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陽
(河北省塞罕壩機械林場北曼甸分場,河北承德 068450)
近年來,林業調查規劃設計任務量逐漸遞增,要想又好又快完成調查設計任務,應準確定位新時期林業生產建設需求,據此細化調查設計目標,正向指導林業生產建設實踐。林業調查規劃設計對林業生產建設起到基礎支撐、方向指導、經濟權益保障等作用,從造林、營林、森林資源利用3 個方面具體體現。林業調查規劃設計與林業生產建設之間存在緊密聯系,從林業可持續發展角度來看,應深入分析二者間關系,促進二者關系和諧建設。
1.1 林業調查 林業調查指林業工作者圍繞林業建設需求組織地質勘察、環境調查等活動,從中獲取植物檔案、林木種類、林木病害、林木砍伐等信息[1]。調查結果可為林業生產建設方案完善提供價值信息和參考數據,推動生產建設活動順利進行。
1.2 林業規劃 基于林業調查結果制定林業規劃,實現人地關系平衡、綜合效益提高等目標。規劃期間,工作人員應樹立全局意識,考慮地理位置、人文條件等因素,縱觀林業發展情況,制定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的特色戰略。
1.3 林業設計 林業設計指的是,借助文字形式、圖形形式表達林業建設思想,為林業生產建設指明方向。相較于傳統設計方式,當前林業設計工作更加科學,且指導效用突出。
2.1 林業調查規劃設計在林業生產建設中的作用
2.1.1 奠定林業生產建設基礎 林業生產與林業建設的中心目標,即持續供應、全面保護森林資源,從而維持森林生態系統平衡。但無論是生產還是建設,均離不開調查規劃設計這一基礎,只有全面調查科學規劃,才能使林業生產建設有方向、有目標地推進,否則林業生產建設效率和質量將難以保障,不利于林業經濟的穩健發展[2]。由此可見,林業調查規劃設計在林業生產建設中起基礎性作用。經調查了解樹木總量、類型以及林木質量,據此制定規劃設計方案,可盡可能地提高森林資源利用率,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雙贏。
2.1.2 指導林業生產建設方向 新時期下,林業生產建設格局悄然改變,對林業部門來說,應高度重視林業環境廣度、深度層面的規劃,準確定位林業生產建設價值,據此提供經濟、物質兩方面的可靠支撐,常態推進林業生產建設。林業調查規劃設計應科學化、具體化進行,可對生產資料配置、經濟建設與生態建設方向一致性確定起到方向指導作用,可一定程度上整合林業部門內部力量,加強林業部門凝聚力,為林業經濟效益最大化提供全方面支持。
2.1.3 保障林業生產建設利益 目前,林業經濟利益糾紛現象屢見不鮮,處理這一問題已刻不容緩。林業調查規劃設計期間,應遵循公平性原則,全面、具體劃分林地使用邊界,確保林地生產建設主體經濟權益得以捍衛,從而大幅提高森林資源利用率,最終實現低投入、高產出的經濟建設目標,為林業后續生產建設奠基,促進林業調查規劃設計與生產建設良性循環。
2.2 林業調查規劃設計與林業生產建設的關系 林業生產建設主要從造林、營林、森林資源利用3 個層面體現,林業調查規劃設計與造林、營林、森林資源利用關系密切。造林前期落實林業調查規劃設計,據此確定造林規模,并合理化管控造林影響因素,可進一步提高土地資源利用率,通過樹種優選,實現造林質量的源頭把關;林業調查員全面、實時掌握林區樹木生長情況,將其作為樹種引進、樹種搭配種植、管理措施制定的重要依據,可推動營林活動規范化、有序化進行,確保營林任務又好又快完成;通過林業調查規劃設計環節可得知森林資源消耗結構變化情況,進而明確森林資源產品化利用方向,實現森林資源的深度開發、充分利用。
3.1 創新林業調查規劃設計思想 林業科學化生產、系統化建設階段,應得到調查規劃設計思想的正確指導,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如果林業調查規劃設計思想過于陳舊,則難以拓展林業生產建設思路,從而導致林業生產建設步伐處于停滯狀態。可持續發展視域下,相關林業人員應樹立綠色發展理念,確定林業調查規劃設計方向,并精確定位林業調查規劃設計目標,從整體上優化林業調查規劃設計效果[3]。無論是林業調查,還是規劃設計,均不能憑借一己之力完成,對此要調動全員力量,統一林業調查規劃設計的最新思想,從而在調查規劃設計中提出合理化建議,提高工作效能,使林業生產建設得到系統化落實。
3.2 儲備林業調查規劃設計人才 林業調查規劃設計主體是人,從業人員知識儲備、專業技能、綜合素質直接影響工作成效。優秀人才儲備階段,應拓寬人才聘用渠道,通過與高校建立合作關系,縮短人才聘用時間,從而在林業調查規劃設計團隊中注入新鮮血液。與此同時,要落實內部教育和培訓,外聘林業調查設計、生產建設等領域經驗豐富人員前來指導,面向培訓對象普及最新思想,并循序式提高培訓對象的專業素質,使其在林業調查規劃設計中規范行為,為林業生產建設貢獻綿薄之力。林業調查規劃設計人員引進、培育期間,應構建實用性較強的林業調查規劃設計人才體系,這既能優化人力資源管理效果,又能真正奠定林業調查規劃設計工作的人才基礎。除此之外,林業調查規劃設計人員自身應牢固樹立責任意識和統籌意識,摒棄傳統工作思想,靈活運用先進設備、信息技術等完成林業調查規劃設計任務,使自身工作水平提升到新臺階。
3.3 加強林業調查規劃設計制度管理 林業生產建設期間,應科學制定林業調查規劃設計制度,這能為調查設計、生產建設提供制度保障,一定程度上減少違規、違法行為。制度制定期間,應結合林業調查規劃設計需求,并總結生產建設經驗,使制度制定工作落實到細節[4]。從內部審計角度來看,還應健全過程式監管制度,針對實際工作行為全面監管,動態掌握林業調查規劃設計效果,保證林業生產建設工作的有效性。從法律制度完善層面來看,為加快林業生產建設法制化進程,勢必要高度重視林業調查規劃設計的法律監督工作,針對阻礙因素逐項克服,以確保科學發展觀念指導效用全面發揮。法律監督工作開展時,應成立專業化監督小組,為組員分配相應的職責,通過組員間協調協配,大大提高林業生產建設水平,全面減少森林資源浪費、亂砍亂伐等現象,保證法律法規的權威性,并為林業調查規劃設計法律制度建設與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3.4 靈活應用信息化技術 隨著林業生產規模擴大化,林業調查規劃設計難度相應提高,人工考察、實地記錄等傳統方式的實用性面臨一定挑戰。林業部門要想提高林業調查規劃設計水平,勢必要革新傳統數據信息獲取方式,通過引入先進信息技術完成數據信息自動獲取,滿足林業生產建設階段的信息獲取需求[5]。具體來說,應構建信息數據庫,調查員可利用3S 技術實時獲取林區信息,這既能將人力資源從高危環境、繁雜環境中解脫出來,又能加快林業智能化建設步伐,推動我國林業向現代化方向發展。林區地形勘探、林木數據采集、林木質量監測等環節,全球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簡稱GPS)技術、遙感(Remote Sensing,簡稱RS)技術的常態投用,能為林業生產建設提供真實、可靠的數據,可一定程度上拓展林業發展空間。
林業調查規劃設計與林業生產建設互相影響、互相作用,為確保二者關系和諧推進,應落實思想創新、人才儲備、制度管理、信息技術引用等工作,從而優化林業調查規劃設計效果,全面提高林業生產建設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