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孝聽
2020年,蘇州工業園區在開放型經濟發展方面交出了超預期的喜人答卷。國際資本持續看好園區、加碼園區,全年實際利用外資達 19.7 億美元,創歷史新高;注冊外資 35.2 億美元,增長81.4%;新增注冊內資738億元,一批區域總部、研發服務、先進制造項目落地,新引進科技項目1086個,新設外資項目295個,新興產業項目占比70%以上。
這一系列漂亮數據的背后,離不開有血有肉的民生實事工程支撐,隨著園區被賦予“蘇州城市新中心”的期望,我們對打造令人向往的幸福家園也有了更多的暢想。在構建未來的同時,我們不妨一起回顧一下2020年,我們生活的城市給我們帶來了哪些民生福利。
園區首家公立“大三甲”來了 12月25日,獨墅湖醫院試運營
很多年前,園區醫療洼地常被人詬病,而如今,隨著各類高端醫療機構、國際私人診所以及公立三甲醫院的落戶,園區公共衛生資源越來越強大,產城人融合發展為城市吸引力頻頻加碼。2015年,蘇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園區總院開業,讓有孩子的家庭欣喜不已。去年底,隨著備受矚目的獨墅湖醫院進入試運營,不少市民發出感慨:“以后看病不用往古城區擠了,家門口也有‘大三甲’了!”
據了解,蘇州市獨墅湖醫院是園區首家公立三級綜合醫院,是由蘇州大學與蘇州工業園區雙方合作共建共有,發揮各自資源優勢,共建醫教研三者于一體的醫療機構,為蘇州大學直屬附屬醫院、蘇州工業園區直屬事業單位,醫院于2013年經江蘇省衛生廳批準設置,是蘇州市蘇南現代化建設示范區“十二五”重點衛生項目并列入蘇州市2017年民生實事工程。
作為園區首家公立三級綜合醫院,醫院整體設施和人員配置處于國際領先水平,引進學科帶頭人學術水平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的臨床醫學專家團隊5項(含院士團隊3項),引進高層次人才76名,含博士55名;將設臨床科室39個,醫技科室7個,研究機構2個。醫院一期建設13.1萬平方米,設置標準床位800張。醫院擬打造輔助生育、呼吸、重癥醫學等特色重點專科,以及具有國際水平的內鏡中心、生物醫藥轉化中心、國際診療中心。
園區首家“融驛站”啟用 打通服務“最后一米”
2020年5月20日,在生物醫藥產業園“融驛站”服務點,蘇州開拓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首席執行官童友之一邊參觀,一邊不禁發出感嘆:“園區打造基層融驛站政務服務體系,將服務下沉到距離企業最近的地方,可以讓企業更及時地了解政策、更高效地辦理事務,是一項絕佳利好的舉措?!?/p>
據了解,2020年年初,園區行政審批局會同組織部、國資辦打造“融驛站”基層政務服務項目,推動政務服務下沉至載體、樓宇,最大程度滿足企業群眾“就近辦、一次辦、馬上辦、自助辦”的辦事需求,提升園區政務服務的速度和溫度。
值得一提的是,“融驛站”聚焦各產業集群特點,定制諸如項目建設、人才服務、金融稅務等不同類別的專屬服務,并圍繞該服務清單探索開展主題培訓、業務沙龍、黨員下沉日等特色政企活動。“融驛站”內還配置了園區“一網通辦”二期品牌“融易辦”自助終端,實現“線上線下”聯動,切實打通服務企業的“最后一米”。
2020年底,第三屆(2020)中國營商環境特色50強評選結果在京發布,由蘇州工業園區行政審批局牽頭,政企社多元共建打造的政務服務下沉項目“融驛站”榮獲“親清環境創新獎”。園區目前已在生物醫藥產業園、東沙湖基金小鎮、蘇州中心、國際科技園、納米城、2.5產業園、中海財富中心、圓融星座設置了8個融驛站點,共計130余項民生公共服務、10余類高頻涉企精準服務走近企業群眾身邊。
9所學校投入使用 新增加約1萬個學位資源
2020年,蘇州啟動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40所,蘇州工業園區作為蘇州教育界新興之火,近年來新增學??焖僭鲩L,2020年新增、擴建學校備受關注。
位于唯康路北、亭青街西的唯康路北地塊學校,投資2億元打造,成為園區重點項目;園區星港學校東港校區則對教學樓進行升級改造,在教學樓與食堂之間新建連廊,在操場南側圍墻開設消防緊急救援通道,并且對原三層教學樓輔樓進行拆除新建。
除此之外,東沙湖實驗中學、金雞湖學校蘇桐路校區、斜塘學校南校區、朝前路實驗學校、奇智鐘南幼兒園、豐茂幼兒園、斜塘街道中心幼兒園分園、名城蘇桐幼兒園、環洲幼兒園9所學校均已投入使用,新增加約1萬個學位資源。
星湖街隧道&獨墅湖第二通道 園區兩大明星交通項目迎來新進展
2020年秋季,備受關注的星湖街隧道最后一節結構頂板及側墻澆筑完成,標志著該項目隧道主體結構順利貫通,距離主線通車越來越近了。星湖街隧道工程(中新大道—塘浦路)起于塘浦路交叉口北側,終于中新大道交叉口南側,全長1.942km,其中隧道長約890m,設計速度60km/h,總投資約3.8億元。截止2020年10月底,隧道主體結構已全部完成,全線地面道路恢復工作正在抓緊施工,隧道內附屬結構機電安裝和裝飾工程有序開展,隧道主線將按計劃于2021年上半年建成通車。通車后將有效緩解園區湖東區域南北向交通壓力,提高區域路網通行效率,同時將進一步加強中新合作區與獨墅湖科教創新區的連接。
另一個深受關注的園區重點交通工程——獨墅湖第二通道二期工程于2020年11月上旬完成二期圍堰,預計2021年7月所有主體結構全部完成。獨墅湖第二通道項目西起東方大道,東接園區創苑路,以隧道形式穿越湖底,全長3.93公里,是穿越獨墅湖屏障的一條東西向城市主干路,也是蘇州城市路網的主骨架,計劃于2021年底基本建設完成,2022年通車。通車之后,從吳中區郭巷至獨墅湖科教創新區,原本半小時左右的車程將被縮短至五分鐘左右,很大程度上緩解了獨墅湖第一通道的車流壓力。
優化城市“腎臟” 從源頭上保障水質安全
污水處理廠被稱為城市的“腎臟”,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園區內企業數量多,企業排污占到總污水處理量的一半左右,如何加強企業排污的源頭監管一直是個難題,也是老百姓普遍關心的事情。蘇州工業園區清源華衍污水處理廠一方面加強污染源監管,另一方面提升處理工藝,形成自己的核心技術,為園區內34萬戶居民和5千家企業提供污水處理服務。
我們在清源華衍控制中心的大屏上可以觀測到整個園區內污水管網的運行情況,一些重點的泵站都設置了水質的監測儀器,可以實時地監測一些污染物數值的變化。一旦數值出現了偏高的情況,就可以立即進行響應。相較于傳統的污水廠終端檢測,污染源監控的前移能夠快速鎖定違規排污企業,并與環保部門進行實時數據共享,真正從源頭上保障水質安全。
據了解,目前整個園區已經實現了雨污分流、污水接納、污水處理,污泥處置四個100%,污水廠產生的廢氣也全部收集處理。排放的標準是執行最嚴格的排放標準,改造完成之后周邊的大氣環境能得到一個根本性的改善。
“六星科技縱橫警務”園區出臺智慧交通三年行動計劃
2020年10月17日,在“2020年長三角智能交通與智能網聯創新發展論壇”現場,蘇州市公安局蘇州工業園區公安分局黨委副書記、政委朱建華公布了蘇州工業園區智慧交通三年行動計劃,作為園區的智慧交通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此計劃既是一項系統工程和創新工程,也是一項惠企工程和民生工程,令人期待。
2009年,園區正式開啟智能交通規劃與建設,近幾年,隨著信息科技迅猛發展,蘇州市公安局正在精心打造以“六星科技縱橫警務”為總體框架的智慧警務新模式。在此背景下,蘇州工業園區智慧交通2021-2023三年行動計劃出臺,具體闡述了未來三年園區智慧交通建設的時間表和線路圖,明確了未來三年發展的總體目標,分解了五大建設任務,同時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措施。
截止2020年10月,已完成了園區近45%的路口智能化改造和七大主要應用平臺建設。計劃到2023年,智能交通覆蓋率由現在的45%提升至100%全覆蓋;各業務平臺系統全面升級提檔;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智能網聯產業技術創新基地。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世界智能交通大會將在園區舉行,對此,我們無比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