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實

中國資本市場已走過30年歷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實現了快速發展。2020年9月3日,A股市場迎來里程碑,A股歷史上上市公司數量突破4000家大關。
30年來,A股改革以新股發行制度改革為先導,并向退市制度、并購重組、信息披露等各個領域推進。對于未來完善基礎性制度的方向,專家認為當前資本市場的基礎制度“短板”之一是退市標準多,退市效率低。未來在完善制度方面有四個著力點:一是要抓緊為注冊制的配套規則全覆蓋提供法律支援;二是在代理人訴訟制度方面,要抓緊完善法律法規;三是繼續完善公司治理結構,特別是投票人制度;四是對違規違法行為的處罰標準,需要在法律層面繼續完善。
近年來,隨著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力度的持續加大,以及A股市場改革的不斷深化與完善,外資對于A股市場的喜愛度也在同步提升。
中國金融市場成為全球金融資產配置中心已經具備基礎條件。一是我國是全球基本面最穩健的經濟體之一,外匯儲備穩居全球第一,國民儲蓄率更是領先全球主要經濟體;二是我國宏觀政策空間較大,更有能力應對經濟金融風險;三是我國金融市場雙向開放力度加大,境外投資者參與中國金融市場資產配置的便利度大大提高;四是受債務、流動性以及資產通脹影響,目前海外股票和債券的價格一路高升,全球資產荒下中國相對便宜的核心資產吸引力較強。總體上,考慮到目前A股仍然處于外資配置的第一階段,外資趨勢性流入的邏輯不變。
(北京 劉暢)
2019年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以來,直接融資呈現加快發展的積極態勢。直接融資是資本市場的重要使命。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對于深化供給側改革、推進需求側改革,加快實現經濟新發展格局,實現更高質量、更高效率、更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但注冊制下的股市并非毫無風險。從國際經驗看,資本市場定價模式的變化、信用體系的完善、市場各項功能的發揮,都需要改變舊有模式,可能產生新股供給波動、上市企業數量沖高回落、無交易“仙股”增多、退市公司數量變化、ST概念指數下跌、避險資金短期“扎堆”龍頭股等問題和風險。
(上海 王亞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