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茂華 王竟偉
(1.三門縣少年兒童業余體育學校,浙江 臺州 317100;2.溫嶺市青少年業余體育運動學校,浙江 臺州 317500)
青少年開展拳擊運動訓練,有助于對其精神面貌進行改善,從而擺脫叛逆、懈怠等不良心性習慣,同時,能夠強化其自制力,更好促進青少年身心的全面發展。故而應當對青少年拳擊體育項目進行推廣,推動青少年拳擊運動技術培訓體系的進一步完善,從而幫助其更好成長。
拳擊運動作為運動員間直接展開對抗的運動項目,拳擊過程往往十分激烈。開展青少年拳擊訓練,能夠鍛煉他們勇敢、堅韌頑強的性格,有助于其強身健體,同時,在面對危險情況時,也更有助于青少年保全自身。13~19歲期間是進行拳擊訓練的黃金時期,拳擊教練應結合不同年齡階段運動員的體質特征和技巧掌握情況,分別制定適應于不同年齡段的拳擊訓練計劃。拳擊訓練計劃應當在運動員當下年齡所能承擔的范圍內,否則不但無法達到訓練目的,還可能對運動員的身體造成損傷。13~19歲階段的青少年運動員,教練員在對其展開訓練過程時應以一般的基礎訓練為主體,主要強化青少年運動員的徒手能力,同時,增強其反應能力,增加出拳速度。這期間的主要訓練方案包含下述幾方面內容:心理素質訓練、基本技術技巧、平衡能力訓練、基礎運動能力訓練。訓練的目的在于讓青少年運動員更好將技術素質、心理素質、身體素質綜合發揮出來,以此達到攻擊靈活的訓練目的,以便為日后青年拳擊運動員的進一步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只有基礎牢固,拳擊運動員才能在這條道路上走得越來越遠,但過度的訓練只會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有可能非但起不到基本的強身健體效果,還會為青少年拳擊運動員過早埋下身體的病根。整體而言,拳擊運動作為一項對身體各方面素質都提出了很高要求的對抗性運動,同時,對拳擊運動員的心理素質提出了很高標準。青少年展開合理的拳擊運動訓練,能夠在增強體質的同時,鍛煉自身處變不驚的心理素質和情感素質,為未來的更好發展打下牢固基礎[1]。
青少年拳擊運動計劃的制定首先要符合青少年的身心特征,為此,教練員應當充分了解青少年運動員的體能狀況,了解青少年運動員的身心狀態。從而根據運動員的具體情況制定恰當的訓練計劃。同時,教練員還應對拳擊訓練的強度和難度進行適時調整,以運動員的表現為依托合理開展訓練計劃的制定工作,并在訓練時對運動員予以必要的鼓勵,幫助其更好克服困難,在戰勝自我的過程中實現身體與心靈的雙重突破。由于每個人的體質都不相同,因此,并不存在完美適應所有人的運動計劃。這要求運動員“因人而異”地進行運動計劃的制定,既著眼于運動員之間的共性開展運動分析,又著眼于運動員間的不同進行針對性的運動計劃制定。訓練開展過程中,教練員應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以便時刻觀察運動員的運動狀態,從而根據實時情況適當調整運動計劃,達到最好的訓練效果。最后,教練員還應對運動員的情緒進行調整,以此鼓勵運動員在訓練過程中“越戰越勇”,逐漸形成自身的節奏感和技藝進步、身體強健、心性堅韌的正循環,推動訓練質量的有效提升。而拳擊運動攻防意識的培養往往需依托長期的合理訓練,拳擊進攻技巧由運動員在長期的訓練過程中不斷進行總結、提煉、驗證,并逐步打磨出屬于自身的進攻風格。拳擊運動以下肢的爆發力作為基礎,進攻過程中應增強下肢的移動速度,以此讓出拳更有爆發力。拳擊運動對體力的消耗極大,運動員均需保留充沛的體力來應對對手,這一情況下防守技巧的重要意義便得到凸顯。防守時雖然處于被動狀態,但也有助于運動員更好洞察對手的進攻路數和弱點,同時能夠保存體力,有益于運動員抓住機會發動反擊。開展防守技術訓練時運動員應貫徹積極防守的基本理念,做到既不給對手過度攻擊自己的機會,又能盡可能在最短的時間里恢復體力,以便于在關鍵節點決定比賽勝負。教練員在開展拳擊運動訓練時,應當兼顧進攻訓練與防守訓練間的比重,確保運動員攻守兼備、均衡發展。
進行青少年拳擊運動訓練過程中,首先要做的是制定合理的訓練計劃。這要求教練員綜合多方面因素展開訓練計劃的制定,充分兼顧不同運動員的身體條件和學習接受能力,因材施教,針對性地展開訓練計劃制定,以此確保青少年運動員不會因為訓練強度過大導致身體受到損傷。便于青少年拳擊運動員能夠在循序漸進中提高自身的身體素質和格斗技巧,體會到拳擊運動本身的樂趣。當下很多家長抱著迫切的心態期望孩子進行拳擊訓練盡快出成果,卻為青少年拳擊訓練的正常開展帶來了干擾。為此,教練員應頂住來自青少年家長的壓力,充分以運動員為中心,堅持科學合理有效的運動訓練計劃。同時,加強與家長間的溝通交流,以便青少年運動員能夠在緊張、激烈、輕松相交織的氛圍中完成訓練,更好地達到預期的訓練效果,促進青少年身心與拳擊技藝的良好發展。
攻守技巧的轉換是拳擊運動訓練過程中的重點內容,教練員在進行青少年運動員的訓練過程中,應當將攻守轉換作為貫穿拳擊全程的核心內容予以講授。以此強化青少年運動員的反應能力和危機應對能力,讓運動員充分意識到在瞬息萬變的拳擊場中,攻守形勢是時刻轉化的,運動員只有時刻處于處變不驚的狀態,對拳擊形勢進行攻守為基礎的及時預判,才能確保自身盡量處于不敗之地。攻守技巧的訓練還能讓學生具有綜合的自保能力,使得發生危險時,青少年運動員能夠更好地進行自保或者一定程度上伸張正義。在相對枯燥的體能訓練和抗擊打訓練中穿插相對具備觀賞性的攻守轉換技巧,能夠更加有效地激發青少年運動員的學習熱情,提高其訓練積極性,進一步深化青少年運動員對拳擊項目本身的熱愛。使得青少年拳擊運動能夠得到自發的推廣,有益于建立學生技巧提升和運動普及度提高間的良性循環過程。而空擊訓練能夠顯著提升青少年運動員的運動技巧和運動意識,能夠顯著提高青少年運動員的決斷與反應能力,對于青少年運動員綜合格斗素養的提升具有鮮明的強化意義。空擊訓練有助于運動員時刻保持意識的清醒,從而具備對拳場形勢更清晰的判斷能力,有助于青少年運動員養成嫻熟的拳擊意識。從而更好地發現運動員自身存在的不足,以便針對性展開訓練,有效彌補運動員拳擊技巧的薄弱處。 借由空擊訓練,運動員能夠逐步形成自身的拳擊風格,以自身最為適宜的方式展開拳擊動作和拳擊技巧,從而將對手對自身的影響降到最低。以便于在穩固自身基本盤的基礎上逐步化拳臺上的優勢為勝勢。空擊訓練開展過程中可讓運動員逐步由最基礎的勾拳、刺拳開始進行訓練,同時,著眼于自身要害及時展開防守動作,在愈加熟練的基礎上逐步開展更高難度的技巧訓練。
基礎訓練作為體育運動訓練的重難點內容,在拳擊運動訓練過程中表現得尤為突出。故而在進行青少年拳擊運動訓練過程中,教練員應循序漸進地展開基礎訓練。充分兼顧青少年運動員的身心特點,有目標、有計劃、分階段地展開拳擊運動訓練。以便學員能夠實現技巧提升的穩中有升,為后續進行更為專業的拳擊運動訓練打下牢固的基礎。而部分學員由于心性急躁,不能適應基礎訓練的重復過程,想要借助拳擊技巧實現自身格斗能力的快速提升,當有學員出現這種心理苗頭時,教練員應予以及時制止并加以有效引導。以此避免學員由于基礎不牢導致身體受到損傷,或者過于追求殺傷力而養成不擇手段、好勇斗狠的不良心性。這類問題嚴重違背了開展青少年拳擊運動訓練的初衷,對于青少年自身的健康發展和拳擊運動的推動都會帶來極為不利的影響。與此同時,拳擊運動中,運動員的身體協調性也顯著影響著比賽勝負。在雙方技巧、身體素質相差無幾的拳擊比賽中,往往身體協調性更好的青少年運動員能夠更快地調節自身狀態。對自身呼吸頻率進行控制,更好保存體力,從而在長久的對峙中不斷累積優勢,最終贏得比賽的勝利。教練員在進行拳擊運動訓練過程中應當注重將基礎訓練與身體協調訓練相結合,以便增強運動員身體韌性,在訓練肌肉記憶、拳擊技巧之外,逐步促進運動員身體素質的提升。當下拳擊運動的實際訓練過程中,部分拳擊教練員往往側重于青少年運動員身體單項素質的提升,而忽視了全身協調能力的整體訓練。這使得運動員在賽場上身體短板明顯、技術特點顯著,一旦被對手識破了“三板斧”,就會進入明明格斗能力更強卻常常落敗的窘境。青少年運動員協調能力的培養可以以跳繩、獨木橋的方式進行,以便促進青少年拳擊運動員自身身體協調能力的不斷提升。除此之外,青少年運動員的基礎訓練還應與實戰訓練相結合,以便實現對比賽情況的更真實模擬,這有助于青少年運動員更快進入拳擊對戰狀態,在實戰模擬過程中逐步適應實戰節奏,促使運動員更真實深刻地體會自身實戰過程中的心理波動,有助于其克服真實比賽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畏懼、緊張等有關心理。開展實戰訓練時,教練員應不僅組織學員間進行對戰,還應積極進行拳擊賽事的組織,以便給青少年運動員以更多的實戰機會,讓其在面向實戰過程中體會拳擊的真實與殘酷,更好鍛煉其身心與拳擊技巧。
總體來說,拳擊運動基礎技術訓練對于青少年拳擊運動員意義重大,影響深遠。一方面,能夠顯著提升青少年的身心素養;另一方面,能夠為有志于拳擊運動的青少年打下后續進行更專業訓練的牢固基礎,為此,應以科學合理的運動計劃制定為前提,著眼于基礎技術訓練和實戰訓練,輔以攻守轉化和空擊訓練,推動運動員綜合能力素養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