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妍,張 翼,王 悅,許 娟,陳維鋒
(四川省地震局,四川 成都610200)
中國是世界上地震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20世紀因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數居全球第一,經濟損失達數千億元,2013~2017年發生的災害性地震空間分布范圍相較以往有所擴大,造成的災害損失依然保持較高的態勢(林向洋等,2018;聶高眾等,2002)。地震應急作為減輕地震災害的重要舉措之一,在應對突發地震事件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王海鷹等,2016)。地震應急信息產品作為為指揮者提供輔助決策意見的服務,其科學性、時效性以及合理性直接影響著震后應急救援工作(宮玥等,2018)。因此,對地震應急信息產品服務的需求進行調研和分析是很有必要的。調研以2020年2月3日0時5分發生在成都市青白江區5.1級地震(30.74°N,104.46°E)為背景事件,基于現有的地震應急信息產品,從內容、時效、展現方式、推送途徑等角度進行探索,通過線上問卷調查的形式收集數據,多維度統計分析新形勢下地震應急信息產品服務的新需求,為進一步完善地震信息產品服務提供參考資料。
為更有針對性地提供專業、有效的地震應急信息服務,本次調研將研究對象限定在與地震工作相關的應急人員(包括現場應急人員以及后方應急人員)和地震科研人員,依據此類人員得出的需求信息則更具專業性。本調研采取線上問卷形式,以微信推送的方式向地震應急人員及科研人員發送問卷,通過主觀選擇與客觀補充的格式獲取不同類型的地震應急信息產品需求。本調研結合地震應急工作,充分考慮地震應急人員及科研人員關注的需求,選取了四大類微信推送產品,通過內容、時效、展示方式等方面進行。同時,為了提供更加完善的地震應急信息產品,問卷還設計了補充產品信息調查環節,以便全方位掌握地震應急信息產品需求。其具體為:1)基礎信息類產品需求。震后在微信中推送的基礎信息類產品主要以文章綜合展示為主,涵蓋了地震所在區域的基礎地理信息,包括震區基本情況、震情信息。2)決策類產品需求。震后在微信中推送的決策類產品主要有三張圖,分別是:災情問詢結果圖、歷史地震分布圖、烈度速報圖。3)災情類產品需求。震后在微信中推送的災情類產品主要有震感分布圖。4)現場烈度調查類產品需求。震后在微信中推送的現場烈度調查類產品主要有兩張圖,分別是:現場災情調查人員分布圖和現場災情態勢分布圖。針對這四大類微信推送產品,通過內容、時效、展示方式、補充內容等方面進行調研。
通過對反饋的51份調研問卷分析,總結出對以上四大類微信推送產品及補充信息的需求,見表1。

表1 問卷調研需求統計
由表1、圖1可以看出,以上四大類微信推送產品均為第一時間需求的產品信息。對于基礎信息類、決策類、災情類產品,30分鐘內的信息需求比例高達80%,可見震后30分鐘內提供以上信息產品服務對專業人員掌握地震信息以及決策者進行后續救災部署至關重要。

圖1 產品時間需求分析
除此之外,由于災情及現場烈度調查這兩類產品時間屬性存在持續性,故將兩者進行分時段需求分析(見圖2)。對于災情類信息需要相對頻繁的持續更新(1小時/次),而對于現場烈度調查類,更新頻率可適當降低。所以,針對時間相關性需求,既要注重產品的及時性,也需要跟蹤信息的持續性。
根據統計分析結果(見圖3),四大類微信推送產品的展現方式主要為圖文綜合方式,其需求比例高達90%以上。部分產品(尤其是基礎信息類和決策類)可以采用圖片或者文字的方式直接展示;災情類及現場烈度調查類產品則更需要圖文綜合展示,才可以直觀傳達有效信息。

圖2 產品的分時段需求分析

圖3 展現方式需求分析
除了問卷調查設置的四大類微信推送類產品,本研究對于其他的需求信息也做了統計(見表1)。由表1補充信息需求可知,現有的地震應急產品服務仍然存在種類繁雜、數目多、利用率相對較低。
對于地震應急產品的提供,人們大多注重時間的及時性,而很少關注信息提供的持續性。對于災情類、現場烈度調查類信息需要持續更新,對于此類信息,建議通過災報系統、現場調查組以及人工問訊的方式及時獲取,并第一時間通過相關渠道發布,便于相關專業人員、決策者能夠全面、及時、準確、動態地獲取。針對地震應急信息產品的展現方式主要以圖片、文字或圖文綜合方式為主。圖文綜合方式是最主要的需求方式,但對于其他展現方式也不可忽略。建議在以圖文綜合為主要展現方式的同時,拓展與信息產品特征相適應的其他展現方式,如現場烈度調查類可增加照片展示,余震分布可通過視頻動態展示方式等。針對其他地震應急信息產品需求仍較多、現有的地震應急產品服務仍舊存在種類繁雜、數目多等情況,可通過對產品種類進行分類,精簡繁冗產品數量等方式進行歸類整理,提高信息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