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媚
(山東省乳山市衛生健康局,山東 乳山 264500)
婦幼衛生是衛生事業的重要部分,婦幼衛生水平是衡量國家社會發展狀況的重要標志。是以群體保健工作為基礎,以母嬰保健工作為重點,我國婦女兒童占人口的2/3,保護婦女兒童健康是經濟建設發展的根本[1]。近年來婦女兒童健康受到國際社會關注,90年代國務院制定中國婦女兒童發展綱要,召開婦女兒童工作會議,推動我國婦女兒童保健事業的發展。新綱要明確21世紀婦女兒童應享受保健服務,確定以降低孕產婦嬰兒死亡率為重點方針,為婦幼保健事業發展指明方向[2]。衛生資源是提供衛生服務使用投入要素,包括軟硬件資源,衡量國家衛生資源水平指標包括衛生技術人員數、衛生事業經費占財政支出比值等。地區衛生資源有限,如何提高衛生資源利用率成為經濟學研究熱點。婦幼保健機構是政府舉辦具有公益性事業單位,是國家提供婦幼保健服務的主要力量,合理配置婦幼保健機構衛生資源成為需要關注的問題[3]。縣區婦幼保健機構發展關系到婦幼衛生事業的發展,本文對某市婦幼保健機構人力資源現狀調研,為完善婦幼保健機構人力資源管理提供依據。
通過學術文獻網絡出版社等檢閱國內外婦幼衛生資源配置狀況,通過相關網站搜集有關婦幼衛生資源政策文件。研究數據源于統計出版社出版統計年鑒,衛健委統計信息中心出版衛生統計年鑒,某市衛健委網絡直報系統數據。問卷調查內容包括職工數、專業技術人員職稱等。為保證調查數據質量,對各步驟實行嚴格控制措施。調查員為衛生專業人員,調查表為衛計委統一編制,專門統計人員統一審核整理。
調查縣區級婦幼保健機構人力資源情況,使用婦幼衛生機構資源情況調查表,通過信息網絡直報系統進行數據填報。運用SPSS11.5軟件中位數等指標進行描述性對比分析,采用中位數反映平均水平。被調查婦幼衛生處協組織調查問卷填寫,調查內容包括婦幼保健機構人力資源狀況等,與專家咨詢確定保健服務所需時間。根據衛健委關于婦幼健康服務機構標準化建設指導意見要求衛生技術人員比例不低于總數的80%。用職工總數減現有人員編制得出實際缺乏情況。
某市婦幼保健機構為直接隸屬同級衛生行政部門法人機構,被調查地區人口經濟狀況相差較大。以國家核定編制數小于實際職工總數為不足,大于實際職工數為結余。(如表1所示)調查顯示42.42%無住院服務機構編制不足,縣區級機構平均缺編12人。衛計委頒發《婦幼保健機構管理辦法》規定衛生技術人員占職工總數比80%,調查某市機構未達到要求的80%以上。近年各級婦幼保健機構職工數逐年增加。
表1 各級婦幼保健機構在職職工人數
(如表2所示)各級婦幼保健機構職工構成以衛生技術人員為主,機構級別高衛技人員占比高。縣市級婦幼保健機構存在衛技人員不足職工數80%的機構,市級婦幼保健機構衛技人員不達標機構比例增高。(如表3所示)各級婦幼保健機構衛技人員構成以注冊護士為主,執業醫師占30%。藥劑師占比達10%以上。機構級別高醫護比高。婦幼保健機構學歷構成以學士本科為主,縣區級大專以下占60%以上。縣區級婦幼保健機構本科學歷人員增長較快,各級婦幼保健機構衛技人員職稱以初級為主,中級職稱占27%。
表2 基層婦幼保健機構衛技人員專業執業分布情況
表3 各級婦幼保健機構在職職工學歷
近年縣區級婦幼保健機構中級職稱人員呈上升趨勢。衛技人員構成中注冊護士占40.66%,其他人員占12.36%。基層婦幼保健機構衛技人員專業執業分布調查顯示,從事相關專業計生人員占比1.03,婦產科占比24.0%;其他占66.75%。衛技人員學歷調查顯示碩士學歷占0.96%,本科學歷占42.58%。職稱調查顯示副高職稱占4.38%,無職稱占31.73%(如表4所示)。
表4 各級婦幼保健機構在職職工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在衛健委領導下,某市婦幼保健事業得到較快發展。近幾年婦幼保健機構堅持以保健為中心,面向基層群眾的工作方針,不斷提高服務能力,使得婦幼衛生工作呈現良好發展態勢[4]。本文對某市婦幼保健機構人力資源其情況調查分析,表明基層婦幼保健機構人力資源配置存在總體編制不足,職工構成不合理,衛技人員素質較低,婦幼保健機構發展不平衡等問題。
婦幼保健機構職工總數超過核定編制數,縣市級編制不足現象逐年上升,多數外聘人員工作嫻熟后跳槽,造成婦幼保健機構人才隊伍不穩定。婦幼保健機構職工總數呈逐年增長趨勢,北方機構衛技人員占比未達到要求,不達標機構比例占20%。婦幼保健機構衛技人員占職工比例是衛生服務利用影響因素,衛生行政部門應在培養專業技術人員方面給予扶持,確保基層婦幼保健機構人才隊伍健康發展[5]。
調查顯示市級婦幼保健機構學歷構成以學士本科為主,縣區級以大專為主。各級機構衛技人員職稱構成以初級為主,WHO推薦衛生服務機構服務人員初中高職稱比例為1:3:1。加強婦幼衛生人才隊伍建設非常迫切,衛生行政部門應制定人才隊伍建設規劃。各級婦幼保健機構平均職工總數與職工構成情況、衛技人員構成情況等市級優于縣級,由于政府投資不足,導致基層婦幼保健機構人力資源長期不足。政府應加強基層婦幼保健機構人力資源建設,減少婦幼保健機構發展不平衡。
本文對山東省某市婦幼保健機構人力資源情況調查,表明婦幼保健機構存在人員編制不足,人力資源狀況不容樂觀,人才隊伍建設是當務之急。根據衛生部《婦幼保健機構管理辦法》要求,地市級機構人員編制61-90人,調查顯示某市婦幼保健機構工作人員未達到國家標準。當前人員編制定額未增加,現有人員編制不能適應社會的需要。臨床部婦幼保健機構醫院性質政府缺少衛生事業投資,保健性質公共衛生投資不足。
各級婦幼保健機構專業技術人員在臨床科室分布較多,服務對象多服務能力強。調查發現某市婦幼保健機構存在人員學歷低現象,學歷結構呈金字塔形分布,相比發達國家結構差距較大。各級機構無正高職稱,與衛計委頒布比例差距較大,由于醫學研究生多選擇綜合性醫院,區縣級機構經費緊張。婦幼保健機構擔負公共衛生職能,醫務人員要承擔全區保健科研等任務,婦幼衛生工作水平的提高能夠提升衛技人員素質,是婦幼保健機構人才隊伍建設的重點內容。針對婦幼保健機構衛技人員存在學歷低現象,應鼓勵婦幼衛技人員積極參加繼續教育,制定婦幼保健人才引進優惠政策,吸引優秀衛生人才向某市婦幼保健機構流動,制定寬松政策,鼓勵優秀年輕人才脫穎而出。
從外部教育等方面提升婦幼保健人員人力資源水平,婦幼保健機構人員要加強自身學習,醫學人才培養周期長,縣區級人員工作繁忙,可以采取在職學習等靈活方式查漏補缺;市縣級衛生部門主動制定適應基層發展的中長期培訓計劃,采取減免學費等政策,逐步開展對高層次人才培養。市級婦幼保健院應定期組織各種培訓班,選派業務骨干主動下基層開展教育技術培訓,通過幫扶帶方式強化基本知識培訓,提高基層婦幼保健服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