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華東,陳能志,徐國祺,狄海廷
(東北林業大學 工程技術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
推進“雙一流”建設是黨和國家在高等教育方面做出的重大戰略。學校本科人才的培養質量是“雙一流”建設的重要基礎,森林工程專業作為東北林業大學特色重點學科,在爭創“雙一流”高校建設中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建立建全針對森林工程專業人才的培養質量評價體系是立足本專業在爭創“雙一流”建設進程中發揮能動作用的必要措施。
森林工程學科是以森林資源建設與保護、開發與利用為研究對象的一門綜合應用型學科[1]。學科密切結合林業建設、林業生產和林業科技發展需要的實際,逐漸形成了森林持續經營作業與環境工程;林產品檢測、保護與高效利用;森工智能制造與裝備;林業空間信息與災害防護工程;林業智慧物流與智能包裝4個特色鮮明、優勢明顯的教育教學體系。以前,森林工程學科研究范圍較窄,研究內容主要圍繞森林采運和木材加工來開展;目前,森林工程學科研究范疇在逐漸拓寬,并與相關學科進行了交叉融合[2]。學科現有研究范疇已轉變為以現代森林可持續經營、保護、開發和利用為主,最大限度地發揮了森林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3]。
東北林業大學森林工程專業始建于1952年,所依托的森林工程學科是國家級重點學科和“雙一流”建設學科。基于森林工程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和國家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等教學平臺,該專業培養具有扎實的數學、機電與信息技術等學科基礎,能夠掌握工程力學、機械工程、森林資源開發與利用等知識理論,具備從事森工機械設計、制造、設備運用及科學管理的能力,擁有優良的思想素質、科學素質和人文素質以及較強的自學能力、創新意識、實踐能力、組織協調能力,符合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生態文明發展需要的復合應用型人才。
森林工程專業在許多有林國家普遍受到重視,例如美國、 加拿大、德國、挪威、芬蘭、俄羅斯、巴西等國家的高校中都設有森林工程或工學專業。不同地區和不同國家的森林工程教育有著明顯的差異, 但在教育國際化的大背景下,國外森林工程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有許多相同之處,目標主要是培養林務官、林業工程師、林業研究人員和林業經營承包人員或林業主。培養過程中,注重通識教育,拓寬專業面,強調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交流能力、合作能力、終身學習能力、解決工程實踐問題的能力和創造能力,并且是在生態環境允許條件下對森林資源進行開發。
通常情況下,國外森林工程本科教育課程體系主要由以下幾個模塊組成:自然科學類課程;人文社科類課程;交流類課程;一般工程類課程;專業課程和實踐課程。其中,工程專業的通識教育類課程比重較大,注重人文教育和科學教育的融合,專業類課程比重相對較小。課程體系主要包括森林資源經營管理、土木工程學、機械工程、流域管理、森林作業研究、環境保護和規劃設計、木質生物材料與生物能源等多學科領域知識體系。在教育中,注重計算機虛擬仿真、人工智能與模式識別、生態環境、生物材料與能源等新興學科知識的應用。另外,多數國家普遍重視工程教育的實踐環節,注重實驗與實習課程,重視學生主動自學能力、適應能力以及學生科研創新能力的培養。
目前,我國設置森林工程專業的高等院校有6所高校。結合自身專業優勢,各高校制定了各自的本科人才培養方案。東北林業大學、中南林業科技大學主要培養森工機械與智能裝備、木材高效利用方面的人才,而另外幾所大學則主要培養森林作業與環境、林區道路與橋梁方面的人才。
在多年人才培養實踐過程中,各高校立足于區域經濟建設需求,已形成了專門的人才培養體系,為國家培養森工專門人才,發展林業科技,推動林業事業發展做出了較大的貢獻。但是,當前國內森林工程教育主要圍繞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核方法等方面開展教學研究,研究面相對較窄,缺乏有關本科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的相關研究。
由于森林工程專業涉及的范圍比較廣,開設課程門類較多,涉及有關土木工程、機電工程、木材生產與加工、計算機信息工程、森林經營管理等多個領域,因此在評價本科畢業學生培養質量時,各高校各有側重難以形成共識,缺乏有效地反映森林工程專業特色的本科人才培養質量評價指標和體系,這不利于森林工程專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另外,傳統的人才評價體系,過于重視學生在校期間表現,忽視學生畢業后的社會反饋,也不利于綜合評價學生培養質量。基于上述考慮,有必要研究新時期新型的森林工程專業本科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
近年來,許多學者對人才質量評價體系進行了研究。王璐等從評價的原則、目標、主體、指標、方式五個方面對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進行了構建[4]。張明媚通過探討美國、德國、日本等國家的人才培養質量認證評價體系,總結出我國構建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時必須遵循的原則[5]。廖敏霞通過探討外部評價及內部評價從思想品德、才能指標、身心指標、審美指標四個方面建立了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6]。童杰等基于模糊綜合評價模型,從知識、能力、素質三個方面構建了可供量化的本科應用型人才評價指標體系[7]。吳紅霞等在明確了創新創業型人才內涵的基礎上,基于模糊綜合評價法對高校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質量評價指標進行了構建,并做了實證研究[8]。李學峰等就我國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現狀構建了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并提出了評價方法[9]。
還有些學者對森林工程專業的人才質量評價體系進行了針對性的研究構建。郝華濤等基于美國的CIPP模型分析法對林業工程類專業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質量評價指標進行了構建[10]。孫丙虎等從學校教學方面對林業工程類專業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構建因素及途徑進行了分析總結[11]。薛偉等基于模糊綜合分析法構建了森林工程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指標體系并合理賦予各指標權重及隸屬度[12]。筆者也具體針對森林工程專業研究生的培養質量構建了學生個體質量評價體系模型并進行了評價模型的細化[13]。
學校整體的辦學質量決定了專業人才培養的總體質量。森林工程專業整體的評價指標體系可根據通用的評價指標建立,主要包括學校辦學條件、教學師資、儀器設備以及就業市場四個一級指標。各一級指標下的二級指標及側重評價重點依據森林工程專業培養特點進行構建。
第一,森林工程專業的學校辦學條件與其他專業基本一致。主要包含辦學條件、基礎設施、合作辦學三個二級指標。其中辦學條件評價重點有實驗樓、教學樓、圖書館、實踐中心、教學設備;基礎設施評價重點有教師辦公環境、學生住宿、學校餐廳;合作辦學評價重點有國內合作交流、中外合作辦學。
第二,教學師資主要包括師資力量、教學質量、教學效果三個二級指標。師資力量的評價重點包括教師的職稱構成、年齡結構以及學歷水平;教學質量評價重點有授課形式、課堂互動及課程考核方式;教學效果評價重點有教學能力激勵、學生專業知識掌握及學生專業知識應用。
第三,儀器設備主要有儀器規格、儀器應用兩個二級指標。儀器規格評價重點有專業儀器配置、儀器更新換代;儀器應用評價重點為儀器使用規程及儀器的共享機制。
第四,就業質量主要包含就業市場及薪資待遇兩個二級指標。就業市場評價重點是就業率及行業種類;薪資待遇主要是就業薪資水平。
森林工程專業本科生個體培養質量是相對于整個群體的培養質量而言的。本科生個體培養質量指通過四年的專業學習、培養及實踐訓練,本科生個體綜合能力的提高水平。根據專業的培養目標,本科生培養質量評價體系主要包含個人素質、就職能力及個體發展空間三個一級指標。各二級指標及評價重點根據專業培養要求特點進行構建。
第一,個人素質是本科培養期間人才質量的集中體現。其主要包括思想品德、生理素質、心理素質及專業素質四個二級指標。思想品德評價重點主要有人生觀、價值觀、政治理論基礎、道德規范;生理素質評價重點有身體素質、思維邏輯能力;心理素質評價重點包括承受能力、適應能力、情緒控制;專業素質評價重點包括專業成績、實踐應用、創新發明。
第二,就職能力主要有個人能力、社會能力及專業能力三個二級指標。其中個人能力評價重點有愛崗敬業、細節把控、認真專注;社會能力評價重點有團隊協作、人際交往、溝通交流;專業能力評價重點有決策實施、問題解決、創新能動。
第三,個體發展空間主要有自我提升能力及工作提升兩個二級指標。自我提升能力評價重點主要有職業規劃和工作技能的提升;工作的晉升評價重點有崗位晉升能力和工作范圍的擴大。
在“雙一流”建設背景下,從我國森林工程本科人才教育培養現狀調查分析出發,在借鑒國外森林工程本科人才培養質量評估經驗的基礎上,通過深入研究森林工程專業特點,分別確定了森林工程專業本科人才培養質量整體和個體評價指標,建立了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用于評價全國各農林院校森林工程專業人才培養質量。通過研究,期望推動森林工程專業本科教育發展,為社會培養高素質跨領域的高科技林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