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慶陽市緊緊圍繞創建草業大市、畜牧強市的發展目標,堅持草畜一體化推進方略,結合“振興奶業苜蓿發展行動”,積極實施高產優質苜蓿示范建設項目,全力推動草產業規模化、商品化發展,為全市畜牧業發展提供飼草料保障。2018-2020年,累計爭取中央財政資金6 100萬元,完成示范創建11.4萬畝。通過項目實施,全面提升優質苜蓿生產能力,促進草產業發展,加快草畜產業生產方式轉變,有力推動慶陽市現代畜牧業健康穩定發展,成效顯著。
一是提高了苜蓿種植質量,增加了種植效益。在項目實施中,通過落實除草、深翻、旋耕、鎮壓、播種等精細化種植方式和無害化病蟲草害防治措施,苜蓿產量和品質明顯提高。根據環縣畜牧獸醫局實地監測,2018年項目區平均畝產干草達500公斤/畝(頭茬200公斤/畝、二茬300公斤/畝),按1 600元/噸銷售價格計算,實現產值216萬元,實現利潤159.42萬元。另據省農科院農業測試中心抽樣檢測,項目區苜蓿粗蛋白質含量(CP)達到19.95%、酸性洗滌纖維(ADF)低于32.5%,中性洗滌纖維(NDF)低于42.8%,達到《苜蓿干草捆質量標準》(NY/T1170-2006)二級以上標準要求。
二是帶動了草畜產業發展,增加了農民收入。通過項目實施,全市草產業實現迅速提升,以紫花苜蓿為主的多年生牧草留存面積達到495萬畝,以甜高粱、燕麥為主的一年生牧草種植面積達到50萬畝,飼用玉米種植面積達到50萬畝。培育形成甘肅薈榮、甘肅民吉、慶陽南梁緣等草產品加工企業和合作社42家,全市飼草加工能力達350萬噸。畜禽飼養量持續擴張,羊、牛、豬、雞飼養量分別達到779.6萬只、92萬頭、181.9萬頭、3 063.6萬只。全市草畜產業產值達到42億元,農民人均增收貢獻達到2 000元以上。
三是提升了植被覆蓋度,改善了生態環境。通過在項目區大量種植優質牧草,可有效解決土地撂荒問題,增加綠化面積,減少水土流失,整體改善區域生態環境。據市農投公司項目區監測顯示,在巴家咀水庫水源地保護區種植苜蓿,一方面增加了水源地保護區植被覆蓋度,減少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苜蓿為豆科植物,具有固氮降磷等作用,有效地緩解了水庫水源的氮磷富養化問題。同時減少了農民搶收搶種灘涂地施用農藥化肥對水源的污染、放牧偷獵盜伐對植被生態的破壞,有效改善水源保護區的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