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丹 習洪斌 鐘志兵
(分宜縣農業農村和糧食局,江西分宜 336600)
我國有著漫長的中藥材種植、馴化、加工歷史,有嚴謹的中藥材鑒別體系和規格劃分。在漫長的中華歷史中,野生中藥材一直是中醫制藥的主要對象,但野生中藥材資源并不充足,其生長條件比較嚴格,生長所需年限較長,當前已經無法滿足人們的醫療需求。因此,對野生中藥材進行馴化后人工種植成為滿足中醫制藥、治病需求的重要措施[1]。
分宜縣隸屬于江西省新余市,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分宜縣當地藥用植物品類眾多,據調查,分宜縣擁有30 余種藥用植物,包括江香薷、勾藤、茯苓、金錢草、貫眾等。目前,分宜縣的中藥材種植面積已經達到0.67萬hm2,其中包括266.67 hm2的標準種植基地,縣內擁有10 個以上中藥材種植合作社,2 個專用于中藥草的加工和倉儲基地,3 家選育、育種基地,4 家千畝以上的種植基地。分宜縣經過多年選育、種植和市場選擇,基本確定了適宜10 種主要中藥材品種,且通過中藥材種子種苗繁育工程不斷培育更易栽培、具備更高經濟效益的品種,創造出了屬于分宜縣的中藥材品牌。為了進一步提升中藥材的種植、加工規模,分宜縣致力于采用中藥材林下種植和中藥材與農作物輪作的方式來擴大種植面積,提升生產總值。
2.1 技術含量低 中藥材的規模化種植目前還存在技術含量低、規模化程度低、技術應用效益低等問題,這些問題影響了中藥材的種植和加工產業發展。當地農業相關部門對中藥材種植技術的推廣不到位、技術人才缺失、重種植輕管理、農藥殘留等問題均是影響中藥材種植、加工規模化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國農業生產正在走向機械化,農民使用農機進行農作物播種、枝條修剪、農藥噴灑、作物收獲,有效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減少了人工生產所需的成本。但目前中藥材生產、采收過程中,很多中藥材種植、加工仍采用人工,不僅拖慢了中藥材生產效率,還增加了中藥材生產成本,降低了中藥材種植、加工產業的利潤空間。
2.2 經濟效益低 中藥材種植和加工產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且產業的生產周期比較長,不少中藥材需要多年種植后才能夠達到藥用標準。前期漫長的種植期不僅意味著種植戶需要投入數年的時間、精力和資金,還意味著一旦市場價格出現大幅度變化,種植戶可能出現收不回成本或者經濟效益遠低于預期的情況。在管理存在問題、農藥殘留和重金屬殘留問題嚴重的情況下,種植戶種植得到的中藥材不能全部滿足制藥企業的要求,難以得到較高的回報。
3.1 科學規劃中藥材產業發展 規劃當地中藥材產業發展,需要充分結合當地氣候條件、資源優勢、實際生產能力和市場需求,選擇好中藥材產業的發展重點和主要方向,建設健康、可持續的中藥材產業[2]。中藥材的種植必然要占據一定的農業生產用地,需要相關部門共同做好產業規劃工作,協調好農業種植業與中藥材種植業之間的比例和結構,提高中藥材的生產能力。農業部門應積極更新中藥材種植的相關技術,提高種植戶對中藥材種植田間管理的重視程度,強調對農藥、化肥、重金屬殘留的控制,從種植階段提高中藥材的質量。目前,我國正在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地方政府應重視對中藥材生產田的建設,提高藥材種植質量,確保藥材種植面積穩定,并促使種植規模能夠穩步擴大。
3.2 吸引民間資本投資中藥材產業 任何一個產業的發展都需要資金和政策的支持。地方政府應積極吸引民間資本投資中藥材產業,幫助中藥材種植戶拓寬資金來源渠道,為中藥材種植合作社、加工企業提供更有力的資金支持和政策支持。如果當地政府有明確支持中藥材發展的意向和政策,則會有效降低吸引民間資本的難度,為當地中藥材產業發展提供支持。各地政府在支持中藥材產業發展時應積極引導金融部門的介入,通過貸款、抵押、保險等途徑提升中藥材種植戶抗風險能力。
3.3 推動中藥材相關技術發展 對于分宜縣這樣的中藥材生產縣,需要省市級農業技術部門輔助推動中藥材種植、加工技術發展,以提高當地中藥材種植過程中田間管理、種苗繁育等技術水平,推動當地中藥材生產標準化、規范化、規模化,提升當地中藥材產業經濟效益[3]。農業技術部門有必要嘗試組建為轄區內縣、鄉、村提供中藥材種植、加工技術服務的專業團隊,派遣專業的技術推廣人員進入田間地頭進行技術推廣服務。專業的技術服務團隊能夠幫助縣、鄉、村的種植基地、加工企業提高種子篩選、育苗、馴化、標準化種植、病蟲害防治等水平。
3.4 發展中藥材林下經濟 利用林下資源進行中草藥林下種植,能夠有效提高林地空間的利用率,建立立體空間林業經營模式,在提高林業產業經濟效益的同時,為一些喜陰、喜涼中草藥創造適宜的生長空間,提高中草藥的產量和質量,常見的中草藥林下種植模式包括林下種植紅豆杉、草珊瑚等。分宜縣林業資源豐富,這種立體空間利用方式比較適合在當地開展,有利于提升林業產業的經濟效益。
3.5 推動當地中藥材龍頭企業發展 對于消費者而言,龍頭企業意味著品牌效應和消費導向。龍頭企業能夠代表當地產業吸引市場消費者的目光,在市場競爭中爭取一席之地,實現產業長遠發展,獲得更多的產銷合同,從而助力當地產業發展。因此,政府應扶持發展當地龍頭企業,鼓勵家庭種植戶、種植基地、合作社、加工企業與龍頭企業形成產業鏈,共同完成中藥材生產的規模化、標準化建設,形成良性的產業生產模式,共同維護好中藥材種植戶、加工企業和經營企業的利益。
3.6 做好中藥材種植技術人才隊伍建設工作 為了更好地為中藥材種植、加工產業服務,當地政府需做好技術人才隊伍建設工作,除了定期組織人才隊伍進入田間地頭進行技術推廣外,還需定期組織人才進行培訓。在現代農業生產中,水肥一體化技術、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滴灌噴灌技術等現代化農業生產技術正在推廣,但這些技術在中藥材種植領域中的應用落后于糧食作物、蔬菜作物。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專業技術人員缺失。因此,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勢在必行。
中藥材產業是分宜縣重要的經濟產業,提升中藥材種植水平、擴大中藥材種植面積、提高中藥材種植效益是推動中藥材產業發展的重要途徑,能夠有效推動當地經濟發展,提高種植戶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