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浩楠 修凱傳
內容摘要:通遼市發展特色種植業具備較好的自然資源、氣候資源優勢,而且部分旗縣市區人口密度相對偏低,為推進特色種植業規模化、標準化發展奠定了基礎。從找準自身定位、發揮本土優勢,依托特色產品、推進規模種植,加強項目謀劃、夯實產業基礎,強化創新思維、推動轉型發展,加強人才引育、增強技術支持等五個方面提出了建議性對策。
關鍵詞:特色種植業 創新思維 人才引育轉型發展技術支持
一、找準自身定位,發揮本土優勢
發展鄉村地區經濟,推進產業振興帶動鄉村全面振興,就必須找準自身發展的定位,明確自身的產業發展定位,在進行產業謀劃過程中必須借助本地區現有的基礎,包括自然資源基礎、人力物力基礎以及現行的政策環境基礎。鄉鎮政府在加強對鄉村特色種植業發展指導過程中,不應該僅僅停留在壓擔子、派任務的表面,而是應該深入基層開展調查研究,一方面要充分掌握轄區各個嘎查村所擁有的集體資源內容,環境狀況,以及現有的產業發展基礎,尤其是已有的特色種植業經驗基礎;另一方面,要深入的掌握人民群眾的產業發展意愿和發展集體經濟的意見建議。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的定位各個嘎查村以及本鎮整體的特色種植業產業發展思路,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制定本鎮的特色種植業發展規劃,全面推進本地區特色種植業定位精準、優勢明顯、特色突出,從而為進一步打造特色種植業品牌,積極爭取相關專項資金支持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依托特色產品,推進規模種植
通遼市各旗縣市區均擁有較為突出的種植業特色產品,各個旗縣市區在探索特色種植業發展中也積累了較好的發展經驗。比如開魯縣的香瓜、紅干椒,科左后旗的種植業+養殖業,扎魯特旗的綠豆種植+加工,奈曼旗、庫倫旗地區的蕎麥加工,科爾沁區、通遼經濟技術開發區的蔬菜種植等設施農業,均在多年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區域性的特色種植業產品,并在一定范圍內形成了市場品牌效應。所以,通遼市鄉鎮政府在推進特色種植業發展的過程中,要充分掌握現有的產業發展信息,充分運用現有的特色產品、區域品牌所形成的產業發展基礎,在此基礎上,不斷塑造區域品牌,按照“一鄉鎮一品牌”“一村一品”等特色化發展模式,不斷推進特色種植業產業化發展。與此同時,為了保障特色種植業產品的市場基礎,持續穩定的保障市場供應,要不斷推進特色種植規模化發展,在規模化發展的同時逐步推進規范化、標準化發展,為各類特色種植業產品能夠持續穩定的為批發市場、大型商超提供貨源,為廣大城鄉居民提供綠色、安全、營養的特色種植業產品奠定堅實的基礎。所以,蘇木鄉鎮政府要充分借鑒宇宙地鎮的發展模式,持續推進特色種植業規模化發展,持續推進特色化發展,同時,要加強標準化、高品質化發展,不斷滿足終端市場消費者對特色種植業產品的消費需求。
三、加強項目謀劃,夯實產業基礎
針對通遼市各旗縣市區特色種植業基礎設施設備相對薄弱的現實問題,要不斷加強基礎設施設備建設投資力度。從蘇木鄉鎮政府的角度來看,應該堅持大項目投資靠上,小投資項目靠下的工作思路,從“上游”和“下游”兩個方向發力,不斷提升特色種植業基礎設施設備水平。從“上游”發力,主要是通過積極謀劃項目,加大項目儲備力度,借助國家發展一般政府債券、專項政府債券以及國家投資項目等政策機會,不斷加強項目申報,以此來爭取國家對農業生產領域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機會,進而不斷提升本地區農業生產領域基礎設施設備基本配備水平,尤其側重加大對特色種植業發展領域基礎設施設備建設投資項目的謀劃儲備力度。所以,在從“上游”發力的過程中,就要持續加大與旗縣級、市級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農牧局、水務局等相關部門的溝通聯系力度,從中獲取項目投資建設的方向,進而有針對性的進行項目儲備和謀劃。從“下游”發力,就是要通過加強對基層特色種植業發展的有效指導,不斷提升合作社、村民委員會等基層社會組織、自治組織對特色種植業基礎設施設備建設投資水平,從而提升特色種植業發展的硬件設施狀況。不斷為本地區特色種植業發展夯實產業基礎。
四、強化創新思維,推動轉型發展
思維是行動的先導,創新思維是推動創新發展的內生動力。所以,從中央層面到地方都十分注重解放思想,要求全面準確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也是對創新思維要求的體現之一。鄉村產業,特別是種植業要實現特色化發展、要實現轉型發展,首先就要打破傳統的發展思維,拓展發展的思路,才能在破解難題、擺脫困局中實現創新發展。因此,通遼市鄉鎮政府在推進特色種植業發展過程中必須創新思維,既要腳踏實地,立足北地區資源狀況、人文環境狀況實際,又要創新思維,指導特色種植業創新發展模式,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兼顧,助力鄉村全面振興。一方面,鄉鎮政府黨員干部尤其是相關崗位的領導干部要堅持“走出去”,到特色種植業發展相對較好的地區進行考察學習,開拓推進特色種植業的視野,拓展發展思路,通過實地考察,學習先進的特色種植業經營模式和產業類型,為本地區因地制宜的落實特色種植業發展模式和產業項目提供參考,在此基礎上,通過廣泛征求基層人民群眾、村民委員會以及鄉鎮領導班子的意見建議,形成符合本地區實際的特色種植業發展模式,為正確的選定發展方向,明確實現路徑提供指引;另一方面,要坐下來精心的學習研究和思考,當前,隨著網絡化、電子化、信息化的發展,各類電子信息平臺推送特色種植業發展的相關信息相對較多,包括學習強國平臺、農牧業專欄、農牧專題電視頻道等媒體平臺,都在以圖文形式、視頻形式推送各類相關信息。
五、加強人才引育,增強技術支持
人才是發展產業的基礎性要素,缺乏人力支持任何行業產業都難以得到有效的發展,通遼市鄉鎮政府推進特色種植業發展的過程中出現的諸多短板弱項原因,缺乏專業技術人才支持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要想全面發揮鄉鎮政府在推進特色種植業發展中的作用,就必須有強有力的人力資源支持。因此,加強特色種植業發展所需專業技術人才支持,增強特色種植業的技術支持力度,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產業發展不足的弱項。鄉鎮政府在引進和培育人才的過程中,有兩個方法,一方面要加強人才引進力度,通過“引進來”的方式彌補,專業技術人才支持不足的問題,通過人才引進的方式不僅能夠快速高效的解決實際問題,而且能夠實事求是的根據所需量體裁衣的引進人才,不僅提升人才的專業性和針對性,而且可以挑選具有一定實踐經驗的人才,能夠更加快速的投入到實際工作中。
通遼市城鄉政府在推進特色種植業中仍然存在諸多不足,需要在立足本地實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擴大特色種植規模、加強項目謀劃儲備及人才引育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進而為推進本地區特色種植業發展提供指導。需要鄉鎮政府充分發揮基層政府的引導、指導和規劃管理作用,采取強有力的措施,綜合施策加以解決,才能夠切實提升鄉鎮政府推進特色種植業發展的綜合服務能力,才能推進鄉村產業振興,為深化鄉村振興戰略奠定堅實的產業基礎。
參考文獻
[1]陸剛.鄉村振興背景下民族特色村寨特色產業發展探析[J].當代農村財經,2021(01).
[2]鄭利偉.利辛縣特色種植業發展探討[J].現代農業科技,2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