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玉子







2021年2月,向春光走來的蘇州工業園區,衛星圖上越來越“熱”,交通干線越來越“忙”,夜景燈光越來越“亮”。因為新冠肺炎疫情而沉寂多時的繁華城市,又逐步舒展著綽約風姿,散發出年味的歡騰。
勝利來之不易。守護這座新城,每個人都是既平凡又了不起的英雄。
硬核擔當,逆勢突圍中的“園區力量”
抗擊疫情、責任擔當,踐行公益、救死扶傷……回望2020年,一個個炙熱的詞語,記錄著園區鏗鏘的腳步,也深深嵌入了每個園區人的記憶。2021年1月23日,蘇州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暨冬春季疫情防控動員部署大會舉行。大會上,一批為全市抗疫作出重要貢獻的先進個人和先進集體受到表彰,蘇州工業園區38個抗疫先進個人和11個抗疫先進集體榜上有名。他們,是園區人抗疫的縮影。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蘇州工業園區率先在全市打響疫情“殲滅戰”。由于各類企業多、高校學生多、流動人口多、外籍人士多,園區也是全市疫情防控總體戰的“主陣地”。園區各級各部門堅決貫徹黨中央和省市決策部署,嚴格落實“外防輸入、內防擴散”措施,來自四面八方、各行各業的勇士們更是逆行馳援,日夜奮戰,沖到抗疫“最前線”,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原則,構筑起疫情防控的銅墻鐵壁。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醫護人員第一時間戰斗在最前線。
2020年1月27日起,蘇州工業園區星海醫院就安排人員實行四小時一班、24小時不間斷工作機制,與市運政稽查支隊、交警、城管等部門聯合在蘇嘉杭高速城區站排查過往車輛,開展體溫檢測,并仔細詢問接觸史、來往史等。在醫院發熱門診,呼吸科、感染科9名醫生即刻接受派遣,緊急培訓,同時醫院組建了由臨床專家組、檢驗科、放射科、感控專家會診團隊。在臘月二十七的晚上,發熱門診開始了第一個夜班。
蘇州九龍醫院急救分站站長王中查帶領團隊人員,擔負起將全市疑似患者或確診病例轉運到定點醫院救治的任務。最多一天,他曾7次往返于昆山、園區以及市區醫院,確保第一時間將病例轉運到位。每當園區出現新病例,園區疾病防治中心傳染性疾病預防控制科科長麥峰總是第一時間帶領團隊趕赴一線調查處置,爭分奪秒組織密切接觸者的排查與上報。
在這場牽動全國人心的戰役中,園區沒有旁觀者。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快速的研發實力、強大的制造能力、有遠見的傾囊捐贈,園區企業和企業家充分展示實力擔當、社會情懷和全球視野,成為防疫的中流砥柱。
新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晝夜趕出6萬只口罩馳援武漢;蘇州科逸住宅設備有限公司5天配齊1000套整體浴室,全力支援各地“小湯山醫院”建設;黃岡和荊門呼吸機告急,科創橡塑開辟綠色通道響應需求;飛依諾彩超系列產品線24小時不打烊,遠程支持疫區需求……馳援武漢,園區義不容辭,企業捐款捐物更是不計其數。
金光集團捐款1億元人民幣和價值35萬元的清風消毒濕巾;恒力集團向武漢市慈善總會捐贈1億元人民幣;同程集團升級疫情退改保障措施,宣布國際酒店訂單可無損退訂,并啟動危機應急保障金2億元人民幣;飛利浦中國捐贈價值超過1500萬元的醫療設備和急需物資,專項支持雷神山醫院建設,捐贈的CT是該醫院安裝的第一臺影像診斷設備;在國內疫情最嚴重的2月底3月初,蘇州玉森新藥開發有限公司火速生產出3萬袋“防疫袋泡茶”,贈送給援鄂醫療隊及奮戰在社區一線的工作人員……
“組合拳”疊加發力,盡顯“親商”底色
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復工。從2020年2月10日起,蘇州工業園區各企業陸續復工。截至2月16日,園區規上工業企業近100%開工。這意味著園區企業復工復產已按下了“快進鍵”。但這個“快進鍵”,園區按得并不輕松。
疫情,也是營商環境的“試金石”。疫情下企業的順利復工復產,是極其龐大的系統工程,其正常有序運轉的背后,是園區“店小二”“送上門”的精準服務。超大的企業“召之即來”,細微的小事也“有呼必應”,缺勞動力,組織包車接回;供應鏈遲滯,積極開展協調;出臺各項舉措,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創造性地落實中央和省、市決策部署,園區率先推進企業復工復產,出臺“惠企15條”等一系列惠企政策,為企業減稅降費、階段性減免租金,同時建立服務企業“四項機制”。為緩解區內企業因受疫情影響造成的短期經營壓力,充分發揮園區風險補償資金池作用,園區在復工復產的關鍵時期推出“‘戰疫’貸”金融產品。
用好用足“快捷通道”,園區各單位通力合作,兩次幫助三星電子(蘇州)半導體有限公司組織包機工作,在包機審批、口岸協調、人員轉運、閉環管理、常態化跟蹤等全過程中,為企業提供全方位服務;園區海關為外資外貿企業開辟綠色通道,7X24小時通關“零時延”,為進出口企業提供“最快通關”服務;園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制定并實施隔離住房補貼政策,為企業外地員工提供返蘇過渡服務,這一項補貼政策成為園區助力企業復工復產,加速產能恢復的重要路徑之一……
2020年底,受國外疫情持續蔓延影響,國際海運漲價、爆倉、缺箱等問題十分突出,集裝箱“一箱難求”。自貿區綜合協調局、園區物流協會專門舉辦物流企業交流座談會,與企業一起破解海運集裝箱緊缺難題。
疫情面前,共克時艱,企業的困難總能及時化解,企業的呼聲總能換來應聲。貼心助力企業復工復產,園區各級部門收到了來自星巴克、偉創力、大金、橫河電機、SIG康美包、友達光電、信達生物、博世汽車部件、蘇州金龍等企業,不計其數的感謝信和錦旗,親商服務的“園區速度”再一次獲得點贊與認可。
為企業“減負”就是為經濟“蓄能”,幫企業“克難”就是給發展“除障”。2020年全年,園區實際利用外資達19.7億美元,創歷史新高;進出口總額941億美元,增長8.1%;注冊外資35.2億美元,增長81.4%。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蘇州工業園區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在非常時期逆流而上,交出了一份高質量發展的優異答卷。
利刃出鞘,打造防疫“科創天團”
在疫情之后的2021年,我們再次感慨,科學技術已經成為人類應對未知挑戰的戰略儲備。防疫戰,也是科技戰。面對疫情,人工智能、大數據、可穿戴設備等高新技術在病毒溯源、對癥藥物、疾病預防、疫苗研制、重癥救治等方面發揮關鍵作用,充分展現了園區科技防疫的創新力量。
視線回到2020年2月7日,為了進一步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鼓勵和推動生物醫藥、人工智能和納米技術應用三大新興產業創新產品在抗擊疫情中的應用,蘇州工業園區防控指揮部發布了《關于鼓勵三大新興產業創新產品抗擊疫情的通知》。
“摸底”疫情實況、追溯病毒來源、優化防控舉措、啟動疫苗研發……生物醫藥的研發,是一場與疫情的賽跑。
由蘇州海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專門檢測人傳人疫情的超敏2019-nCov病毒的檢測試劑盒,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確診起到重要作用;蘇州和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制出的新冠病毒抗體檢測試劑盒,可以在10分鐘內實現對新冠肺炎疑似人員的初篩,1滴指尖血就能鎖定疑似患者;受相關機構委托,蘇州金唯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快速合成并交付2019-nCoV關鍵基因,這些關鍵基因的合成能為解密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機制及相關藥物研究提供幫助……
充分發揮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產業優勢,園區堅持科學防疫、精準施策,以“智慧”取勝。
麥迪科技為武漢市急救中心實施了全市院前院內一體化區域智慧急救系統,并為武漢包括同濟醫院、武漢市中心醫院在內的30多家醫院提供ICU病房信息化系統,在抗擊疫情過程中,系統運行平穩,保障有力;艾信智慧醫療科技發展(蘇州)有限公司專門為疫情防控定制的第四代智能搬運機器人,以及醫療廢物搬運機器人是各大醫院的“新成員”,能夠實現無人化的搬運,且運行全程信息化管理,可查可追溯;思必馳研發的“疫情防控機器人”電話是社區防控管理者的“通訊員”,可以和接聽者提問互動,記錄通話信息,并將記錄的信息進行整理歸類,已在全國推廣使用……
聯防聯控是打贏“戰疫”的關鍵一環。疫情防控往往時間緊、任務重,園區利用互聯網、5G信息技術的多手段、新方法、廣應用,凸顯創新技術優勢,在多個領域展示出了“互聯網+”的園區抗疫新模式。
蘇州聯通園區分公司利用5G技術,結合生物識別技術、熱成像測溫技術、視頻智能分析等技術手段研發的5G熱成像測溫設備,可無感式篩查自動測溫,全程無接觸,一分鐘能夠監測300人體溫;盈創新材料火速趕制15套3D打印“隔離屋”馳援湖北;星邏智能的“無人機全自動運營系統”為20平方公里范圍內地區提供自動化執勤,“指哪打哪”……
正是有了這些“園區智造”“科技之光”,2021年的我們,朝著驅散疫魔更近一步。
守護城市“生命線”,他們全勤出動
“戰疫”,從一開始就考驗著一座城市的治理能力。園區各部門擰成一股繩,攢成一股勁,為疫情防控筑起了堅實后盾。他們不畏艱險、堅守崗位,盡職盡責、貼心服務,最大限度減輕疫情對園區人民正常生活的影響,為這個深受疫情襲擾的城市,編織了一張安全感十足的“守護網”。
綜合協調、疫情監測、現場處置……疫情爆發伊始,園區疾防中心就肩扛重任,持續在高負荷運轉中堅守責任與擔當。
牢牢守住城市安全的第一道防線,園區公安、交警、綜合執法隊伍在交通卡口不分晝夜開展排查工作,恪盡職守。園區公安引入智能門磁設施,實時監管居家隔離人員,并依托“實有人口大數據管理平臺”,提升排查效率,增加排查精準性。
疫情對城市公共交通也是一次重大考驗。園區規建委迅速調動兩家公交企業黨員先鋒力量,保證居民日常公交出行,還抽調部分管理人員和駕駛員24小時待命,踴躍奮戰在交通管控第一線。
園區綜合執法系統在防疫戰中化身“多面手”,在嚴查農貿市場及居民小區周邊流動攤販、活禽交易,開啟公共自行車等市政設施的消毒工作,加大清掃保潔力度,配合交通防控組設置檢查點等方面強化落實,切實嚴防疫情擴散。
為保障疫情期間園區居民飲水安全及重點水域的水質,園區環境執法大隊第一時間赴園區飲用水源地及重點水域開展水質巡查,從采樣到實驗室分析,嚴格質控,確保監測分析質量。
扎緊非常時期物價的“籬笆墻”,以各零售藥店等經營者銷售的口罩、消毒用品及相關藥品的明碼標價執行情況為重點,園區市場監管局社會事務稽查大隊堅決杜絕哄抬價格、推動商品價格過高上漲等不正當價格行為。
防控疫情離不開生活垃圾的及時有效處置。園區市政服務集團根據園區生活垃圾分類處置工作領導小組緊急要求,由黨員干部率先落實,僅12個小時就完成了園區廢棄口罩投放桶的全域覆蓋。
千方百計保障市民的菜籃子、米袋子,新建元集團旗下鄰里中心的7個菜場和10個生鮮超市堅持營業,及時掌握市場供應情況,多渠道組織菜品貨源,確保每日市場按需供應,守護“家門口的幸福”。
根據《關于加強蘇州市進口冷鏈食品疫情防控工作的通告 》(蘇州市疫情防控第21號通告)要求,園區制定下發《工業園區進口冷鏈食品集中監管工作方案》《蘇州工業園區進口冷鏈食品集中監管倉駐場工作方案》,2020年11月23日,進口冷鏈食品集中監管倉建設正式投入使用。
防疫關鍵期,園區國土環保局全面推行“不見面審批”業務,全面實行網上受理環評審批、快遞郵寄批文、電話郵件指導等便民措施,最大限度做到“網上辦”“掌上辦”“郵寄辦”,全力確保推進項目審批進度。還有網絡授課,云端辦公,線上采購,機器人送餐上門……突如其來的疫情也像一劑催化劑,促使園區發揮數字化建設優勢,逐漸開啟線上學習、工作、生活的智慧節奏,并在未來不斷探索城市管理的優化方案。
全民“戰疫”,愿我們的城市歲歲平安
外賣、快遞被集中放置在門口,業主錯峰取貨,社區采取“非接觸式服務”,為居家觀察人員制作“服務關愛聯系卡”提供貼心服務……齊心協力守住基層社區防線,就是為千家萬戶的平安豎起了一道道“防護墻”。
東沙湖社工委迅速成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整合社工、網格員、社區民警、志愿者、物業等力量組建作戰單元,形成聯防聯控工作模式,實行24小時值班制,全力開展疫情防控工作。尤其針對集宿區,社工委開展現場督查,與12個集宿區、330家承租企業層層簽訂責任書,把好進出關口,管住隔離人員,保障企業有序復工。
通過“封、卡、管”三部曲,湖西社工委啟動集宿區“一個目標、區內防控、自我防控、宣傳引導、排查管控、群防群治”六個管理機制,確保防控工作橫向到底、縱向到邊,全覆蓋、無死角,建立健全防護網,推動集宿區防疫工作進展有序、落實落細。
“麻煩幫忙來扔一下垃圾。”“家里體溫計壞了,幫我送一個過來。”“青菜3斤、筒子骨2根、大米10斤。”斜塘街道星洲灣社區為轄區內居家醫學觀察的居民提供私人定制的“外賣服務”,讓居民們隔離不隔心。
“疫”無國界。疫情的突然而至,不僅打亂了過年的節奏,也讓防控崗位“缺兵少將”。在婁葑街道徐家浜社區的出入口,意大利人丹尼爾也加入了志愿服務的行列,一邊為過往居民測量體溫,一邊用流利的中文詢問:“您的體溫正常,請問您要去幾幢幾零幾……”他說,自己來到中國后遇到了很多愿意幫助自己的人,中國這個國家、蘇州這座城市讓他在孤獨無助的時候感受過溫暖,關鍵時刻,他要盡自己的力量回饋蘇州這個“家”。
為幫助抗疫一線社工加強心理防護,有效應對疫情防控期間可能出現的不良情緒以及其他突發性心理狀況,湖東社工委啟動了專門針對社工的心理疏導項目,組織專業的心理服務人員,為社工提供免費的心理援助。
結合轄區外教、國際學生人數眾多的特點,月亮灣社工委集宿區科研公寓聯合轄區企業推出了“免接觸式電梯”,利用“智能語音電梯呼叫器”,說出“我要上樓、我要下樓、我要去幾樓、電梯開門、電梯關門”等便捷的語音口令,上下電梯無需實物接觸,避免交叉感染,為防疫“增助力、添新招”。
防疫和保健逐漸成為社會大眾日常關注的話題,唯亭街道亭苑社區組織社區居民和孩子一起,學習制作防疫香囊,在學習和傳播傳統文化知識的同時,提高自我防疫能力。
讓我們把鏡頭拉回到2021年的春節。對于一部分人來說,2021辛丑牛年的開端和2020一樣,有點特殊。今年春節,留蘇就地過年,這既是對上一年疫情防控的完美收官,也吹響了2021年新一輪常態化防疫的號角。如今,當我們再次回望那段不平凡的抗疫歷程,和那股凝練出的抗疫精神時,我們會知道,一切都是為了更好地前行。
站在“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不松勁、不倒退,永遠懷揣對奮斗的深沉期許,永遠保持對前方的執著探索,我們將繼續創造“園區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