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江蘇省無錫市連元街小學“養根竢實”理念引領下的“養習升格”提升行動,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階段發展要求,遵循道德教育的規律,聚焦好習慣養成,整合多方資源,因需設境,通過影子行動、尋礦煉寶、王牌講解三大行動計劃,通過榜樣學習、具身實踐、自我展示提升學生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關鍵詞】習慣養成;情境學習;道德自覺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1)07-0024-03
【作者簡介】曹紅燕,江蘇省無錫市連元街小學(江蘇無錫,214001)副校長,一級教師,無錫市學科帶頭人。
“微笑寫在臉上、和風掛在唇邊、陽光住進心里”,這些溫暖詩化的提示語在江蘇省無錫市連元街小學(以下簡稱“連小”)的校園里隨處可見,這樣的提示語讓人的腳步和心靈不覺輕盈起來;跳房子、走迷宮、小貓撲蝶、猴子摘桃,在游戲地貼和墻貼的趣味引領下,學生們有序快樂地開展活動;“八禮四儀”小動漫、大富翁游戲互動,學生們聚集在教室門前的電子班牌前,興奮地交流著……這是連小的校園文化生態。學校是一個充滿童趣、富有挑戰的游樂園,更是一個充滿著教育意義的情境場,無聲地對學生進行著價值引領和文明熏陶。
“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正所謂,播種一個行為,收獲一種習慣;養成一個習慣,內化一種品格。在百年校訓“養根埃實”的文化引領下,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學校以“好習慣”為抓手,以“情境涵育”為行動路徑,設計了影子行動、尋礦煉寶、王牌講解三大行動,引導兒童在多元豐富的情境活動中將真善美內化為自己的優良品質。
一、影子行動:現場情境中的榜樣學習
任何學習都是從模仿開始的。在真實的現場環境中零距離接觸榜樣人物無疑是最直觀的道德學習方式。學校以“尋訪榜樣+現場浸潤”為主要特征的“影子行動”為學生播下了好習慣的種子。榜樣的力量使他們的思想認識和行為實踐都發生了積極的轉變。
2020年8月26日,連小五(5)中隊雛鷹小隊的學生來到“水蜜桃之鄉”無錫陽山,尋訪無錫市勞模桃農李偉良。學生們頂著炎炎烈日在茂密的桃林里勞作,感受汗水的肆意流淌和蚊蟲的惱人偷襲;學生們見證水蜜桃線上銷售供不應求的火爆場面,在與顧客的對話中了解了李伯伯誠信經營樹立的好口碑;學生們知道了李伯伯將對手視為朋友,主動幫扶,共同走上富裕之路的感人故事。活動結束后,學生紛紛記錄自己參加活動的真實感悟:
李伯伯黝黑的皮膚、粗糙的雙手、挽起的褲腿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笑容很淳樸,話語也很實在,他讓我明白了幸福的生活是用勤勞的雙手創造出來的。
——峻瑞
李伯伯并沒有干出多么偉大的事情,他只是認真地干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如果說國家是一座山,那他只是一顆小石子。我仿佛也聽到了內心的呼喚:只要做好自己,每天不斷完善,就是在進步,更重要的是堅持不懈。
——錦強
類似的“影子行動”在連小常態化開展:跟隨新時代公交人王建偉叔叔出車,與宇航員劉洋阿姨手牽手、面對面,現場觀察一線醫護人員忙碌的工作狀態……尋訪歸來,我們將學生的心得體會通過連元電視臺、學校微信公眾號進行校園發布,倡導大家學習普通勞動者的敬業態度、行業先鋒的專業思想、高精尖人才的創業精神。我們引導學生尊重與理解每一位普通勞動者,倡導大家通過實際行動跟進,同時鼓勵他們確立自己的志向,并為實現自己的目標制定計劃、付出努力。
二、尋礦煉寶:活動情境中的具身學習
好習慣種子的孵化不僅需要陽光雨露,更需要自身的主觀努力。對兒童而言,趣味化、互動式的活動情境是他們喜聞樂見的方式。于是,我們設計了具有神秘感和挑戰性的“尋礦煉寶”游戲行動,將抽象的習慣變為可視化的打卡行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
對小學生而言,身邊的師長和同伴身上優秀的道德品質、有效的學習方法、和諧的人際關系都是珍貴的礦藏,我們引導學生主動“尋礦煉寶”,引導學生“發現好習慣—向往好習慣—走近好習慣”,并將好習慣投射到自己身上,最終實現好習慣的遷移內化,爭做文明小公民、學習小主人、生活小能手。
連小一年級有位“最美小丫”叫唐一菲,她向禮讓行人的司機鞠躬的10秒視頻感動了中國網民,她的感人事跡還在中央電視臺《朝聞天下》節目中播出。消息傳到班級,同學們將她的優良品質作為“寶藏”記錄在班級榮耀卡上,同時校內也掀起了向唐一菲學習的熱潮,一時間文明之風吹遍了校園。
不久前,一年級級部主任林老師接到了一個尋人電話,尋找一位做好事不留名的連小學生。原來,一位老奶奶在公交車上看到一名身著連小校服的孩子主動給其他老人讓座,旁人問其姓名,他卻笑而不答。這位老奶奶留意到孩子書包上有個“10”的標志,她知道這是連小的標志,所以想請學校尋找并表揚這位同學。林老師發動級部老師一起尋找這個學生,結果卻發現學校很多學生都有讓座的行為。一時間,“10號”成了連小做好事不留名的“小雷鋒”們的集體代號。
當然,我們也知道習慣的養成需要經歷有趣味、有意義的重復,直至習慣成自然,所以我們通過每日打卡的方式鞏固好行為,學生在階段達成后可到“好習慣小超市”兌換相應的獎品。除了物質的獎品,學生們還可以兌換參加學校特色活動的機會,如參加連連木工坊、元元廚藝館、屋頂開心菜園等體驗活動。
連小一日常規和文明禮儀是一年級新生入校的“第一課”。我們的老師會帶著一年級的新生到校園里認一認“敬禮石”,學一學敬禮的規范動作,練一練“上下樓梯靠右走”,主動夸一夸身邊做得好的小伙伴,有意識地引導他們自己去尋找、發現并學習。為了更好地激發他們的興趣,我們還設置了“好習慣百寶箱”打卡游戲,以拼圖的方式呈現“進校門要行禮、遇到老師問聲好、上課專心發言好、小朋友要友好、課間活動不奔跑”五個小目標。如果學生通過努力達成目標,老師就會給他們逐個點亮“好習慣鉆石”,當他們的好習慣拼圖完整呈現后,就意味著他們已經適應了小學的生活,成為棒棒的“連元好苗苗”。
三、王牌講解:交互情境中的表現學習
品格養成注重內在涵育,但外在表達也不容忽視,其帶來的幸福感與成就感能起到正向強化人的作用。“王牌講解”是以“項目驅動+行為表現”的方式展示學生好習慣的行動,這是一種學以致用、以用促學的深度學習樣態。“王牌解說”行動需要學生練就當眾表達的勇氣,充分準備并進行理解性記憶。因為現場解說是處在一個交互式的真實情境中,經常會有一些出其不意的現場生成,這些都挑戰著參與者的應變能力。
在連小,“王牌講解員”是一個光榮的身份,是學校一道靚麗的風景線,“王牌講解員”們總是掛著鮮紅的綬帶,出現在校內外的各個場館。2019年10月23日,無錫市梁溪區辦學水平評估督導組對連小進行近五年工作的綜合督導評估。為了展示學校素質教育的豐富內涵,連小六年級的“王牌講解員”們通過前期調查、綜合分析、自主設計,主導策劃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素質教育匯報展。連小“王牌講解員”們優雅得體的接待禮儀、大膽自信的語言表達、隨機應變的自如對答,無不展示著連小學子的風采。下面,讓我們來看看這些“王牌講解員”是如何“煉”成的吧。
我是班上的小八哥,平時能說會道。這學期學校“慧學周”的主題是“走進運河文化”,其中運河展上還有“紅領巾護運河”的講解任務。這個崗位競爭可激烈啦!為了提高自己的競爭實力,我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了無錫古運河的前期調查。通過上網找資料,我了解了古運河悠久的歷史;與同學交流,了解了大家對古運河的認識;置身古運河,感受了古運河的優美景色;和同學們學唱運河歌曲,學畫運河地圖,繪制運河書簽。
在感受運河之美的同時,我們都深深地感受到了保護運河的迫切和自己的責任!我們測運河水的pH值,制作凈化水的過濾裝置;我們設計有關運河的調查問卷,走上街頭完成問卷調查。一系列活動讓我產生了這樣的想法——我要做保護運河的“小衛士”!通過激烈的競選演說,我成功勝出。于是,我開始設計解說的路線和程序。為了應對參觀者的提問,我還做了多種預案,并在家中對著鏡子練習,邀請父母當陪練進行互動。我要用自己的講解表達對古運河的贊美,更要呼吁大家一起來保護古運河!
——四(15)班 依辰
“養根埃實:小學生好習慣情境學習行動”扎根情境土壤,以“美”為境界、以“情”為紐帶、以“思”為核心、以“體驗活動”為途徑,通過培植和整合優質情境育人資源,建構生態支持系統,以體認他人為基礎,以自身實踐為內核,以最終的表達為目標,著力提升小學生的關鍵能力,為兒童的自主成長和全面發展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