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成
(龍泉鎮農業農村發展局,湖北宜昌 443112)
長江流域是我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當地市場對優質草莓的需求旺盛,為設施草莓的發展提供了前提條件。近年來,長江流域草莓種植業發展迅速,目前草莓保護區近666.66 hm2,其中設施草莓超過400 hm2。設施草莓平均每667 m2可產1 500 ~2 000 kg,收入超過1 萬元,最高可達2 萬元,目前設施草莓已逐漸成為農民增收的首選[1]。草莓設施栽培多選擇休眠期相對較淺的品種,通過各種育苗方法促進草莓生長,假植后覆蓋一層絕緣膜,防止其進入休眠狀態,進而促進植物生長、開花。設施栽培草莓的關鍵是選擇休眠狀態較淺的品種,并促進其花芽分化,同時需保持適宜的溫度以促進幼苗生長。溫室草莓種植早,供應期長,可在11 月中旬至下旬將新鮮草莓投放于市場,并可將收獲時間延長至第2 年5 月,收獲期為180 d,上市時間可提前150 d。草莓產量高,經濟效益好,溫室栽培可使草莓植株花序更頻繁且可持續開花結果,新鮮草莓水果上市時,正值水果生產淡季,因此新鮮草莓單價較高,經濟效益較為可觀。
目前,長江流域廣泛推廣和栽培的草莓品種是“紅顏”“章姬”等。
1.1 紅顏 植株長勢強,株態較直立,株高10 ~15 cm,冠幅25 cm×30 cm;葉片大,綠色,葉面較平,葉柄中長,托葉短而寬,邊緣淺紅;兩性花,花冠中等大,花托中等大,花序梗較粗、長,直立生長,高于或平于葉面,每株著生花序4 ~6 個,每序著花3 ~10 朵,自然坐果能力較強。紅顏草莓一、二級序平均單果質量26 g,最大單果質量50 g 以上,果實圓錐形;果面深紅色、富有光澤,果面平整,種子分布均勻,稍凹于果面,黃色、紅色兼有;萼片中等大,平貼于果實,萼片茸毛長而密;果肉紅色,髓心小或無、紅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80%,果肉較細,甜酸適口,香氣濃郁,品質優[2]。紅顏草莓對炭疽病、灰霉病較敏感,因此需加強防治。
1.2 章姬 果實長圓錐形、淡紅色,個大畸形少,可溶性固形物含量9.00%~14.00%,味濃甜、芳香、柔軟多汁,果色艷麗美觀,一級序果質量平均40 g,最大果質量130 g,每667 m2可產2 t 以上。章姬草莓休眠期淺,適宜作禮品草莓及近距運銷溫室栽培,每667 m2定植量為8 000 ~9 000 株。章姬草莓的缺點是果實軟、不耐運,適合在城市市郊游客自摘[3]。
2.1 選址 草莓苗圃宜選擇排水灌溉方便,光照良好,土壤疏松,有機質含量高的區域。種植前,應施足基肥,每667 m2施用1 000 ~1 500 kg 的豬羊糞肥,氮磷鉀三元復合肥20 ~25 kg,且需避免連續種植。選好種植地后需整地開溝,深耕細整,一般以2 m 開廂,廂溝寬35 cm,廂溝深為30 cm。
2.2 加強管理 為保證草莓正常生長,應適時噴灑赤霉素溶液,濃度為6 mg/kg,霧劑可加吡蚜酮以預防病蟲害;可用阿維菌素1 500 倍液防治斜紋夜蛾和其他害蟲;可用咪鮮胺或75%丙二酰基可濕性粉劑800 倍液防治炭疽;可用800 ~1 000 倍液的乙嘧酚黃酸脂防治白粉病;可用50 mL 的腐霉福美雙可濕性粉劑800 倍液防治灰霉病[4]。此外,要手動除草2 ~3 次,以除去溝渠雜草降低濕度,并及時調整葡伏莖以確保均勻分布。
2.3 假植苗 假植田通常不使用基肥,假植田1.5 m 開廂,溝渠寬30 cm,深25 cm,假植株距為15 ~20 cm。栽植時,應選擇健康的帶土壤苗,定植后要及時蓋上遮陽網,7 d 后去掉覆蓋物澆水并施用稀糞水,以促進幼苗快速生長。當假植苗長出2 ~3 片新葉時,應及時清除舊葉,8 月中旬后,應停止澆水和施肥,以促進幼苗衰老。
草莓種植設施相對固定,通常可同一地點種植多年,但極易造成土壤疾病和有害微生物的積累和傳播,導致草莓根莖周圍營養失衡及分泌有毒物質,進而影響草莓高產,嚴重時可患疾病,致使草莓生長發育受損、生長減弱,甚至死亡全年沒有收成。因此,為確保草莓高產優質,每年播種草莓幼苗前均要進行土壤消毒,可利用溫度對土壤進行消毒。一種方法是夏季7—8 月高溫期間,將農用肥料撒于地面,深耕30 ~40 cm 進行灌溉,并用塑料薄膜覆蓋,將土壤密封40 d,使土壤溫度保持在50℃以上,進而殺死土壤中的細菌和有害微生物[5]。另一種方法是耕作土壤前,可在灌溉后每667 m2撒施80 ~150 kg 的硫酸鈣并用塑料膜覆蓋,以使土壤溫度升高至70℃左右,殺菌和殺蟲效果更好。
對于根系發達的假苗,可隨時定植,但需注意遮陽,對于非假植苗,通常在頂芽萌發后約10 d 進行種植。定植后,幼苗期生長緩慢,緩慢生長的幼苗缺乏從土壤中吸收氮素的能力,此時有利于花芽分化。南方溫室定植多于8 月下旬至中旬開始,草莓定植采用雙行種植法,株距15 ~20 cm,行距30 ~35 cm。定植時,幼苗不應過深或過淺,應確保有足夠的光線,以便著色良好,易于收獲。種植7 d 內,每天需澆水一兩次,為使幼苗存活,應根據土壤濕度科學進行灌溉。
科學施肥是草莓早熟、高產、優質的關鍵。種植期間,種植人員應根據田間調查、化肥試驗結果及品種特性,合理進行施肥,草莓設施栽培中需施用足夠的有機肥,適量的化肥,且基肥應遵循早施的原則。種植前30 d,將2 500kg 完全分解的雞鴨糞肥,150 kg 分解的餅肥和50 kg 硫酸鉀復合肥施入30 cm 或以上深度的土壤中,以防燒苗,且需保證肥料與土壤充分混合。種植30 d 后,將10 ~15 kg 的硫酸鉀復合肥施于苗間,促使幼苗更好地生長。果實成熟收獲后20 ~30 d 需進行追肥,每667 m2可使用6 ~8 kg 硫酸鉀復合肥料及少量磷酸二氫鉀,以促進光合作用。
草莓屬于自花授粉植物,研究發現,人工輔助授粉會使果實增大,畸形果減少,進一步提高草莓產量。因此,設施草莓栽培過程中,需結合實際情況提高授粉率,以增加草莓產量,改善草莓授粉條件的方式有3種。一是,同一設施條件下,栽種2~3個品種,可互相授粉;二是,人工進行輔助授粉;三是,蜜蜂授粉,利用蜜蜂授粉時,應盡量不噴施殺蟲劑,如需用藥,則應將蜂箱搬出,以防藥害。草莓通常有2~3個花序,多的高達6個,每個花序能著生7 ~20朵花,高級次花開放較晚,一般這類花多為無效花或發育成小果,因此草莓現蕾期,最遲在第1朵花開放前,應適量疏除這類花蕾,以減少不必要的營養消耗。此外,草莓幼果期應及時疏除畸形果、病蟲果等,一般1個花序留5 ~7 個果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