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依默
(沈陽建筑大學,遼寧 沈陽 110168)
隨著我國教育的發展,高校學生面臨更加艱巨挑戰,尤其是對于人才的需求更加綜合全面。而我國為了奪取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的勝利,學生作為新時代的接班人,其必須要用先進的思想意識武裝自己,因此,高校思政工作的思路必須要和時代發展相統一,基于“三全育人”模式下,以課程思政為主要思想,循序漸進地達到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培養人的目的。
“三全育人”中指的三全分別是:全方位、全過程、全員進行育人活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當中,應用“三全育人”機制,其根本目的是為了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變得更加完善,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人才。第一,全方位育人。從思維空間層面來說,強調育人內容的完整性,育人方法的多樣化。根據學生成長中出現的問題,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潛移默化地進入學生的各個方面,從思想境界、日常生活、工作學習等方面進行展開。從而能夠從多方面培養大學生做到知行統一,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例如可以從校園社會實踐活動、校園優秀文化建設、開展向教育主題班會等方式,把思想政治教育觸及學生各個活動層面。第二,全過程育人。從時間層面來說,強調高校育人的工作,要貫穿于學生入學的全部時間段。針對每一個時間段的不同特點,為學生制定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計劃以及針對性的相應舉措。同時,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課要與學生保持密切聯系。根據時代發展的變化,大學生的身心狀況也會產生相對應不同的反應,需要高校教師們注重全過程育人,保持先進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第三,全員進行育人,強調的是不同教育者對學生進行教育[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僅是思政老師的工作,其他的教育者也應該加入其中,例如,學校在內的輔導員、專業課教師、心理健康咨詢師;與學生親密接觸的家庭成員也是有效的教育者;社會各界人士等都是良好的思想教育者。將思想教育者的范圍擴大,有利于學生從各方面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力量,潛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在其良好的氛圍中培養學生健康的思想道德品質。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利用“三全育人”機制,可以有效而針對當代大學生的具體問題展開分析,找到適合解決問題的方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由于現代信息技術的廣泛更新,大學生們可以通過網絡接觸到各種各樣的價值觀念,缺乏正確價值觀、辨別能力的大學生容易誤入歧途,受到不正確的思想影響。從而使大學生當初堅定的理想信念受到打壓。而“三全育人”機制通過全方位、全過程、全人員的教育模式,這樣可以牢牢抓住大學生的思想動態,及時幫助大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面對不良思想的侵害時,可以教導大學生如何正確抵制不良觀念,創造和諧美好的社會氛圍,使大學生在利于身心健康的環境之中茁壯成長[2]。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效展開時,我們大學生才能夠培養成為勇于擔挑民族復興大任,積極地為祖國為人民貢獻自己的智慧以及力量的信念,從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在過去傳統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當中,主要采取授課制的政治教育方式[3]。以課本為思想政治教育載體,使用固定化的教學模式,將其思想灌輸給學生。低效率的上課方式根本沒有辦法將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效的推入。思想政治課簡單地變成了背誦知識點的課程,大大地削弱它本身具有的育人功能。“三全育人”機制的引入,改變了過去傳統的教學方式,以綜合性的方式深入到學生的各個方面,活動方式也變得多樣起來,不再只依靠傳統的考試模式,讓學生進行思想的洗禮。許多高校開展微視頻的主題團課、學習強國知識競賽等方式,由學習思想理論到運用于具體實踐生活當中的學習,讓學生感受到思想教育課程具有趣味性和創新性。不僅開拓了學生的思維視野,同時,也讓學生產生了學習思想政治教育課的興趣。
高校開設思想政治教育課,首要目的就是為了立德樹人,對于高校人才的培養,首先是要培養高校人才擁有優秀的品質,只有做到了育人才能夠將人才的作用發揮到極致。中國是擁有著豐富歷史文化的國家,在思想教育這一塊有著非常豐厚的積累,而思想文化發揮出作用,就要依靠著合理的機制才能夠培養更多的社會人才。“三全育人”機制就做到了科學性與合理性,它不僅關注到大學生成長的每一個階段,而且清楚地分析了影響大學生思想成長的各種因素。調動社會各項資源以及教育部的各種力量,為高校大學生創造良好的思想教育氛圍。通過情感熏陶法、榜樣示范法、直接教育與間接教育等方式,有效地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出巨大的貢獻。“三全育人”機制,有效地將立德與樹人工作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高尚品德,將學生的專業素養也提升了一定的高度。這就是中國教育希望培養出的德才兼備之人。
安全教育機制當中的全員育人,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擴大到更多的教育者身上。首先,高校的思想政治課老師。教師本身的道德素養對學生的影響是直接而又深刻的,所以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工作,也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的道德素養。通過人格感化的方式,教師以自己的品行和情感對學生進行熏陶,當教師對學生具有關懷與真誠的愛時,學生也就更能夠感受到教師人格感化的力量[4]。在小事中以身作則,從而達到水滴石穿的效果,實現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化。其次,化身為思想教育者的其他專業老師。不同的科任老師利用教材自身的學科內容對學生采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模式。堅持自然融入原則,讓學生沒有意識到教育者的意圖之下,潛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情感的教育。在其他專業的學習當中,教師不可以牽強附會地灌輸思想政治教育,其不但不能夠讓學生受到情感熏陶,反而容易產生逆反心理。接著,把社會作為教育者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對社會教育者而言,主要是社會環境對人具有熏陶作用,良好的社會環境,有利于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當社會中出現榜樣典范時,例如,在2020年八月份,鐘南山獲得共和國勛章,這就是社會力量下對學生思想道德的影響,鐘南山這樣一位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讓他們了解到家國情懷,為人民奉獻的偉大精神。從而使學生深受感染,激起學生的敬仰之情。最后,思想政治教育者是學生自己,學生可以通過勵志、反思、座右銘、慎獨等形式,對自己展開思想教育工作,要求自己樹立遠大理想。
在高校思想政治德育工作當中,要將工作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協調、整合在一起,使教育影響前后一致,從而發揮教育影響的整體作用。全過程育人,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做好銜接工作,面對各年級的學生都要制定不一樣的教育目標。例如大一學生在面臨準備適應學校環境的狀態下,學校采取軍訓活動、社團活動等使學生快速地融入學校生活中。大二和大三的學生德育內容更加注重實踐性,將所學到的德育知識融入實踐當中,提升知識運用于實際的能力。而大四的學生要將所學到的德育知識規劃到自身的職業生涯方案之中,樹立高尚的職業道德理想,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于此后的職業生涯當中。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要依據學生的年齡特征,有計劃地進行教育。同時,在教育過程當中,要針對個人特點實施因材施教,當代大學生每個人擁有自己不同的性格、氣質、能力。全過程教育同時也包括了對不同的學生進行不同的教育方式。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思想道德工作作出整體規劃和系統安排是教師所需要做到的。
全方位育人要求高校思想教育政治工作者采用更多的方式,來實現課堂的教學目標[5]。倡導教師采用調查研究,參觀訪問、課堂游戲、角色扮演、討論思考等活動性教學方法讓學生在生成性的活動當中,引領學生進行思考和行動。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思想政治核心素養。在各種社會實踐活動當中,也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豐富的資源、真實的教學情境。針對學生成長需要出發有利于加深學生對社會的認識與理解。例如,教師可以選擇具有影響力的百年字號企業,通過學生自己的調查和研究,體會到誠信對企業發展生存的積極價值與意義。
綜上所述,“三全育人”的模式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開展,可以采用發揮全員育人作用,培養時代新人、注重全過程育人,實現體系化流程、做到全方位育人,多角度進行人才培養等方式,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進,實現高素質人才的培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