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楊旭 余立峰



《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 實施建議中要求體育課應保證一定的運動負荷,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果:體育課運動密度應不低于75%,練習密度應不低于50%,平均心率(即運動強度)應達到140~160次/min。但在課堂教學具體實施過程中,由于缺少明確的評價方案導致其較難得到落實。針對當前體育課堂教學存在的講得多練得少、運動負荷低等問題,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在2020年制訂了數字化體育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將教師的講解時間、集中講解次數、學生練習時間等數據列入評課標準。寧波市在浙江省數字化評價的基礎上,將中小學體育課堂教學評價分為主觀評價(80分)+數字評價(20分)兩部分,并將數字化評價列入教學質量評價的重要指標。在半年多的教學評價實施中,轉變了體育教師的教學觀念,規范了課堂教學的結構,推動了《浙江省中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理念的貫徹、落實,取得了積極效果。
一、合理分析數據,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1.精講多練,鞏固、提高技術動作
體育與健康課程是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的課程。在教學中,只有教師精講,將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在練習和比賽中學練、體驗、運用技術,才能為學生掌握技術奠定基礎。寧波市2020年各縣市區部分小學體育公開課的數據統計顯示(表1),教師在一節課中的講解時間平均達到20min(每節課40min)。有的教師為達到技術教學的“完美”效果,在課堂中頻繁地中斷練習進行集體講解糾錯,一節課集中講解的次數高達27次,使學生每次練習的持續時間僅有幾十秒,平均練習密度僅為46%左右。學生練得少、練得淺,就會導致學生的技術形成處于泛化或固化階段,雖然已經掌握了動作,但在有對抗的練習或比賽中容易出現錯誤,難以有效使用技術。
2.提升運動負荷,提高鍛煉效果
當體育課出現無強度、無難度、無對抗的“三無課”時,就會直接影響到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提升,失去了體育鍛煉的價值,也難以實現掌握1至2項運動技能的目標。從表1數據中可以看到,一節課中最低心率僅為109次/min,僅比上課前心率高5次/min,平均心率也僅為128次/min,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要求的140次/min有較大差距。
3.豐富準備、放松活動內容,調整教學結構
準備活動和放松活動是體育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準備活動質量對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及預防傷害事故的發生具有較大的作用,而放松活動對學生調節身心狀態和緩解肌肉疲勞具有積極的意義。但在課堂教學中許多教師不重視準備活動和放松活動,曾出現一名教師無論執教哪個教學內容都用同一個準備活動的現象。從表1數據中可以看到,最低準備活動時間僅為不到3min,難以達到為教學內容作準備的效果;而放松活動時間最低僅有23s,較大影響了學生運動后的身心恢復。
二、數字化評價的實施策略
1.體育課堂數字化評價標準
《綱要》在體育課七個基本要求中明確提出了“少講需多練”。為將精講多練落實到課堂中,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在2020年浙江省中小學體育與健康學科教學活動評審中制訂了“整節課集中講解示范次數不超過6次,教師集中講解總時間不超過10分鐘,練習密度不低于50%”的評價標準。《綱要》在“準備活動兼體能”“放松內容化”的課堂要求的基礎上提出準備活動時間不低于4min,放松活動不低于3min的數字化要求,并制訂相應的扣分標準(表2)。
2.寧波市實施《綱要》數字化課堂評價探索
寧波市在全面貫徹實施《綱要》的基礎上,將落實數字化評課作為推動區域體育課程改革的主要抓手。寧波市教育局教研室在《綱要》數字化評價標準的基礎上,通過半年的教學實踐探索制訂了《寧波市小學體育課數字評分標準(數字評分部分)》(表3)。數字評分標準將一節課的集中講解次數定為不高于10次/節,講解時間不超過10min,學生練習密度不少于50%,平均運動負荷新授課不低于120次/min,練習(復習)課不低于140次/min,準備活動不少于4min,放松活動不少于2min等數字化教學要求。此外,對課堂安全管理和上課時間也做了明確規定,主要目的是讓教師重視課堂安全管理,避免提前或延遲下課的情況出現。
為使數字化評價規范化,寧波市在小學體育優質課評比活動等和公開展示活動中將體育課的教學評價分為由評委、專家進行主觀評價(80分)+現場統計數字評價(20分)兩部分,并作為體育課堂質量評價和評分依據。為使數字的評價更精準,還專門成立了數字化評價小組,制訂嚴密的統計標準,對每節課的教師講解時間和講解次數,學生練習和準備活動、放松活動時間等進行現場測試和記錄,同時為避免人工測量心率造成的誤差,引入佩帶式運動負荷測量手環,以保證數據的準確性。
三、數字化評價實施效果
體育課堂數字評價標準自2020年11月開始在寧波市各縣市區小學體育優質課評比和各類體育公開課中全面實施,取得了積極的效果。
1.教師的講解時間和集中講解次數減少
2021年5~6月舉行的寧波市小學體育優質課評比和特級(名師)帶徒活動的19節體育課的監測數據中,教師在一節課中的平均講解時間有所下降(表4)。為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引導教師采用集中講解與個體講解相結合的模式進行教學,在日常教學中,寧波市要求教師講解盡量做到簡明扼要,盡量減少不必要的集中講解,努力做到精講多練,教師講解時間和講解次數的下降使學生的練習時間得到保證。此外,通過實施數字化評價標準,學生自主探究練習的次數增多,教學精準度和練習持續性得到明顯提升。
2.體育課的練習密度和運動負荷提升
實施體育課堂數字評價標準以來,寧波市小學體育課的練習密度和平均運動負荷得到提高(表4),完全達到《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要求的“75%的運動密度”和“140~160次/min的運動負荷”。課堂觀察的數據顯示,學生每節課的練習時間長了,運動負荷大了,為有效提升學生的體能和體質健康水平打下了較好的基礎。
3.準備活動和放松活動安排更加規范
在《綱要》要求“準備兼體能,放松內容化”的基礎上,體育課堂數字評價標準設定了準備活動不少于4min,放松活動不少于2min的時間要求。從19節課堂記錄統計結果來看,準備活動和放松活動的平均時間達到5′12″和2′39″(表4),雖然與原課堂記錄的數據相差不大,但體育課準備活動單一性和放松活動隨意性得到較大改變。在準備活動中,學生的身體預熱充分,關節、韌帶、肌肉拉伸到位,體能也得到了鍛煉,放松活動環節的身體放松效果明顯提升。同時,準備活動質量的提升有效減少了學生運動傷害事故的發生,而良好的放松活動則讓學生在大運動量后體能得到較快恢復。
寧波市根據《綱要》要求實施的體育課數字化評價標準,對推動體育教師教學理念的轉變和課堂教學模式的變革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量化的評價指標使規范體育課堂時間的合理分配、學生練習密度的提升、體育課堂運動負荷的提升等方面有了明顯改善。但在評價實施過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如有極少數教師片面追求數據而導致教學過程簡單化,而如何使不同項目、不同課時的運動負荷設定更合理等問題也需要不斷思考和完善。相信在寧波市全體體育教師的共同努力下,課堂教學會更規范、更有效,真正成為學生喜歡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