生成長成才的關鍵階段,增加大學本科課程難度,有助于學生日后就業、擇業和創業。金課建設旨在轉變以往的水課,通過積極的調整和轉變,實施有深度、有難度、有挑戰度的課程教育,構建和實施創新型教學模式,一來實現合理有效“增負”的目標,二來能夠拓展課程的高階性、創新性,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和高級思維。打造翻譯金課是時代的必然呼喚,通過有機融合知識、能力,結合時政熱點、地方特色,結合中國文化自信引導學生眼觀全球,立足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對教學材料進行精挑優選,幫助學生全面提升思辨能力與翻譯素養[4]。
(2)合作教學模式對于翻譯金課的價值。從現如今大學英語翻譯教學模式分析發現,大多數采用造句練習的翻譯練習手段,與真實翻譯任務存在巨大差距。很多學生只能逐字逐句地直譯,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受到影響。而合作教學模式實施以后,能夠幫助學生深入了解問題,總結翻譯教學中的優點,通過協商討論相互評閱同伴的譯文,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案。翻譯教學環境寬松,極大避免了語法的錯誤以及東拼西湊或者胡亂交差現象的發生,確保灌輸記憶理解更加深刻,產生集思廣益的效果,這對于打造高校翻譯金課極為有利[5]。
(1)實施多元化小組合作模式。在英語翻譯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利用小組合作問答方法和小組合作討論法相結合的方式,首先在新課教學之前,讓學生對所學內容和章節進行預習,之后根據課文內容進行提問。課后以5人為一小組,按照實際學情和英語基礎劃分,做好協調搭配,力爭每組成員實力都較為平均。課堂上小組派代表發言,教師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激發組內成員的求學欲望。通過問答和總結,以小組形式在課外組織討論,提高學生語言應用和翻譯能力。幫助學生產生成就感,督促自我獨立思考,積極探索,擴大對翻譯知識領域的學習深度。其次,采用小組合作辯論法,在翻譯實踐教學中,設置學生感興趣且與翻譯教學相關的話題,呈現兩種對立的觀點,經過辯論后學生既擴大了英語詞匯量,還會對觀點進行提煉和總結,強化語言組織運用能力,促進口語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同步協調。最后,采用小組合作翻譯復述法,使用課文中的關鍵詞匯,以提綱的形式重點強化歸納和組織能力。此外,采用小組合作翻譯法,在透徹理解原文語法結構的基礎上,與更高層次的閱讀相融合,準確表述原文意思和內涵,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翻譯水平[6]。
(2)提升跨文化意識培養實效性。作為一門實踐教學型的課程,高校英語翻譯金課教學的實施,要注重對學生跨文化意識的培養,結合現如今和未來人才需求的趨勢,做好學習過程中文化內涵的滲透,以此提高翻譯教學質量。以文化負載詞的學習為抓手,提高翻譯課堂教學實效性,進行多方位立體化的語言和文化行為溝通,采用以點帶面的教學手段,確保傳播和講授的內容準確。與此同時,有機結合翻譯理論、翻譯技巧,在信息保障的年代背景下,必須有足夠的理論支撐,強化譯本的可讀性。結合人才培養的目標和宗旨,通過對比和比較分析,根據中西方習俗、價值觀、美學欣賞的區別和差異,創設一個不同學生都能夠接受的語言文化環境。針對大學生跨文化意識的培養,可以采用直接文化輸入的方法,增強翻譯實踐課 內課外的小組討論氛圍,注意詞語的隱含意義和文化語境,采用精講多練的方法力爭準確到位,確保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參與,在良好語言環境中創設任務型教學法,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對于部分溝通能力差、平時沉默寡言的同學,教師首先應該從自身素質提升做起,強調課堂合作的重要性,與此類學生談心交流,找些有趣的話題來吸引其注意力,鼓勵基礎不好的學生做好自身角色的扮演,最終形成習慣之后問題就自然會迎刃而解。
(3)多維輸入、學用促成。翻譯金課教學模式能否取得預期的效果,關鍵在于興趣引領、輸出驅動的環節,為此在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當中,教師要在各個階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聚焦英譯漢與漢譯英的合理轉化,引領學生智慧生成。設定其基本翻譯策略,選擇恰當翻譯手段,培養學生語言服務意識。與此同時,在立德樹人的金課教育指導目標下,課堂教學應該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最大限度地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激活大學生的感官通道,使其主動地參與課程學習,達到活學活用的目標。翻譯任務的創新應該根據學生所學內容的消化吸收情況,組織學生按序完成。充分發揮引導與中介作用,利用大量真實翻譯實踐經驗,精心挑選翻譯任務并發布給學生,產生邊學邊用、邊用邊學的效應,為多元產出、多維評價奠定堅實的基礎。教師根據教學目標,以小組為單位,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查閱資料,強調學生翻譯能力的多元產出,對學生翻譯能力進行綜合檢測,實現立德樹人根本目標。
(4)提升教師的教學效率。英語教師要秉承金課建設的標準,將合作學習作為典型的學習模式,善于激發學生翻譯學習的興趣,側重過程性學習。通過一段時間的互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增強學生的自信心。為此教師要提升個人的綜合素養和教學效率,重點放在翻譯技巧和方法的識別,保證了批閱的質量,實現與金課建設無縫對接。此外汲取所學專業的世界前沿信息,把握實踐教學的信息性和趣味性,正確定位翻譯教學的目標,全力拓展學生的專業知識領域。加大同伴互評教學方式的比重,依托正確的英語翻譯思維模式,利用同伴互評的形式,設定好完整的英語教學設計,提升學生對英語翻譯內容更深入的認知,豐富彼此的英語翻譯能力。
總之,在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以合作學習為指導,構建英語翻譯金課具有極強的可行性和現實意義。一來充分釋放學習主體性,提升學生對英語翻譯教學的重視,鍛煉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英語翻譯習慣。二來為金課實踐帶來了全新的方向,根據學生的意見反饋,落實好課內外的各個環節,重構傳統的課堂翻譯教學,在合作中逐漸提高翻譯能力。為此,高校英語翻譯教師應以此為抓手,按照高階性、創新性、挑戰度的教學目標要求,提升課堂的教學效率,為社會培養更多具備創新思維能力的跨文化交際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