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 芳 江薇薇(通訊作者)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湖北 武漢 430022)
1.1 線上文體活動的靈活性。線上活動多以APP或者微信小程序為開展平臺,兩者幾乎都囊括了個人、組織、群體、大眾四種傳播方式。其不僅完成了傳授關系的嬗變,將原有的單向性傳播轉為互動式傳播,也滿足了用戶自我認知、個人和社會的整合、情感壓力釋放需求。雖然開發過程較為煩瑣,但承載的信息量足以滿足各方人士的選擇,伴隨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APP或者微信小程序可以將活動效果最大化,與用戶建立共通的情感共鳴[1]。同時,互動性活動APP或者微信小程序不再受傳統方式的天氣、人數、場地等因素影響,可以反復使用并根據用戶需求不斷改進,綜合成本比線下活動更低。
1.2 線上文體活動的適應性。在特殊時期背景下,網絡課堂、線上定藥等使得人們已經能夠熟練掌握線上操作的基本技巧,為網絡空間的文化活動提供了良好土壤。此時將線下文體活動轉移到線上,增加社會互動,減少同事間由于規范距離的增加帶來的情感疏離,同時利用好多年來傳統文體活動這一“規定動作”已經具有良好的群眾基礎,輔以主辦部門對新開展項目和參賽規則的講解,對線上文體活動的發展大有助益。
1.3 線上文體活動的易推廣性。工會作為職工的“娘家人”應組織職工開展群眾性的文娛、體育活動緩解職工工作壓力。文體活動作為工會開展的傳統規定動作,絕大部分醫院以往都開展過。文體活動的線上化只是在開展平臺和參加渠道上有所創新,員工可接受程度高。同時,國內已有一些醫院舉辦過線上文體活動,對于公立醫院舉辦線上文體活動有很大的借鑒價值。
1.4 線上文體活動適應時代需要,體現“以人為本”辦活動的宗旨。在這特殊時期下醫患間互相理解,產生了大量的良性互動,同時社會輿論對醫護人員積極形象的塑造,醫護人員自身的職業呼喚明顯加強,公立醫院醫護人員作為主力軍,自我實現感和對職業的認可度明顯提升,更加認可醫護工作的社會價值和公共效應。同時較之傳統線下活動,在線上舉辦文體活動種類多、參與時間靈活,活動參與者自主選擇空間變大。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2.1 特殊時期下工作及外部壓力影響職工參與體育活動。在特殊時期,公立醫院不僅要嚴格執行防控要求,還要落實醫院感染防控措施。因為病情防控需求,增加對入院病人的要求,對醫院的業務量有一定影響,醫院日常運營成本也有所增加,進而影響醫院職工績效,打擊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同時,前文提到的對醫護人員積極形象的塑造凸顯了社會對醫護人員的重大期望,也給醫院職工帶來了一定的精神壓力[2]。醫護人員間性別、職稱、學歷、崗位間本身具有的差異經歷過這場“大考”后在崗位獎勵、先進評選等方面表現更加突出,職稱低的護理崗女員工成為醫院中壓力最大的人群,而她們往往也是參與醫院文體活動的主力軍。在這種局面下她們自然不愿再參與文體活動,這種不對稱現象導致線上平臺開發充分,而用戶偏少的尷尬局面,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
2.2 線上文體活動普及度較低,技術有待提高。目前領導肩負常態化預防和提高醫院經濟效益的多重壓力,醫務處、院辦等與醫院日常運營直接相關的部門更易受到領導重視,以期能夠高速有效地促進醫院發展減少沖擊。而工會工作主要面向職工,以“聽民聲、察民情、聚民智、解民憂”為工作重心,效力無法很快變現。因此,在財政投入、資源調動、設備更新等方面均處于劣勢,同時,許多醫院工會的工作人員來源于一線,沒有組織文體活動的經驗,再加上舉行文體活動的平臺、渠道及技術創新過程復雜,活動開展阻力大。
2.3 線上文體活動體驗感略有缺失。與線下的文體活動相比,線上平臺環境較為單一,氛圍感和互動性大為削弱,職工參與感不強。由于隔著屏幕,隊員無法及時感知隊友的狀態以致無法得到有效的反饋,難以渲染活動氛圍,激發職工的集體榮譽感。同時,裁判也不能靈敏地預判參賽選手下一步的動作,影響賽制活動的排名和活動的整體效果。
3.1 政策引領。2021年2月1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審議通過《關于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的文件。文件中指出要以智慧醫院建設為目標,加快信息系統整合集成。這說明未來的公立醫院必然要以信息化為導向,精準自身定位。在醫院信息部門做好信息化建設,盡最大可能讓病人感受到醫院信息化建設福利的同時,借勢做好員工服務信息化,延伸工會服務觸角,強化醫院工作人員對于患者的關懷意識,讓文體活動更靈活,進一步增強患者對于醫生的信任程度進而提升患者滿意度。有調查顯示,在職工滿意度上升3%的前提下,患者滿意度將提升5%。形成醫院運行的良性循環[3]。同時,中華全國總工會深入推進全國工會網上工作,形成網上網下深度融合、互相聯動的服務職工新格局,更加高效便捷地服務職工群眾,專門出臺相關政策和整體工作規劃綱要,為工會網上工作指明方向。雙管齊下,為醫院職工文體活動的線上化打下了良好基礎。
3.2 線上與線下共存。《“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要提升全民身體素質開展全民健身運動。發展群眾健身休閑活動,豐富和完善全民健身體系,醫院職工作為保證人民身體健康的工作者,更應注重提升自身身體素質,工會舉辦文體活動恰逢其時。特殊時期導致原有的線下文體活動無法開展,活動的線上化轉型在化解這一困境的同時完成了“互聯網+”時代的工會服務的轉型升級,也為之后開展各類大型活動指明了新方向。
3.3 職工需求。人的社會行為除了受理智思考支配外,還會受到感性認識影響,并有依附社會的強烈愿望。特殊時期下,高數量的醫療資源需求使得大型公立醫院醫務人員的工作負荷急劇增加,社會與管理部門的高要求導致醫護人員壓力極大,進入后期,由于管理部門高壓政策持續,職工壓力緩解有限。此時醫院作為壓力產生地,要及時強化人文關懷以給予職工社會支持。通過開展各類文體活動,在保護他們的個體意識的同時也形成對醫院的集體歸屬感,營造綠色醫院環境。緩解他們來自心理的壓力,幫助職工間建構良好的人際關系,改善職工間的人際關系,幫助職工在身份認同、職業自信、心理健康等方面健康發展,從而在工作中將被動完成工作任務轉為積極主動關懷患者。
4.1 礙于特殊時期形勢,員工缺少時間和精力參與。目前,受公共衛生事件的影響,醫院必然處于長期備戰狀態。公立醫院作為主力軍,持續性的高度緊張狀態容易導致職工沒有意愿和精力參加文體活動。由于活動的發起方是醫院,甚至會出現職工主動排斥的情況。醫院線上文化平臺易出現供大于求的尷尬局面。
4.2 數字鴻溝等多方面因素造成部分群體線上活動參與力缺失。由于醫生的培養時間長,醫院中60歲及以上的職工占比較其他行業更高,在公立醫院中這一占比相對更高。他們大部分是資歷深厚、受人尊敬的返聘教授,但也正由于年齡問題,在使用數字資源參與公共生活方面與年輕人有很大的差距,容易形成數字鴻溝,導致他們失去參加文體活動的熱情,將注意力全部專注于工作。而原本有意愿參加活動的年輕職工作為他們的臨床工作和科研項目的助手,自然也無法參與。這使得醫院在線上開展的文體活動所覆蓋的人群不完整,既不利于他們對醫院的忠誠度,也不利于未來文體活動的改進,如何做好線上技術與線下活動的融合,是醫院工會需要探索的方向之一。
把握職工建立的自我實現感和對職業的認可度是非常強烈的關口,大規模宣傳線上文體活動,利用職工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一定程度上消解職工的工作壓力。同時根據職工實際使用情況不斷調整平臺,達到一次開發、多次使用的效果,在舉辦大型文體活動時集中使用,在日常工作中可隨時使用。并注重活動的宣傳報道,在社會影響、財政支出、對日常工作的干預方面盡量改變醫院領導“文體活動可有可無”的觀念。
目前,我國醫院等事業單位文體活動線上化還處于起步階段,大部分還停留在單純的線下模式。工會作為舉辦文體活動的主體,應抓住中華總工會加緊工會網上工作信息化的契機,瞄準職工高壓工作后亟須精神文化活動釋放壓力的需求,不斷開發線上平臺。同時,根據以往文體活動中年齡偏大的職工喜歡參加的項目,在他們中間做好線上線下的結合和線上活動操作的宣傳,做到醫院職工的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