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 洋,劉永奇
(北京師范大學珠海分校應用數學學院,廣東 珠海 519085)

設f(z),ɡ(z),h(z)為非常數亞純函數,a為復常數.如果f(z)-a與ɡ(z)-a有相同的零點,而且每個零點的重數也相同,則稱a為f(z)與ɡ(z)的CM公共值;如果不考慮零點的重數,則稱a為f(z)與ɡ(z)的IM公共值.類似地,如果f(z)-h(z)與ɡ(z)-h(z)有相同的零點,且每個零點的重數也相同,則稱h(z)為f(z)與ɡ(z)的CM公共函數;如果不考慮零點的重數,則稱h(z)為f(z)與ɡ(z)的IM公共函數.



則稱a(z)為f(z)與ɡ(z)的“IM”公共小函數.顯然若a(z)為f(z)與ɡ(z)的IM公共小函數,則a(z)必為f(z)與ɡ(z)的“IM”公共小函數.
用NE(r,a)表示f(z)-a(z)和ɡ(z)-a(z)具有相同重級的公共零點的計數函數,每個零點僅計1次.如果

則稱a(z)為f(z)與ɡ(z)的“CM”公共小函數.
1929年,Nevanlinna證明了下述著名的五值定理:
定理A[2]設f(z),ɡ(z)為2個非常數亞純函數,aj(j=1,2,3,4,5)為C上的5個判別的復數.如果aj(j=1,2,3,4,5)為f(z)與ɡ(z)的IM公共值,則f(z)≡ɡ(z).
Nevanlinna提出下述著名問題:將定理A中常數換為小函數,定理A是否仍然成立?圍繞這一問題,許多學者進行了廣泛的研究,相關結果可參閱文獻[3-6].2000年,李玉華和喬建永[5]得到下面定理:
定理B 設f(z),ɡ(z)為2個非常數亞純函數.如果aj(z)∈(S(f)∪S(ɡ))∪{∞}(j=1,2,…,5)為f(z)與ɡ(z)的IM公共小函數,則f(z)≡ɡ(z).
根據定理B的證明,容易得到下面的定理C,它是定理B的簡單的推廣.
定理C 如果將定理B中IM替換成“IM”,定理B仍成立.
2001年,姚衛紅[6]得到下面的結果:
定理D 設f(z),ɡ(z)為2個非常數亞純函數.如果存在f(z)與ɡ(z)的5個判別小函數aj(z)(j=1,2,…,5,可有一個為∞),滿足Ek)(aj,f)=Ek)(aj,ɡ)(j=1,2,…,5),其中k為正整數且k≥16,則f(z)≡ɡ(z).
本文在文獻[6]的基礎上,應用Nevanlinna值分布理論,對上述定理D的結果進行改進,所得結果進一步豐富了亞純函數的值分布理論.
引理1[1]若a(z)為f(z)與ɡ(z)的“CM”公共小函數,則a(z)必為f(z)與ɡ(z)的“IM”公共小函數.
引理2[7]設f(z)為非常數亞純函數,aj(z)∈S(f)∪{∞}(j=1,2,…,5).則有
這里ε為充分小的正數.
引理3[8]設f(z),ɡ(z)為2個非常數亞純函數,且以0,1,∞為“CM”公共值.如果f(z)?ɡ(z),則對任意一個f(z)與ɡ(z)的小函數a(z),只要a(z)≠0,1,∞,有
這里r∈J,mesJ=+∞,r→+∞.
引理4設f(z),ɡ(z)為2個非常數亞純函數,aj(z)∈(S(f)∪S(ɡ))∪{∞}(j=1,2,…,5),kj(j=1,2,…,5)為正整數或∞,且滿足k1≥k2≥…≥k5.如果
Ekj)(aj,f)=Ekj)(aj,ɡ)(j=1,2,…,5),
則有

證明由引理2有

即
(1)
類似可得

(2)
由(1)和(2)式有

定理1設f(z),ɡ(z)為2個非常數亞純函數,aj(z)∈(S(f)∪S(ɡ))∪{∞}(j=1,2,…,5),kj(j=1,2,…,5)為正整數或∞,且滿足k1≥k2≥…≥k5.如果
Ekj)(aj,f)=Ekj)(aj,ɡ)(j=1,2,…,5),
(3)
且
(4)
則f(z)≡ɡ(z).
證明不失一般性,不妨設a1(z)=0,a2(z)=∞,a3(z)=1,a4(z)=a(z),a5(z)=b(z).令
其中:
如果H1?0,則有m(r,H1)=S(r,f).下面估計N(r,H1):

注意到
所以有

(5)
令
其中:
令
其中:
令
其中:
令
其中:
如果Hj?0(j=2,3,4,5),同樣可以得到:

(6)

(7)

(8)

(9)
由(5)—(9)式可得

(10)
由(3)式同樣有

(11)
由(10)和(11)式得

(12)
由引理4和(12)式有

即

(13)
其中ε為充分小的正數,在不同地方可能不同.由條件(4)可知(13)式矛盾.因此,Hj(j=1,2,…,5)中至少有一個恒為零.不妨設H2≡0,則f(z)和ɡ(z)以0,1,∞,a(z)為“CM”公共小函數.由定理1的條件和引理3可知,f(z)和ɡ(z)以0,1,∞,a(z),b(z)為“CM”公共小函數,則由定理C和引理1可得f(z)≡ɡ(z).同理,當Hj≡0(j=1,3,4,5)時亦有f(z)≡ɡ(z).
定理2設f(z),ɡ(z)為2個非常數亞純函數,aj(z)∈(S(f)∪S(ɡ))∪{∞}(j=1,2,…,5)滿足Ek)(aj,f)=Ek)(aj,ɡ)(j=1,2,…,5),其中k為正整數且k≥15,則f(z)≡ɡ(z).
證明在定理1中取k1=k2=…=k5=k即可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