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兆勇
摘要:繪畫透視學的教學內容十分豐富,研究對象既包括了透視變化的基本規律,同時也包括了繪畫寫生及創作。在高校美術教育教學中,不斷創新教學方法,以豐富的教學形式,引導學生更好地學習理論知識,使他們逐步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進一步提升繪畫水平、審美水平、思維靈活性等,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本文特意分析了繪畫透視學的教學內容,研究了有效的教學方法,希望能為其他教師及時優化教學設計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繪畫透視學;教學內容;方法思考
引言:在繪畫透視學的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摒棄傳統固化的教學觀念,要改變單一的理論教學模式,通過構建全新的、特色的教學模式,變枯燥乏味的教學過程精彩紛呈,真正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有機結合,從而滿足不同學生的發展需求。豐富繪畫透視學的教學內容,不斷創新教學方法,整體提高教學質量,為學生們提供優質教學服務,育人計劃的貫徹落實更順利,新時期的繪畫透視學教學實踐工作能夠取得理想化效果,并走向更大的成功。
1、教學內容
透視學是繪畫透視學的理論基礎,針對透視學的科學研究開始于15世紀文藝復興時期,研究結束于18世紀中葉。喬托作為藝復興的先驅之一,他借助了“光影”和“空間”的透視,使人物及背景充滿了“空間感”,產生了很強的“三維立體感”。喬托的透視法則為透視學的系統研究打下了堅實基礎,后期針對透視學的系統研究和實踐研究一直在進行。15世紀是透視學理論研究與發展的關鍵時期,阿爾貝蒂的代表作《繪畫論》中,有著以透視學為觀察的繪畫定義。牧師讓·佩雷林于16世紀公開發行了第一本透視學著作。繪畫透視學的發展是一本“科技史”,更是一本“美術史”,在透視學理論的不斷發展中,繪畫透視學引起了多方關注,二者相輔相成,大力推動著美術的發展[1]。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將理論知識、有效方法、相關技巧等精準傳授給學生,可以促進學生能力的發展,使學生更加了解透視學和繪畫透視學。教師要加強理論教學指導,要深化學生的理解認識,促使學生主動學習、體驗感悟,在理論知識的不斷加工、精準提煉、靈活運用等方面,盡顯主體優勢,提升創作水平,觀察記錄美好的生活。從“理論”到“實踐”,這是一個十分漫長的過程,教師的教學指導很到位,選擇應用的教學方法獨具創新性、啟發性,成功構建特色的教學模式,對于學生的創新發展來說大有助益。
2、理論教學
在繪畫透視學的教學中,教師整合教學資源,緊抓重點詳細授課,充分了解學生的認知需求、接受能力、興趣愛好等,精心優化教學設計,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是全面優化課程教學效果的關鍵所在。部分學生可能處于被動狀態,教師要在理論教學的過程當中,重點啟發學生學習,鼓勵學生主動探究與思考,也要提供更多的體驗機會,讓學生們小組討論、合作進步,對于繪畫透視學的基本原理、發展歷程、發展趨勢等展開全面研究[2]。此外,教師講解繪畫透視學的常用術語和基本原理時,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幫助學生總結概括,梳理重點、難點和關鍵點,通過實施“談話法”“討論法”,形成和諧的師生互動關系,便于學生從不同角度、新的層面上,去了解繪畫透視學的“歷史”。多媒體課件在繪畫透視學的教學實踐中有著非常高的應用價值,進行動畫視頻的播放,展示各種各樣的圖片,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濃厚興趣,要比一味地灌輸理論知識好得多。繪畫透視學的教學課堂充滿活力,同時顯現動態化的教學優勢和直觀化的教學優勢,學生找到正確的思考方向,深入了解繪畫透視學的“歷史”,主動探究相關知識,搜集整理相關資料,自行補充課外知識,就能發現繪畫透視學的核心所在,成功開啟智慧之門,將表現出更強的創造思維和創造能力。
3、實踐教學
優質完成繪畫透視學的理論教學任務,課堂教學以生為本,強化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感知能力和創造能力,可以為學生們的獨立發展、自主創新創建有利的條件。理論教學后的實踐教學,極大地考驗著教師的教學服務能力,應該組織雙邊互動活動,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原則,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實踐,運用理論知識進行繪畫創作。繪畫透視學的實踐教學目標為:實施啟發式的教學引導,引導學生正確運用繪畫透視學的原理,找到正確的繪畫創作思路,大膽嘗試繪畫創作,創作最佳的美術作品。“半臨摹半創作”是學生繪畫創作的必經之路,學生要會表現自己的想法,實踐中尋找創作靈感。通過模仿創作,學生的創作水平隨之提升,也將突破自我、挑戰自我,具備更強的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 比如,在學生需要臨摹對象的時候,教師不妨將英國藝術家大衛·霍克尼的透視作品展示出來,滿足學生的模仿創作需求。要說明藝術家大衛·霍克尼在繪畫領域的影響力,啟發學生學習他的透視手法,形成自己的繪畫風格。在大衛·霍克尼是經典系列作品“The Joiners”中,不僅調整了創作觀念,還調整了展示觀念,他用多重畫面組成了一個綜合性視野,值得學生仔細觀察、臨摹感悟,從而發現一些不同,產生不一樣的創作靈感[3]。“The Joiners”也作為實踐教學的經典案例之一,是學生們很感興趣的臨摹對象,學生多角度分析大衛·霍克尼的創作想法,形成自己的創作思路,之后融合不同的創作素材,獨立完成繪畫作品,作品質量會有很大的提高。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遠古的繪畫當中,人們對于透視觀察的理解認識存在很大的差異性,尚不能完整的表現出來。隨著透視學的理論研究、系統研究,透視觀察不斷成熟,得到了新的發展,也建立了較為完整的透視學體系。藝術創作者非常重視經典透視學原理的研究,希望打破傳統的透視空間,找到全新的觀察方式。繪畫透視學課程的開設,就是針對透視學原理、透視觀察等專門開展的教育教學活動,教師加強理論教學,把握合適的時機進行實踐教學,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有機結合,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教師應創新教學方法,不斷改進教學方式,更好地服務學生,引領學生臨摹創作,主動實踐創新創造,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完成繪畫創作,以形成自己的繪畫風格。繪畫透視學的理論知識要應用于實踐當中,學生內化相關理論,創作水平、審美水平、思維靈活性等得以穩步提升,在找到正確的發展目標和發展方向后,能夠擁有越來越多的發展機會。全面實施美育教育,素質教育理念深入滲透,更多學生產生了創新興趣和實踐熱情,將推動繪畫透視學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蘇寧.論高職院校美術教育教學內容與方法[J].內蒙古社會科學:蒙文版,2020(01):127-129.
[2]大衛·霍克尼,萬木春,張俊,蘭友利.隱秘的知識:重新發現西方繪畫大師的失傳技藝[M].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9(02):32.
[3]趙倩.高職美術專業繪畫透視學課程基礎教學探析[J].美術教育研究,2020(05):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