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志坤
(湖北省武漢市蔡甸區農業農村局,湖北武漢 430100)
蓮藕是我國主要的水生蔬菜之一,在我國廣泛栽植,目前我國蓮藕種植面積年均可超過33.33 萬hm2,主要分布區域包括長江流域、珠江流域及黃淮流域等[1]。湖北省是我國蓮藕栽植大省,蓮藕是當地的農業特色產品、支柱產業,年均蓮藕栽植面積10 萬hm2左右,給當地的加工業、旅游業帶來了很大的發展契機。湖北省武漢市蔡甸城關建鎮于晉代,“三山六水一分田”這是蔡甸境內的地理特征,湖水環抱古鎮,水資源豐富,水質清澈,湖泥肥沃,為蓮藕的生長提供了物質基礎。蔡甸區種植蓮藕歷史悠久,至今已超過1 000 a,被業界認為是中國蓮藕人工栽培的起源地,堪稱“華中蓮藕第一鄉”。目前,當地已發展成為國內最大的蓮藕種植基地之一,常年栽植蓮藕面積超過1 萬hm2,年總產20 t 以上,年產值超過16 億元。近年來,蔡甸區先后獲評“中國特色農產品(蔡甸蓮藕)優勢區”“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區”,蔡甸蓮藕先后獲得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綠色食品認證,“蔡甸蓮藕栽培系統”被農業部列為全國農業文化遺產。蔡甸區的蓮藕品質優良,青藕白嫩細膩,生吃、炒食均口感甜脆,枯荷藕肉質厚實,煨湯較適合,湯稠質白,廣受消費者喜愛[2]?,F結合蔡甸區蓮藕栽植實際,對鄂蓮9 號的引種情況、特征特性和高產栽培技術進行匯總。
近年來,相關人員一直積極引進篩選高產優質新蓮藕品種在蔡甸區種植,以利于當地蓮藕產業的穩定發展。鄂蓮9號由武漢市蔬菜科學研究所通過“8135-1 蓮藕”進行親本自交,從子代實生系中以優良單株為篩選目標選育而來,適合湖北省氣候條件,可在當地蓮藕產區廣泛種植。鄂蓮9 號于2015 年通過湖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認)定,審定編號為鄂審菜2015009。蔡甸區農業科學研究所于2015 年引進該高產優質蓮藕品種,建立了3 個示范點進行示范種植,包括索河鎮、蔡甸街、玉賢鎮等,綜合表現優良,抗病能力強、產量高、品質優,適合在當地廣泛推廣種植。
鄂蓮9 號又被稱為“巨無霸”,屬于中早熟蓮藕品種;平均株高180 ㎝左右,蓮藕植株葉柄較粗,葉片表面粗糙、較為平展、半徑約43 ㎝,形狀近圓;鄂蓮9 號開花量較大,花為白色,主藕長度一般在6 ~7 節,藕節間中短筒形,整藕重量平均5 ~7 ㎏/支,主藕重量平均約2.4 ㎏;蓮藕長勢粗大(最大直徑超過11 ㎝)、外皮白、商品率高、產量高(目前在鄂蓮系列蓮藕通過審定的品種中產量最高,一般枯荷藕產量在37.5 ~45 t/hm2,種植第3 a 最高可達60 t/hm2)、經濟效益明顯;鄂蓮9 號的食用方式多樣,適合生吃、煨湯、炒食[3]。鄂蓮9 號采收后,蓮藕經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測定,干物質、可溶性糖、蛋白質、淀粉含量分別為15.24%、3.11%、1.62%、8.09%。近幾年,鄂蓮9號在蔡甸區的種植,整體表現出較強的抗病害能力、耐深水,蓮藕的形體大、產量高,在產量及性狀方面較其他品種具有明顯的優勢,適合在當地大面積種植。
3.1 適時整地,施入基肥 蓮藕種植地要求有充足的光照條件、土壤深厚肥沃、水位便于調節。一般選擇水淺的魚池或水田,如果選擇淺水魚池作為栽植地,一般不需多耕耙,施入少量基肥即可;如果選擇水田作為栽植地,則需在種植蓮藕的前1 a秋冬季開展深耕,并施入充分腐熟的農家肥,栽植當年再深耕1 次,深度在20 ~30 ㎝,并施入充分腐熟的綠肥、糞肥及復合肥等,然后放入淺水3 ~5 ㎝,耙平即可[4]。
3.2 適時栽植,合理密植 當平均氣溫超過15℃時即可進行蓮藕種植,蔡甸區蓮藕定植時間以每年的3 月下旬至4 月中旬為宜,如果采取保護地定植的方式,則可適當提前。具體用種量應結合蓮藕田實際肥沃程度及品種而定,對于鄂蓮9號而言,定植時一般控制株行距在2 m×2 m 左右,用種量在3 750 ~4 500 kg/hm2。如果藕田內土壤肥力較差,則可適當增加栽植密度,如果土壤肥力條件好,則可適當降低栽植密度。蓮藕定植時采取斜插法,將藕種頭部按15°~20°傾斜埋入秸稈中8 ~12 ㎝處,且泥土外部露出藕種梢。具體的定植排列一般采取幾行相對排列的方式,各蓮藕株間呈三角形對空排列,藕田周圍定植的蓮藕頭部均要對準內側。定植結束后保持藕田水層3 ~5 ㎝,以利于提高藕田內地溫[4]。
3.3 定植后管理 定植結束后每月中耕除草1 次,一直持續到藕田內封行。蓮藕定植后30 d 左右時施入有機肥37.5 t/hm2、三元復合肥750 ㎏/hm2,藕田內封行前施入尿素300 ㎏/hm2、三元復合肥300 ㎏/hm2等作為追肥,追肥時要注意藕田內的水層要適當降低,以免對葉片產生灼傷。施肥結束后需耙松蓮藕周圍泥土,將水面上漂浮的老葉、病葉、黃葉等清除,以減少養分消耗。后期結合藕田蓮藕植株的生長情況及時施肥,如果長勢表現出缺肥態勢,則可施入復合肥225 ㎏/hm2等。鄂蓮9 號生長前期藕田內的水層應保持在3 ~5 ㎝,進入生長中期水層加深,以5 ~10 ㎝為佳;藕田封行至結藕前,藕田內的水層應適當加深,以10 ~20 ㎝為佳;藕田內開始結藕后,可降低水層,控制在10~15 ㎝。進入冬季,為避免蓮藕出現凍害,藕田內水層易淺,一般在5 ~10 ㎝。田間蓮藕旺盛生長期需加強觀察,隨時將藕田周邊的梢撥轉回藕田內,藕田封行前需結合實際情況及時補苗,藕田內開花結果期要加強打花摘果處理[3-4]。
3.4 病蟲害防治 蔡甸區鄂蓮9 號蓮藕種植中主要的病蟲害包括腐敗病、蚜蟲、斜紋夜蛾等。腐敗病病原菌為土壤中的鐮刀菌,該病主要對蓮藕地下莖部產生危害,導致莖部顏色轉褐、腐爛,隨著病情擴展,最終地上部分也發生枯萎。防治方法為,藕田定植前可撒入生石灰750 ~1 050 ㎏/hm2對土壤進行消毒,以滅殺鐮刀菌,同時還可消滅藕田內的水草。蓮藕染上腐敗病原菌后如果生長期表現出癥狀,則應及時將發病植株拔除干凈,也可在藕田內施用45%~55%多菌靈600 倍液+60%~75%百菌清600 倍液噴施防治,還可將藥劑拌和均勻后與過篩細土混合經4 h 左右的堆悶,之后撒入藕田內,每周撒1 次,連續撒2 ~3 次,有很好的滅菌效果。蚜蟲的防治藥劑包括蚜虱凈、吡蟲啉等,斜紋夜蛾的防治藥劑包括抑太保、聚酯類等,藥劑的選擇上要求防效高、毒性低、殘留期短[5]。
3.5 適時收獲 當鄂蓮9 號蓮藕終止葉的葉背顏色微微發紅、基部立葉的邊緣逐漸發黃枯萎時,則表示蓮藕已成熟。當藕田內葉片多數處于青綠狀態時即可進行嫩藕采收,蔡甸區每年10月后可結合市場需求進行蓮藕采收。由于蓮藕種植為淺水秸稈栽植,因此采收相對較易,可沿藕后把逐漸將蓮藕拔出[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