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愛英
(山東省菏澤市鄄城縣陳王街道東城小學,山東 菏澤 274000)
小學數學教學不僅僅是要求學生學會數學的知識,還要求學生培養科學的學習方法,提升對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發揮多元評價的優勢,創新教學模式并運用到小學數學課堂中,能激發學生的專注性和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同時也為教學工作提供參考的價值。
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目標制定的時候,對多元評價的教學模式沒有一個清晰的認識,沒有以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去分析,產生了“一刀切”,“投射效應”的現象,加上本身的認知結構和能力不足,不了解真正的教學目標,以單一的主觀認知學生學習的接受能力和可能達成的目標,容易讓學生在學習中產生目標迷茫,成就感低的現象[1]。
在應用多元評價教學模式的時候,部分教師只以成績來作為評價的唯一標準卻忽略了評價的綜合性,加上沒有一個好的組織和引導的技巧,不利于學生之間將學到的知識成果進行展示和交流,容易讓學生在不正確的思維和情緒中迷失自我,降低對學習的興趣,乃至對學習數學產生不良的情緒,影響了自身的發展。
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接受能力不同,學習的進度也就不一樣,同時,在同一個學生身上也會出現前期學習效率低,后期效率高的情況。所以學生的學習是動態的,不穩定的,教師在忽視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容易讓學生的知識混亂,甚至出現遺忘的現象。
一個合適的多元評價體系能夠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發揮巨大的作用,一方面,可以拉近師生距離,讓教師更加理解學生在學習數學方面的情況;另一方面,學生也可以更加體諒老師良苦用心,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提升數學教學的質量,讓學生在小學階段就能夠從數學中收獲到更多的知識和自我提高的技能,推動小學數學教學事業的發展。
多元化的評價不同于以往以成績作為中心的評價體系,能夠讓學生學會正確地對他人進行評價,對自身進行評價,在正確的觀念中培養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端正對小學數學的態度,讓學生再對他人或者自身進行評價的時候,要從多元的評價內容、評價主體、評價方式、評價標準等方面來進行動態化的定位,從而對不足進行反思,揚長避短,發揮在學習數學上的能力。
學生在進行數學學習的過程并不是固定的,而是動態化的發展態勢,正因為學生很容易受到內部或者外部的因素,并因此對自身的數學學習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可以說造成學生發展的因素是變化的,學生的發展也是變化的,隨時隨地處于可改變的狀況。那么,針對不確定的情況,就要以更加動態化的評價方式來對學生進行評價,而不能以某一個階段的表現或者成績來對學生定位,認為學生將長期得不到發展,這是不正確的認知和評價結構,需要根據學生的發展特點和社會的改變,教育的改革來進行調整和優化。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數學“分數的意義和性質”這一節課時,教師可以在課前提前安排好學生的預習內容和預習方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操作性,使得學生的預習和教師的課堂教學步調相一致。在學生預習期間,教師可以通過課堂提問等方式來檢驗學生的預習效果,如果還沒有涉及過這方面知識的時候,學生可能出現對名詞或者邏輯方面不理解的情況,甚至出現邏輯錯亂,概念不明的問題,那么這時候教師不能以嚴厲的態度對學生進行愚昧的責罵,而是讓學生對問題產生的原因進行反思,同時,教師也要對自身在教學方面的行為進行調整,讓學生在一開始就有所準備再去對教材進行預習,才能夠詳細地了解到分數的意義和性質。同時,為了不打擊學生的自信心,在提問的過程中,教師要學會發現學生的潛力和優點,并多加以鼓勵,讓學生在自信中發揮優勢的作用,來推動自身的向前發展。在課堂之中,對于分數的理解,教師可以讓學生運用切蛋糕的方式來了解整體和部分的關系,如果是在已經學習過的前提下,就要引導學生對上節課學習過的相關內容進行回顧和梳理,如此一來,通過對不同知識的學習來為接下來的學習打好基礎,實現了知識的最大利用率。在這一階段,教師要讓學生明白,學習并不是一個階段性的努力,而是要經過長期的積累,靈活的運用,才能逐步地鞏固數學知識并內化到自身的觀念和行為中。教師要了解到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的突發情況,并學會對此進行合理的評價,如當學生提出對分數的不同理解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展現和說明,教師可以進行指導并了解學生在數學學習的特點和思維習慣,最后才促進學生的發展。在課程結束后,課后的復習是將新知識和舊知識聯系起來的橋梁,并且一定程度上能實現知識的拓展和延伸,深化教學的內容。無論是預習還是復習,教師都要結合學生的情況出發,在教學生的基礎上進行評價,來引導學生進行合作預習,將遇到的問題進行交流討論,但是預習要有明確的目標和時間規定才能更好地提高效率。教師可以讓班級學生組成幾個小組,對生活中的分數來進行探討,建議學生從互聯網、圖書館以及其他渠道去查找更多資料來加深對分數性質的理解,然后在親身參與生活的實踐中去發現分數,再整理成主題報告。在這一期間,教師要通過對學生在課程活動中的表現和態度等方面來了解學生的學習特點和不足,并有針對性地進行糾正,從而提升學生對問題的分析能力和處理能力。最后,在對于持續性的數學學習方面,教師可以對長期、復雜的任務來進行不同的評價,從執行者到事件乃至事件的影響,來看待其中的動態性和發展性,教師要了解學生學習上的優劣勢和細節,也要讓學生了解到自身作為一個獨特、發展的個體。
多元化的評價方式主要包括內容方面的多元化,評價方式的多元化,評價主體的多元化等,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的過程中摒棄了以往以分數作為唯一評價標準的評價模式,而是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學生在數學學習上的發展。
例如,在開展人教版小學數學“探索圖形”這一節課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預留一部分時間給學生發揮,讓學生說出在學習中碰到的問題以及成就,教師要對學生的成就進行適當的評價,不要打擊學生的自信心,同時,要對學生遇到的問題進行歸納整理,并鼓勵同學共同探究,為后續的教學做鋪墊。因為不同的學生身心發展的階段不同,所以認知能力和接受能力都存在著差距,因此,不同的學生對學習成果和心得體會的交流和溝通實則是教師備課時的豐富教學資源。教師要學會傾聽學生的想的想法,不要隨便做出評價,對學生遇到問題的時候先鼓勵學生進行思考、探究,可以對學生不同的方面,如表述能力不足的學生從態度方面去進行鼓勵;對成績不佳的學生可以從毅力方面去鼓勵等技巧來促進學生對接收到教師的評價后,能夠正確地分析自身,看待自身的發展,在積極的心態中收獲更多數學知識,或者可以通過不同的評價主體,如父母,教師,同學等來對自身的行為或者觀念等多元化的內容進行評價,能夠提高評價方面的準確率。而在評價方式中,可以采取團隊協作的模式或者數學日記的評價方法,讓學生在相互的合作中了解到學生在各個方面的表現,教師最后再給予引導,讓學生有一個好的學習效果。數學日記是一個相對詳細,客觀的記錄方式,教師可以在數學日記中對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表現和不足優勢等記錄下來,從而為評價提供參考來源。
在數學教學中有反思才有進步,因此,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要樹立好反思的意識,才能夠不斷地對數學教學和學習進行更加高效的調整。為了促進學生在數學學習上的全面發展,必須將及時評價的體系落實到教學過程中。
例如,在開展人教版小學數學“因數和倍數”這一節課時,教師可以針對其中不同的概念進行區分和解釋,引導學生自己發現概念的內涵和區別出具體的含義,避免學生混淆知識點,并對比做出一個解決的方案,過后要對課堂進行反思和成效評估,總結課堂的氛圍,學生聽課情況,教學進度等方面,同時,可以借助信息技術來對學生的知識補充修正,讓學生更加深刻地明白在學習期間的思維水平和學習習慣方面的情況,最后,要根據反思的結果來對課堂制定改進措施并嚴格落實到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有針對性地對自身的學習情況進行反思,提升數學課堂的拓展,總結其中的規律,提升課程趣味性,升華數學學習的內容,得到更大的收獲。尤其是在這個階段,學生天性愛玩,很難對于瀏覽到的知識有深入的認識,所以教師有必要引導好學生對概念的本質理解,讓學生有重點、有層次地進行學習,讓數學學習更加生活化,推動學生的發展[2]。
總之,在新的教學理念的指導下,為了更好地進行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要重點推廣和普及多元評價的教學模式。因為數學是一門基礎性的學科,在教學中講究邏輯性和抽象性,要求思維靈活發散。因此,在開展小學數學的教學活動中,要注重在課堂上開展多元化、動態化的評價體系,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上進心,從而培養學生在正確的自我或者他人的評價中不斷提升綜合能力和發展內在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