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煜

牛年開工第一周,蘇州工業園區就鉚足了干勁,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加速犇騰。
園區2021年工作動員會之所以被稱為“新春第一會”,不僅因為時序上是牛年春節后園區的第一次高規格會議,更因為從性質上這次會議是一次“大部署會”“工作起頭會”,怎么開、議什么,部署什么事……往往是一年發展的“風向標”,意義非同尋常。
蘇州市委常委、蘇州工業園區黨工委書記吳慶文在“新春第一會”上強調,新的一年園區將接續奮斗,鞏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持續提升科創策源、開放窗口、專業服務、時尚消費、文化交流、城市樣本六大功能,全面落實132項重點工作任務,確保“十四五”開好局,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起好步,全力沖刺國家級經開區綜合考評“六連冠”,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勇當“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的時代先鋒。
乘勢而上、奮力奔跑
跑出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的加速度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2021年,園區將全力抓好姑蘇實驗室、國家第三代半導體技術創新中心、生物大分子藥物技術創新中心、中科大蘇州高等研究院等四個重大平臺建設,打造“硬科技”集聚地,旨在牢牢把握創新核心地位,全面提升匯聚國際創新資源要素能力、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與競爭能力,聚焦科創策源功能躍升。
在匯聚人才方面,園區將突出“高精尖缺”導向,進一步完善引才、育才、用才機制,引入一批海內外科學家、前沿領軍人才、高層次人才團隊,全年力爭新增高層次人才15000名,打造“創業者樂園,創新者天堂”的園區示范。
在創新企業集群培育方面,園區將進一步壯大“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瞪羚企業—獨角獸企業—上市企業”集群,形成一流創新企業矩陣,力爭新增科技創新項目1200個,高企認定超800家,新增瞪羚企業100家、獨角獸及準獨角獸企業20家、上市企業10家以上。
對標一流、敢試敢闖闖出建設世界一流自貿試驗區的新天地
江蘇省委“十四五”規劃建議中明確提出,增強蘇州工業園區、江蘇自貿區等重大平臺制度創新策源功能和創新要素集聚功能。
在動員大會上,吳慶文表示,園區將對標RCEP、CAI等國際經貿規則,高水平推進蘇州自貿片區建設,自加壓力,推進實施“56+N”的100項改革創新任務清單,打好制度創新縱深戰,加快從資源要素型開放向規則制度型開放轉變。
同時,持續擦亮中新合作的金字招牌,推動共建“國際化走廊”,啟動中新生物技術創新島建設,深化跨境投資、服務貿易等領域合作,將蘇州自貿片區打造成為中新合作的新平臺。
并主動服務長三角一體化、滬蘇同城、市域統籌發展,聚焦自貿區聯動、科創協同、產業鏈共建,更好地發揮輻射帶動作用,打造服務新發展格局的開放高地。
值得一提的是,新的一年園區將繼續對標最高標準,推出新一輪營商環境提升方案,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一網通辦”等平臺功能,推動“拿地即開工”常態化,打造最優營商環境。“發揮自貿區優勢,像抓制造業轉型一樣抓好服務業開放,力爭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突破1000億元,占GDP比重超35%。”吳慶文強調。
精準發力、創新實干 干出項目建設和產業發展的高質量
高水平項目助推高質量發展。2021年,園區將拓展全球招商網絡,抓牢項目“牛鼻子”,堅持精準招商、專業招商、理性招商,加快引進一批基地型、研發型、總部型的高精尖新動能項目,力爭新增外資項目超250個,爭創全省首批國際總部經濟集聚區,推動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向更高端攀升。
“繼續實施生物醫藥、納米技術、人工智能三大新興產業攻堅行動,加快培育地標型企業,力爭全年產值總規模超3100億元,實施全產業鏈集成創新,打通產業和企業發展的痛點、堵點,不斷提升蘇州生物醫藥在全球的顯示度和影響力。”
同時,牢牢把握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方向,加強數字經濟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實施智能制造“伙伴計劃”,推動300家以上制造業企業開展智能制造診斷與改造,新增100個智能工廠試點示范,為蘇州建設全國“數字化引領轉型升級”標桿城市多作貢獻。
矢志攻堅、銳意改革 改出 “三區融合”發展的新機制
面對開發區、行政區、自貿區“三區融合”改革的難點、堵點,園區堅定目標,有力有序推進,成功開展新一輪體制機制改革,推出“1+7”一攬子制度設計,完成了機構改革、招商體制改革,完善綜合績效考核,有效地激發了活力動力。
吳慶文強調,新征程上,園區要堅定不移下好“改革棋”,實施更多創造性、引領性改革。
“寧當不完美的改革家,不當沒出息的守攤人,”他表示,園區將堅持把激發改革活力同凝聚奮進力量結合起來,強化激勵機制,全面推進全員聘任制、職員制等改革,健全能上能下、能進能出、能高能低機制,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讓改革活力競相迸發,改革效能最大釋放。
精益求精、共治共建 建出高品質宜居城市的新樣板
“要強化以人民為中心理念,以人的需求、人的尺度定義城市,建出高品質宜居城市的新樣板。”吳慶文指出,新的一年園區將著力提升智慧城市一網統管水平,提升城市綠化、亮化、美化水平,促進生產生活生態功能協調發展,打造韌性園區、美麗園區、文化園區、幸福園區、平安園區,展現現代化城市的最美功能形態。
此外,啟動實施“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加快阿里文娛等一批文化項目建設,深化蘇交、蘇芭文藝院團體制機制改革,大力促進商旅文融合,打造具有影響力的時尚消費品牌,確保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保持全市領先。
在推動公共服務優質均衡發展方面,2021年園區將啟動建設獨墅湖醫院二期等一批重點教育衛生項目,實施動遷社區、老舊小區環境提升改造工程,深化中新社會治理合作試點,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