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惠子




【摘要】 目的:探討氨磺必利臨床用藥發生不良反應分布規律。方法:選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使用氨磺必利治療后出現不良反應的患者98例。統計不良反應發生時間、發生不良反應時患者給藥劑量、原患疾病分布情況及發生藥物不良反應時患者血藥濃度情況。結果:98例發生不良反應患者中,46例(46.9%)于治療1周內出現不良反應,占比最高;其次為治療8~14 d與15~21 d,各有13例(13.3%)出現不良反應;治療4周內發生不良反應的患者共82例,占83.7%。56.1%患者在氨磺必利使用劑量為100~500 mg/d時發生不良反應,占比最高。98例發生不良反應的患者中,涉及原患疾病8種,其中精神分裂癥67例,占68.4%;偏執型精神分裂癥11例,占11.2%;未分化型精神分裂癥7例,占7.1%;妄想型精神分裂癥5例,占5.1%。49例血藥濃度>320 ng/mL時發生不良反應,占比最高,達到50.0%。結論:氨磺必利治療4周內、使用劑量為100~500 mg/d、血藥濃度>320 ng/mL、精神分裂癥者發生不良反應的概率較高,臨床需嚴格控制氨磺必利的用藥劑量,防止藥物的濫用,加強不良反應監測,以確保患者用藥安全。
【關鍵詞】 氨磺必利 不良反應 合理用藥
Analysis of Clinical Adverse Reaction of Amisulpride in Clinical Use/HUO Huizi.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2021, 18(20): -18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distribution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clinical use of Amisulpride. Method: A total of 98 patients with adverse reactions after treatment with Amisulprid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8 to February 2020 were selected. The occurrence time of adverse reactions, the dosage of the patient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primary diseases and the blood drug concentration of the patients during the occurrence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were counted. Result: Among the 98 patients with adverse reactions, 46 patients (46.9%) developed adverse reactions within 1 week of treatment, accounting for the highest proportion. Secondly, after 8-14 d
and 15-21 d of treatment, 13 cases (13.3%) had adverse reactions respectively. Adverse reactions occurred in 82 patients within 4 weeks of treatment, accounting for 83.7%. 56.1% of the patients had adverse reactions when the dosage of Amisulpride was 100-500 mg/d, accounting for the highest proportion. Among the 98 patients with adverse reactions, 8 kinds of primary diseases were involved, including 67 cases of schizophrenia, accounting for 68.4%; 11 cases of paranoid schizophrenia, accounting for 11.2%; 7 cases of undifferentiated schizophrenia, accounting for 7.1%; 5 cases of paranoid schizophrenia, accounting for 5.1%. 49 cases of adverse reactions occurred when the blood concentration > 320 ng/mL, accounting for 50.0%. Conclusion: Within 4 weeks of treatment, dosage of 100-500 mg/d,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and the blood concentration of > 320 ng/mL have a high probability of adverse reactions. The clinical use of Amsulfapide should be strictly controlled to prevent drug abuse and strengthen the monitoring of adverse reactions, so as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medication.
[Key words] Amisulpride Adverse reactions Rational drug use
First-author’s address: Jiamusi Central Hospital, Jiamusi 154002,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1.20.044
氨磺必利屬于臨床上使用較多的一種苯甲酰胺類化合物,可以高選擇性作用在患者中腦邊緣多巴胺D2以及D3受體,進而促進患者陰性以及陽性癥狀改善,相對于其他常規性的抗精神病藥物來說,其治療效果更加理想,且具有較高的用藥安全性以及耐受性更好[1-3]。此外,氨磺必利藥物具有理想的抗抑郁效果,這可能是因5-HT7a具有比較強的拮抗作用相關。近幾年來,伴隨著氨磺必利藥物在臨床中的普遍使用,其導致的藥物不良反應也隨之加劇,加深對藥物不良反應的認識有利于改善臨床合理用藥情況,減少不良反應產生的危害。當前對于氨磺必利藥物使用后可能產生的不良反應個案分析以及發生規律的研究內容相對較少,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氨磺必利藥物在臨床治療中的合理應用。本研究分析了氨磺必利臨床用藥發生不良反應分布規律,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使用氨磺必利治療后98例出現不良反應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納入標準:接受藥物治療出現一定程度的胸悶、皮疹以及頭暈惡心等不良癥狀;符合國家食品和藥品監督管理局藥物不良反應監測中心中關于藥物不良反應的相關判斷標準,主要原則為患者用藥之后出現一定程度的不良反應,患者完全符合不良反應的發生類型,患者在停止用藥之后不良反應癥狀存在明顯好轉;精神狀況不存在異常且能主動配合治療。排除標準:本身對抗精神藥物存在嚴重過敏癥狀;伴隨有嚴重的肝腎以及心功能障礙。其中男43例,女55例;年齡23~47歲,平均(33.7±1.3)歲。本研究已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藥物使用方法:氨磺必利(生產廠家:齊魯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113231,規格:0.2 g)藥物起始劑量為50~100 mg/d,用藥第7天可以增加到100~600 mg/d,最大劑量不應超過1 200 mg/d,可根據患者的反應情況維持或調整劑量,持續治療8周。患者在連續用藥后其機體內血藥濃度處于一種穩定狀態,在下一次用藥之前采集患者的靜脈血,并使用高效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對患者的血藥濃度進行測定。本研究僅納入患者發生藥物不良反應前后采集的穩態谷濃度數據。統計不良反應發生時間、發生不良反應時患者給藥劑量、原患疾病分布情況及發生藥物不良反應時患者血藥濃度。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2.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2 結果
2.1 不良反應發生時間 98例發生不良反應患者中,46例于治療1周內出現不良反應,占比最高(46.9%);其次為治療8~14 d與15~21 d,各有13例出現不良反應,均占13.3%;治療4周內發生不良反應的患者共82例,占83.7%。見表1。
2.2 給藥劑量 56.1%患者在氨磺必利使用劑量為100~500 mg/d時發生不良反應,占比最高,見表2。
2.3 原患疾病分布 98例發生不良反應的患者中,共涉及8種原患疾病,其中精神分裂癥67例,占68.4%;偏執型精神分裂癥11例,占11.2%;未分化型精神分裂癥7例,占7.1%;妄想型精神分裂癥5例,占5.1%,見表3。
2.4 發生藥物不良反應時患者的血藥濃度 49例血藥濃度>320 ng/mL時發生藥物不良反應,占比最高,達到50.0%,見表4。
3 討論
氨磺必利在急性以及慢性精神分裂癥治療中的應用越來越普遍,且相關研究表明,這種藥物具有理想的治療效果,耐受性也相對較高,但是在長期使用期間極易引起多種藥物不良反應,進而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健康。且伴隨著氨磺必利藥物的普遍應用,導致患者出現不良反應的概率也越來越大,進而影響到患者的生活質量[4-5]。
氨磺必利屬于臨床上比較多見的第2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其藥物作用機制具有一定的獨特性,同其他類型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相比較而言,其產生的不良反應較少且輕微,同時藥物耐受性良好,在臨床用藥期間具有較高的優勢[6-9]。但是,長時間應用氨磺必利極易導致多種不良反應,因而臨床需要給予足夠的重視。氨磺必利對于中腦-邊緣多巴胺D2和D3均具有較強的親和力,當氨磺必利使用劑量較低時會阻斷突觸前膜D2/D3受體,并使DA傳遞增加,進而對患者陰性癥狀進行有效改善;而高劑量時藥物會阻斷突觸后膜的D2/D3受體,并對DA的傳遞進行一定抑制,進而促進患者陽性癥狀改善。近幾年里來,氨磺必利藥物在臨床治療中的應用愈發普遍,主要是用來對陽性癥狀如譫妄、幻覺、認知障礙以及陰性癥狀如反應遲緩、情感淡漠及社會功能退縮等的急性或慢性精神分裂癥進行有效治療。本研究發現,98例發生不良反應的患者中,涉及原患疾病8種,其中疾病類型為精神分裂癥的患者有67例,占68.4%;偏執型精神分裂癥患者11例,占11.2%;未分化型精神分裂癥患者7例,占7.1%;妄想型精神分裂癥患者5例,占5.1%,這說明氨磺必利藥物主要是用來治療偏執型、未分化型、妄想型精神分裂癥,此外氨磺必利還用于精神障礙患者的治療。
患者在用藥期間最好不要同可能會導致心律失常以及心動過速的藥物聯合使用,例如胺碘酮、多奈哌齊以及β受體阻斷劑等。因此,提倡臨床合理使用藥物的意義不僅僅是快速有效地對疾病進行治療以及抵抗,確保患者身體不受損傷,還要在最大程度上減少多種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從而減少對衛生資源的浪費[10-12]。本研究發現,98例發生不良反應患者中,46例于治療1周內出現不良反應,占比最高(46.9%);其次為治療8~14 d與15~21 d,各有13例出現不良反應,均占13.3%;治療4周內發生不良反應的患者共82例,占83.7%,這說明氨磺必利導致的不良反應常發生于用藥初期或者是幾周時間內,因而,臨床在應用此類藥物時一定要注意緩慢增加用藥劑量,并對患者的肝腎功能、血糖以及血脂等相關指標變化情況進行嚴格監測。
氨磺必利藥物是一種存在特殊“雙重作用機制”的二代抗精神病藥,藥物高劑量能對患者陽性癥狀進行控制,藥物低劑量時可以對患者陰性癥狀進行有效緩解,因而不良反應的出現可能不一定同應用劑量的多少存在關系。本研究發現,56.1%患者在氨磺必利使用劑量為100~500 mg/d時發生不良反應,占比最高,說明了低劑量使用也需要對患者的臨床癥狀以及各項指標變化情況進行嚴格觀察,從而有效避免多種不良反應的發生[13-14]。400~800 mg/d屬于藥品說明書中所明確的急性精神病發作以及控制陽性癥狀的日使用劑量,因而臨床上應用該劑量范圍的人數可能相對較多,所以不良反應的發生率也比較高。因而,臨床在應用氨磺必利藥物對患者進行治療期間需要依據患者病情來調節用藥劑量,并且還要對相關指標的變化情況進行詳細監測,以便于對可能發生的不良反應做到及時控制以及治療[15-16]。
近幾年來,伴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完善,對于氨磺必利藥物引發不良反應的相關研究也越來越多,并依據具體情況制定出了安全合理用藥的相關方案:(1)在對患者用藥之前需要對患者的臨床診斷有詳細的了解,以免造成藥物的濫用[17]。因此為了進一步防止藥物的濫用以及錯用等現象,需要在使用氨磺必利之前先對患者的具體病情狀況進行詳細的診斷,并對氨磺必利藥物的用法用量、藥理知識、配伍禁忌以及不良反應等內容進行全面的掌握,使藥物使用的針對性以及合理性得到明顯提升,從而減少不良反應發生的可能性[18]。(2)給予患者氨磺必利藥物治療時,需要嚴格控制氨磺必利的用藥劑量以及用藥速率等,并對患者用藥期間的身體變化情況進行密切關注,并將相關急救工作充分準備好。同時要依據患者的實際病情狀況對氨磺必利用藥劑量、用藥濃度以及用藥速率等進行合理的調節,確保氨磺必利藥物在臨床使用的安全性。由此可以發現,氨磺必利藥物在使用期間若存在用藥不合理的情況,則會極易導致患者出現多種不良反應。因此在用藥期間需要嚴格遵守安全用藥的相關規定,從而進一步促進用藥安全性增強[19-20]。
綜上所述,雖然氨磺必利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但是使用期間出現的不良反應的不利于疾病的治療,極易對患者的身體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臨床應加強用藥以及不良反應監測以確保患者用藥安全,可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婁淵敏,徐保鋒,李丹.氨磺必利與齊拉西酮對女性精神分裂癥患者PANSS評分及不良反應的影響比較[J].中國合理用藥探索,2019,16(1):20-22.
[2]許艷,林悅甜,徐伏蓮,等.81例氨磺必利所致不良反應的臨床分析[J].北方藥學,2019,16(7):166-167.
[3]徐中利.奧氮平與氨磺必利聯合用藥方案治療難治性精神分裂癥的臨床評價[J].中國醫藥指南,2018,16(29):30-31.
[4]劉晶.國產氨磺必利治療精神分裂癥的療效及安全性[J].中國療養醫學,2019,28(1):100-102.
[5] Ahmed A M.History of Diabetes Mellitus[J].Saudi Medical Journal,2020,23(4):373-378.
[6]阮淑芳,陳昌文.氨磺必利致不良反應文獻分析[J].海峽藥學,2018,30(2):273-274.
[7]張詠梅.氨磺必利、齊拉西酮治療精神分裂癥療效觀察及不良反應分析[J].藥品評價,2018,15(17):25-27,31.
[8]張九駒,劉金鳳,劉家政.400-800mg/d的氨磺必利治療精神分裂癥陰性癥狀的效果及安全性[J].中外醫藥研究,2018,16(30):83-84.
[9] Gravel S,Chiasson J L,Dallaire S,et al.Evaluating the impact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on CYP450 metabolic activities:protocol for a case-control pharmacokinetic study[J/OL].BMJ Open,2018,8(2):e020922.
[10]王海紅,劉曉華,施慎遜.氨磺必利致不寧腿綜合征一例[J].中華精神科雜志,2020,53(1):69-70.
[11]高申榮,張菊華.氨磺必利聯合奧氮平對精神分裂癥患者認知功能的影響[J].中國急救醫學,2018,38(z1):140.
[12] Morais V.Antivenom therapy:efficacy of premedication for the prevention of adverse reactions[J].Journal of Venomous Animals and Toxins including Tropical Diseases,2018,24:7.
[13]年華,馬明華,徐熠,等.中西醫結合醫院開展合理用藥咨詢門診的實踐與分析[J].中國藥房,2018,29(4):556-559.
[14]莊紅艷,劉珊珊,果偉,等.某精神專科醫院115例新的藥品不良反應的回顧性分析[J].中國藥房,2018,29(23):3259-3263.
[15] Santiso S, Pérez A, Casillas A.Smoothing dense spaces for improved relation extraction between drugs and adverse reactions[J].Int J Med Inform,2019,128:39-45.
[16]薛曉靜,何饒麗,李偉興,等.非典型抗精神病藥治療癡呆精神行為癥狀安全性的系統評價[J].中華醫學雜志,2018,98(25):2030-2036.
[17]王占璋,倪曉佳,盧浩揚,等.氨磺必利片治療藥物監測及臨床應用研究[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8,34(23):2704-2706,2710.
[18]郭妹,張景雙.精神分裂癥患者用藥合理性的調查與研究[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19,39(3):306-309.
[19]陳建立.氨磺必利與利培酮對精神分裂癥的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對比[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10):127-128.
[20] Wang Y,Zhang R,Shen Y,et al.Prediction of chemotherapy adverse reactions and mortality in older patients with primary lung cancer through frailty index based on routine laboratory data[J].Clin Interv Aging,2019,14:1187-1197.
(收稿日期:2020-09-10) (本文編輯:田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