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軍
(湘鄉市毛田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湖南湘鄉 411426)
在當前農業產業運行及發展的背景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使農業產業面臨一定挑戰,部分農技推廣技術無法順應行業發展,出現了農業發展緩慢及農業技術推廣力度不足等問題,這些現象如果不能及時解決,則會影響農業推廣技術的使用效果,無法滿足農業產業的持續發展需求。因此,新時代背景下,農業產業需加強科技成果轉換,通過農技推廣技術的使用,保證農技工作的穩步進行,全面增強農業產品的生產效率,提高農產品品質,為農業產業的可持續運行及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持。
農技推廣作為農業推廣工作的基礎,在長期計劃經濟體制下并未發生轉變,在農業市場產業運行中,人們對農產品的內在品質有了較高的要求,傳統農技推廣已無法滿足現代化農業發展需求,需積極創新推廣方式內容。新時代背景下,農技推廣技術的必要性體現在以下2 個方面:一是,在農業技術推廣中,可實現農業科技向農業生產的轉換,為新社會、新農村的建設提供支持,推動農業生產力的穩步發展;二是,農技推廣在農業行業中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人們通過對農業技術的掌握,可明確推廣目的,也可結合時代背景,將農技技術作為核心,充分展現農業發展價值,滿足當前農業產業的穩步運行需求[1]。
2.1 農技推廣體系不健全 根據農業產業的運行狀況來看,農技推廣工作執行中,存在著推廣體系不健全的問題。首先,受鄉鎮機構配置不健全的影響,部分農技推廣工作相對滯后,導致相關推廣工作無法順應時代發展;其次,從事農技推廣工作的人員較少,受工作環境及自身能力限制,工作中出現了力不從心的問題,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工作效率;最后,部分鄉鎮機構中的農技推廣工作責任劃分不明確,一些工作人員身兼數職,長期發展中影響農業技術的使用,為行業的發展帶來了限制[2]。
2.2 農技推廣條件不完善 新時代背景下,農技推廣作為較為重要的內容,可有效提高農業產業競爭力,可為行業的穩步運行及持續發展提供支持。但目前部分農技推廣工作落實過程中,仍存在推廣條件不完善的問題:一是,部分農技推廣隊伍組建中,存在人員整體素養較低的問題,由此導致專業農技推廣工作流于形式,無法保證農技推廣工作的穩步進行;二是,部分地區受技術能力限制,在農技推廣工作中,存在現代化設備使用不足的問題,長期發展中會使農業推廣技術落后,無法提高農業產業的核心競爭力。
2.3 農技推廣人員能力不足 部分偏遠地區農業產業運行過程中,農技推廣工作存在信息化程度不足、信息設備無法更新的問題,在此背景下,無法有效提高人們對新知識的獲取能力,無法及時獲取農技推廣的相關成果,從而限制了區域中農業產業的發展。對于部分農業產業而言,存在農業滲透能力不足的問題,相關從業人員無法全面掌握農技推廣的專業知識,導致知識體系更新緩慢,無法真正意義上解決農技推廣工作中面臨的問題[3]。
3.1 完善農技推廣體系 伴隨農業產業的發展,農技推廣工作為了更好地順應時代需求,在行業運行及技術創新中,行業人員需認識到農技推廣工作的重要性,要通過完善農技推廣體系的構建,保證各項工作內容的穩步執行,逐漸提高農業產業的核心競爭力。第一,建立健全的農技推廣方案。農技推廣體系完善過程中,應強化管理體系,通過激勵制度的落實調動農技推廣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并結合實際工作情況進行職能設定,充分滿足農技推廣工作的執行需求。例如,針對縣級農業產業的運行特點,在縣級農技體系建設及調整中,需農技推廣人員各司其職,將各項推廣工作落實到人,發揮農技推廣工作的執行優勢。第二,強調農技推廣工作中的部門聯系,保證各項推廣工作的穩步落實。在農技推廣工作中,相關部門需加強資金及服務支持,通過農業合作、農產品工作的協調等,實現各部門的穩步運行。同時,要通過現代化信息技術的使用,增強農技推廣工作中的信息技術使用效果,減小農技推廣中的誤區,增強人們對農技推廣的認識,為農業產業的穩步運行提供支持[4]。
3.2 拓寬農技推廣范圍 根據農業產業的運行特點,在實際的農技推廣技術落實中,需提高農產品質量及生產效率,并通過農技推廣思維的轉變,擴大農產品的服務范圍,滿足農技推廣工作的綜合型發展需求。第一,結合農業產業的運行模式,在信息化產業運行及服務調整中,需將農技推廣工作與市場經濟進行融合,保證農技推廣工作的產前、產中、產后相協調,拓寬產業的服務價值。第二,在不同階段的農技推廣中,農民需根據農產品的種植信息、品種等,提高農民的技術素養,以便為之后的農技推廣提供技術支持。第三,在農技推廣服務階段,應積極組織銷售,通過與農民的風險共擔,滿足產業的利益共享需求,從而實現農技推廣工作的良性循環,為產業經濟的持續發展提供保障[5]。
3.3 提高農技人員綜合素養 在農技推廣工作落實中,農技人員需結合產業運行形勢及時代發展模式,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養,以保證農技推廣工作的穩步進行。首先,在農技推廣人員綜合素養提升中,相關部門需結合農業產業的運行模式及技術內容,積極構建培訓活動,組織地方農技人員參與到職業技能培訓中,促使其不斷進行自身知識體系地更新,同時解決農業產業發展中所遇到的問題。其次,在農民及農技人員自身素養提升中,應及時解決農村勞動力結構短缺的問題,并通過現代化農業技術的使用,實現農業產業的現代化運行,滿足農技推廣工作的信息化發展需求。在農技推廣人員自身素養提升中,可利用電視、網絡等平臺,向農民講解新型技術、新型設備,并定期為農民提供專業化的培訓活動,逐漸提高農民的認知水平。最后,在農技推廣中,需通過服務信息化技術的運用,增強農技人員的綜合素養,并通過App、微信群等網絡交流模塊的構建,定期、不定期地開展在線解答及咨詢指導活動,使農民在農技推廣知識學習中,掌握現代化農業技術,充分保證農技推廣工作的穩步進行。與此同時,在農技人員專業素養提升中,應通過先進經驗的引入、創新方法的落實,提高農技推廣工作的服務水平,為行業的現代化發展提供參考[6]。
在農業產業運行及穩步發展的背景下,農技推廣為了更好地順應時代發展,相關部門需及時轉變以往觀念,結合新時代農技推廣發展需求,確定完善性的產業運行模式,并通過現代化農業技術的運用,提高農業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具體而言,在農技推廣中,需及時認識到以往技術推廣中存在的問題,通過構建完善的農技推廣體系、推廣范圍的拓展及農技推廣人員綜合素養的提升等,保證各項農技推廣工作的穩步進行,為農業產業的經濟運行及發展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