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若凝
(江蘇科技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學院,江蘇 鎮江 212003)
船舶與海洋工程行業在市場發展中,由于我國造船技術水平得到了全面提高,對于船舶制造質量提出了更好的要求,同時對海洋工程設計質量加強監督力度,增加了船舶與海洋工程建設實施難度,而且船舶與海洋工程還面臨著數據匱乏問題,需要通過利用大數據技術,對其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全面解決,提高船舶與海洋工程建設效率以及建設質量,促進船舶與海洋工程全面發展。因此,本文所研究的內容,對大數據在船舶與海洋工程行業的應用與展望分析具有重要意義。
船舶工業在大數據應用中,將總體架構分為了5個層面,其中包含了數據獲取層、數據儲存層、計算分析平臺、應用平臺層以及用戶層。
第一,數據獲取層主要就是通過大數據系統運行中,獲取更多的大數據信息。在獲取數據的渠道中,通過人工數據收集以及物聯網數據收集,獲取相關模型數據以及物流數據等,另一個渠道則是在信息系統的作用下,通過對生成的數據信息進行利用,并對數據信息進行統計與計劃。
第二,數據存儲層則是對研發設計的數據信息。管理數據信息等以分布式方式,在網絡系統以及網絡功能下進行使用,同時在網絡中對不同類型的數據信息進行儲存,為工作人員提供工作數據,提高工作效率。
第三,計算分析平臺主要就是通過云計算以及大數據分析,對數據信息進行收集與整合利用。云計算平臺在互聯網基礎上,可以實現資源共享。大數據分析平臺則是對數據信息進行預測分析,實現數據的可視化以及數據管理,提高數據運行質量。
第四,應用平臺層則是在公共服務平臺中,在互聯網下實現生產活動,將平臺應用用戶作為生產者,利用互聯網技術,對船舶工業內容以及施工環節,打造出完善的運營服務,提高船舶生產研發設計,實現物流交付。
第五,用戶層主要就是船舶運營客戶以及船舶監管單位的利益方,船舶工業管理方需要滿足用戶的需求,為用戶提供服務。
在20世紀末,我國船舶與海洋工程在發展的過程中,缺乏著市場經營理念,但是在不斷地發展創新下,實現了快速發展[1]。在2006年,中國就成為世界手持造船訂單量的第二大國家。在2007-2008年,由于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導致全球船舶與海洋工程在發展中受到了重創,甚至船舶制造訂單量逐漸減少。為了確保船舶與海洋工程行業可以得到持續發展,通過對產能落后的進行淘汰,全面發展新型船舶,對中國海軍實現軍事服務政策,促使我國船舶工業訂單量得到了全面增加,位居世界第一[2]。另外,我國目前船舶與海洋工程行業應是大數據技術與資金的匯集,為了避免出現人才、技術以及資金三方面分散,通過對大數據的應用,對船舶設計數據、生產制造數據以及經營管理數據等,進行統一化管理。船舶與海洋工程企業從設計、生產工藝以及管理上,對于大數據的全面應用,有效實現了行業之前的聯系,雖然企業之間的聯合存在著一定的難度,不過在大數據技術下,全面實現了數據信息共享,對于船舶與海洋工程行業的資產兼并以及制造重組整合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我國船舶與海洋工程行業有著極強的研發能力,不過由于生產制造技術相對較為落后,導致船舶生產質量差,耗能量較大,信息化管理水平相對較低,導致在工作中,出現了管理粗獷等問題,船舶與海洋工程行業要想解決生產管理問題,就需要加大對大數據的應用[3]。一般工業大數據包含了以下三種,其中就是工業物聯網數據,外部跨界數據以及企業信息化數據三種,其中工業規模在全面增加的情況下,主要就是通過對物聯網數據以及企業運營中所得出的數據信息應用,使數據信息能夠在工業物聯網中,實現智能化生產核心,可以有效對各項數據業務問題進行及時進行處理,克服其中所存在的人工決策問題[4]。為此,在船舶與海洋工程在改革時,必須要利用大數據技術,實現智能化造船,提高船廠造船工藝水平[5]。第一,在船舶生產制造的過程中,盡可能減少資源浪費,在生產過程中還需要對各項生產制造工藝流程進行全面控制,在大數據技術的全面應用下,需要對不同的制造工藝環節進行改善,解決其中所存在的資源浪費問題。第二,船舶與海洋工程環保問題以及安全問題需要進行全面改善,在生產制造的過程中,很容易產生污染排放問題以及安全問題,海洋工程一般屬于重工業工程,許多問題無法避免,但需要將所存在的問題影響范圍控制在最小化。第三,結合目前船舶與海洋工程實際發展情況,對于大數據運用可以完成自我調節,規避市場發展風險,最大程度上避免在船舶與海洋工程中,出現人工決策上的失誤[6]。
我國船舶與海洋工程行業的生產制造產量以及質量,僅僅落后于韓國,我國船舶與海洋工程行業在市場中所存在的企業相對較多,而且生產水平存在極大差異。在2016年,我國存有600多家船舶與海洋工程生產制造企業,而全國排名前10的船舶與海洋工程企業,在全國船舶完工量僅占據全國的40%,而其余企業占據了60%,這也反映出了我國船舶與海洋工程行業并未全面實現聯合[7]。目前,我國的船舶與海洋工程行業在發展中,也未能夠全面地對設計數據、生產工藝流程數據以及管理數據等進行全面整合,導致在生產的過程中,由于數據缺失,造成船舶生產質量差等問題[8]。
為了進一步促進我國船舶與海洋工程工業行業的發展,在未來船舶與海洋工程還需要在設計、生產以及管理決策中,實現全面轉型,從設計到生產,從生產到管理實現構建大數據平臺,促使企業之間可以實現數據共享,從而達到企業聯合與聚集的目的。在大數據共享的作用下,促使數據與信息實現互通,船舶與海洋工程企業也能夠共同實現發展。
目前,我國船舶與海洋工程行業在設計、生產與管理中,其標準要求并不統一,甚至出現了嚴重的渙散情況,導致船舶與海洋工程在建設中初選了數據分割問題,導致無法實現數據統一整合[9]。雖然數據信息量相對較多,但是與大數據信息共享之間是存在著較大差異的,在對大數據進行全面應用,可以促使船舶與海洋工程行業在市場中,利用設計數據、生產數據以及管理數據的統一整合,實現新興市場,并全面制定新的生產標準制度[10]。未來的船舶與海洋工程行業,在大數據的應用下,可以對市場經營以及市場金融發展提供有利的決策,幫助船舶與海洋工程行業能夠全面提高生產效益,同時船舶與海洋工程行業無論是在生產還是在發展中,對于其中所存在的風險可以及時掌控,并及時提出解決方案,在市場中發掘新的發展商機,以此在市場中創造更多的價值,甚至船舶與海洋工程行業會實現互聯網金融以及其余商業模式。船舶與海洋工程行業在市場中形成產業鏈,實現大數據服務平臺。
綜上所述,船舶與海洋工程通過對大數據的應用,可以實現新型發展技術,在工業領域中實現設計,生產以及管理的高度融合,實現數據共享,對船舶與海洋工程行業進行全面調整,實現經營改革,合理把控市場風險,為企業人工決策提供充足的數據信息,及時規避市場風險,促進船舶與海洋工程各項工作順利開展,為船舶與海洋工程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