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書梅
(萊州市融媒體中心,山東 萊州 261400)
電視新聞編輯作為電視新聞生產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電視新聞的整體質量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近年來,新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推動著我國電視新聞表現形式的多元化發展,對于我國傳統電視新聞而言,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新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推動著我國媒體行業生產傳播格局的改革優化,使得社會大眾獲取信息資源的形式發生了巨大的變革,多元化內容和傳播形式的新興媒體的出現,極大地沖擊到了我國傳統媒體行業的發展,尤其對于傳統電視新聞媒體而言,使得觀眾的審美需求和對于新聞內容的需求都產生了巨大的變革,人們已經不僅僅滿足于成為信息傳播的接收者,而j 逐漸轉變為了信息的生產者和傳播者,對于電視新聞的編輯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如何更好地在新媒體時代下促進電視新聞的長效發展已經成了現代化媒體發展中的重中之重,為了更好地促進我國傳統電視新聞的長效發展,就需要注重提高電視新聞的編輯水平,促進電視新聞編輯的多元化發展,才能更好地生產出優質的新聞內容,從而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在新聞媒體行業中,內容始終媒體傳播中起到關鍵性的作用,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推動人們的整體素質水平也不斷提升,這就使得人們對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更為挑剔。然而,在新媒體時代下,一方面,部分電視新聞媒體的節目內容的編輯仍呈現出了單一化的問題,內容的選題形式較少,且內容的編輯缺乏新穎性,這就使得在海量的新聞信息傳播中,電視新聞節目存在著內容同質化的問題,這就容易使得觀眾長時間地觀看同一類型的新聞節目,而出現審美疲勞的問題,進而降低了觀眾的觀看積極性.另一方面,新媒體的快速發展,使得人們更加傾向于生動、有趣的新聞內容,而部分電視新聞媒體為了博取熱度,吸引觀眾的注意力,忽視了自身編輯形式的改革優化,而將新聞編輯的內容轉變為以娛樂新聞為主,這不僅嚴重違背了我國傳統電視新聞所承擔的社會責任,更加影響著我國傳統電視新聞公信力的提升,使得編輯內容方面存在著嚴重的泛娛樂化問題。
現代化信息科技迅速發展,使得人們除了依靠電視、廣播、報紙等傳統媒體進行信息資源的獲取外,還可以通過手機、電腦以及平板等互聯網終端進行信息資源的獲取,極大地拓展了人們溝通交流的渠道,這就容易使得觀看電視的觀眾收視率正呈逐年降低的趨勢,并且傳統電視的傳播方式受到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得人們無法及時或隨意獲取信息資源,這就嚴重降低了觀眾的觀看感受。另外,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得人們生活節奏和工作壓力也逐漸加大,這就使得人們更加傾向于快節奏的碎片化閱讀,觀眾文化需求形式的變化也極大地沖擊到了我國傳統電視新聞的長效發展。
新媒體的快速發展,催生了一系列的媒體技術和平臺,使得人們獲取信息資源的渠道也在不斷拓展,人們也從傳統的信息的接受者逐漸轉變為了信息的生產者和傳播者,這就嚴重沖擊到了我國現有的媒體格局。然而在傳統電視新聞節目的制作中,編輯人員制需要依據自身的專業能力和判斷就能夠很好地完成工作,但在新媒體時代下人人都可以成為新聞信息的生產者和傳播者,這就大大增加了我國傳統電視新聞編輯的工作難度,新媒體的發展使得新聞信息的傳播已經從單向傳播轉變為了雙向傳播,這就表明了傳統的新聞編輯方式已經無法適用于現代化的媒體發展了,這就需要新聞編輯人員應明確市場環境對于編輯流程造成的影響,從而及時更新自身的編輯理念[1]。
一方面,傳統電視新聞采編模式較為單一化,新聞線索的收集渠道較少,相較于新媒體平臺而言,在新聞采編模式上,就具有明顯的落后性;另一方面,傳統的電視新聞編輯需要經過一定的生產制作流程才能進行報道發布,這就使得電視新聞的報道會滯后于新媒體平臺的信息傳播,從而嚴重影響了電視新聞的傳播的時效性,并且由于電視新聞節目需要依靠電視進行報道,在平臺和節目安排上,就明顯受到了傳統媒體報道模式的束縛,使得人們無法及時有效地獲取到相應的新聞信息。
內容作為電視新聞編輯工作中的關鍵性環節,為了更好地促進電視媒體的多元化發展,就需要注重創新思維,強化編輯內容的深度。電視新聞媒體作為我國主流媒體,具有重要的社會導向作用,在新聞報道深度方面也具有一定編輯優勢,一方面,編輯人員應注重新聞選題的創新發展。電視新聞是為大眾及時提供真實、有效信息的重要媒介,具有真實性、嚴謹性以及真實性地特點,作為黨和人民的喉舌,電視新聞的選題通常都是以時政新聞、國際要聞等方面的題材為主,固定式的選題不僅會讓觀眾感到審美疲勞,也容易降低觀眾的觀看熱情,為此,這就需要積極借鑒新媒體時代下媒體傳播的特點,豐富電視新聞的選題類型,在素材的收集上,應在選題范圍內深入挖掘,既要立足于國家大事,也要深入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中,從而標新立異,選定更為新穎的新聞選題[2];另一方面,應增強新聞報道的深度,在內容的編輯上,應充分發揮傳統電視新聞編輯的優勢,在充分尊重客觀事實的基礎上深入挖掘事件的背后,以更深層次的報道來激發觀眾的觀看熱情,注重新聞內容的原創性,從而既能有效地提高電視新聞的內容質量,又能更好地形成電視新聞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提高節目收視率。
傳統電視新聞的報道模式通常以主持人、字幕以及畫面等三方面組成,這就容易導致觀眾出現審美疲勞,而新媒體時代下,多元化表現形式的出現,為我國電視新聞編輯的優化發展提供了較大的便利,為此,編輯人員就應充分運用新媒體時代下的發展機遇,借助新媒體技術和平臺,逐漸轉變傳統固定化的新聞報道模式,可以通過邀請專家人士等進行現場直播連線、觀眾連線、電話連線、圖標展示以及運用現代化虛擬技術和3D技術等新媒體技術,來豐富電視新聞的表現形式,既能以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生動、有趣的互動性交流來吸引觀眾的眼球,又能使觀眾參與在節目的制作中,滿足觀眾的參與感,拉近電視節目與觀眾之間的距離,從而更好地加強電視新聞節目與觀眾之間的黏合度,提高電視節目的收視率[3]。
新媒體時代下,為媒體發展提供了多元化的傳播平臺,為此,就應充分利用新媒體時代下的發展機遇,完善平臺,營造出良好的編輯環境。一方面,當前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使得人們可以利用手機、電腦、平板等互聯網終端進行信息的查詢,這就使得傳統電視新聞也應積極拓展自身的傳播渠道,轉變傳統的以電視為主的報道模式,積極與相關的平臺合作,通過開通微博、微信、抖音等多元化的媒介平臺,從而更好地將優質的新聞內容進行傳播,增加電視新聞的曝光度,從而有效地突破時空的限制。另一方面,應注重優化電視平臺的報道傳播,電視作為電視新聞節目主要的傳播渠道,應針對性地制定不同時段、不同類型新聞節目的編輯方案,結合新聞節目自身的特點,優化編輯形式,通過采用連續性報道和互動性報道等方式,優化整體的電視節目編輯結構。
在新媒體時代下,人人都可以成為新聞的生產者和傳播者,這在一定程度上沖擊到了我國電視新聞的傳播影響力,也為我國電視新聞的多元化發展帶來了機遇,電視新聞編輯應充分利用新媒體時代交互性強的特征,將觀眾的社會觀點有效地融入電視新聞的編輯中,將受眾人群對于新聞的看法和見解融入電視新聞節目的編輯中,從而提高觀眾的參與感,促進電視新聞節目編輯的多元化發展。另外,社會大眾作為社會熱點事件的第一主體人,社會熱點事件的發生基本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這就可以充分利用群眾的力量,借助新媒體技術和平臺,對于生活中的熱點事件進行記錄和編輯,電視新聞則可以通過發展新聞線人、新聞熱線以及利用網絡資源等方式豐富電視節目編輯的新聞素材,從而不僅能夠有效地提高新聞節目的質量,加強與觀眾的交流與互動,還能更好地提高電視新聞編輯的時效性,促進電視新聞的長效發展。
總而言之,電視新聞作為我國傳統媒體行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傳統媒體行業中占據著主導地位,在新媒體時代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使得媒體行業之間的市場競爭壓力日益激烈,許多傳統媒體都已經逐漸被新興媒體所替代,因此,為了更好地提高電視新聞媒體在市場中的競爭力,就需要注重電視新聞編輯的多元化發展,結合當前我國媒體行業發展中面臨的挑戰,充分抓住時代發展的機遇,通過創新思維,強化編輯內容的深度、創新形式,優化新聞的編輯流程、完善平臺,營造良好的編輯環境以及加強互動,提高編輯報道的時效性等方面的措施,轉變傳統的電視新聞編輯理念,在保障電視新聞權威性和公信力的同時促進電視新聞編輯的創新發展,以更加多元化的表現形式來滿足人們個性化的新聞需求,從而更好地吸引觀眾的注意力,提高電視新聞節目的收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