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瑩瑩
(內蒙古赤峰市林西縣醫院,內蒙古 赤峰 025250)
隨著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持續推進,促進粗放式管理模式向精細化績效管理綜合體系發展是順應時代發展和醫療衛生體制改革需求的必然結果。績效管理和成本核算是現代醫院進行經濟管理的根據,尤其是公立醫院,為實現公益性的職能定位,應當不斷強化績效管理,構建并完善成本核算綜合體系,優化資源配置,提高醫院綜合競爭力[1]。成本核算下績效管理綜合體系的構建與完善作為醫院現代化經濟管理體系的基礎手段,是促進醫院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工具和體現。
成本核算是指以會計核算原始數據為基礎,根據成本控制對象對各項目、工作的成本與費用進行歸集、分配,并根據成本核算概論和方法,逐級分攤各層級項目的成本,最終實現成本核算和財務核算并軌,確保成本核算和財務核算結果一致的科學方法。
績效管理是指醫院管理者為實現醫院發展戰略目標,提升員工職業能力、改善工作業績而進行的系統性管理活動和手段。績效管理包含績效規劃、評估、反饋和改進等過程,是在醫院實現績效目標過程中對戰略目標進行分解和各個要素進行管控的過程,是一種激勵員工績效業績持續改進,最終實現醫院統一戰略目標的評價、考核管理活動。
醫療機構收入由過去的藥品收入、醫療收入和財政補助三大來源構成,轉變為取消藥品加成后,醫院收入僅剩財政補助和醫療收入兩個來源,且醫保機構對醫院實行的醫療費用控制愈加嚴格,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醫院壓力。構建科學的成本核算和績效考核體系能夠開源節流,從自身成本開支角度出發,降低經營風險,提高醫院綜合實力和競爭力[2-3]。此外,通過績效考核開展成本核算,可促進醫院醫療資源的重組,達到優化資源配置的目的,充分發揮醫院人力、物力資源優勢,調動醫院內部隱性價值,為醫院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
在構建績效管理和成本核算體系的過程中,要遵循實現效益,提高醫院對自身資源、資金的把控能力的原則。設計并構建貼合醫院發展戰略方向的績效管理體系和成本核算體系,為醫院的績效管理工作提供更豐富的信息資源[4]。以經濟視角為戰略思維,根據綜合體系建立原則和目的,分析在成本核算下的績效管理綜合體系的考評依據、關系條件,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可使醫院在不斷變化的外界環境和潛在的風險中,實現戰略目標。
建立成本核算下的績效管理體系,是為了實現對醫院運營成本、收入以及分配的最優化,其實質是一種為了優化資源管理而設立的具有管理職能的醫院發展配套體系。該體系的設計和建立要沿著系統分析的思路,在成本核算的基礎框架上建立績效管理體系,體系內容包括涵蓋了制度、組織、評價體系,評價體系又細分為評價標準、評價指標、評價報告、評價方法、信息反饋等部分。對各級目標進行分解,實現層級管理的精細化,剖析并論證醫院成本核算管理下績效考核系統和分配效能,找到二者之間的平衡點,提升管理效能,調動員工積極性,實現效益最優的戰列設計[6]。
績效管理、成本核算是組成醫院整體統籌管理工作的關鍵要素,具有不可替代性。成本核算是績效管理體系建立的依據,為其提供了信息來源和支撐,績效管理則是成本核算的落實和體現。充分利用兩者之間的關系設計具有戰略導向性績效管理的成本核算模式是實現綜合體系構建的關鍵要素和重要目標。相關研究指出,成本核算下績效管理綜合體系是醫院進行宏觀質控管理和微觀調整的體系保障,也是提高醫院核心競爭力、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的重要手段[6]??茖W運用成本和績效管理工具,有利于提高醫院各項工作模塊的管理水平,從而為規避風險和提高收益提供保障。
績效考核體現醫院以發展為導向、以效率為基礎、以效益為重點,通過調整考核重點,最終實現績效目標,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冃гu價是實現對醫院管理控制的重要前提,建立醫院、科室和崗位三級評價體系,實現績效目標和成果與醫院戰略目標的統一是績效評價的核心目標。從成本核算到績效考核,形成了完整的績效開合成本核算體系,其既是醫院的重要職能,又是對醫院運營狀況的客觀反映[7]。實現成本核算和績效管理效能條件是對資源成本效能進行評價,并尋找有效的改進方法和途徑。如建立院、科、崗三級考核制度,實施下達、分解、執行、評價、反饋等活動,然后再到院級制度實現制度和組織體系的再修正。成本核算和績效管理體系的應用價值主要體現于:第一,實現醫院戰略目標的精細化分解和執行。第二,增強目標執行部門的責任感。第三,醫院戰略目標和體系的價值評價現狀與其效能相一致,能夠得到及時反饋。第四,可提高醫院綜合管理水平。
績效管理體系當中,財務指標的制定和考核需要成本核算的配合,是對分配制度的改革和創新的重要部分。第一,體系的構建和理念形成。圍繞醫療業務、資本運營效益進行布局,構建以提高員工職業能力、工作業績和實現戰略目標為目的的成本和績效管理體系,在績效考評體系當中引入成本管理目標,形成科學的績效考核和成本核算理念,強化目標執行主體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形成內部制約控制觀念。第二,完善機制管理體系和職能。根據成本控制目標,選擇相應的考核方案、考核目標,引入績效評價,設置貼合實際的考核標準,實施專項監督和日常監督相結合的質控模式。績效管理大框架必須清晰,并細化明確到績效分配參考要素。確??冃Э己酥笜说脑O置能夠引導并規范被考核者完成某階段工作任務和重點績效,引導臨床科室重視內涵建設,績效考核指標體系的構建要堅持按勞分配和醫療服務要素分配相結合的原則,建立優績優酬的激勵機制[8]。借鑒內外醫院先進的管理經驗,結合醫院實際,建立能體現該院特色、崗位特點和學科特征的指標體系??冃Э己伺c成本控制、醫療質量安全、病種難度與風險、費用控制、醫風醫德、臨床科研和教學等要素掛鉤。
風險防控機制的形成是體系順利運行和完善的前提,在掌握醫院運營風險和經濟收支風險的前提下,將權重要素納入體系考核范疇,對各個執行環節和執行目標脫節的情況盡力規避。需要落實的目標:第一,在績效考評機制下,強化對醫院固定資產、資金流向、支出合同等風險要素和環節的預警,減少冗余人員比重,降低投入、支出比重,減少非技術專業費用和不合理消耗占比,降低各類財務支出風險和資金流動風險[9]。第二,采取定時定量的綜合評價指標和手段,完成主體內部成本消耗、收支平衡、資金占用和資產減值損失等多成本風險要素的識別和防控,構建風險預警機制。使醫院在同資源情況下的實現經濟效能最優化發展。
在市場經濟的外部大環境下,推動了醫院財務管理和績效管理模式等內部環境的顯著變化??冃Э己撕统杀竞怂泱w系的建立和完善,是現代醫院提升經濟管理水平、核心競爭力的基礎,是醫院實現長期良性發展的重要舉措。其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醫院藥實現可持續性發展,離不開科學有序的內控機制和合理的績效考核機制,加強對先進管理機制的學習和運用是當今時代醫院管理工作發展的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