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安 劉愛香
(1.寧陽縣實驗中學,山東 泰安 271400;2.寧陽縣第二十四中學,山東 泰安 271408)
初中學科與信息技術的融合已經成為當今時代人們越來越關注的重點,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二者的融合意義深遠,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另一個是豐富教育資源,接下來本文從兩個不同角度進行分析。
興趣是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關鍵詞因素,也是最活躍且最現實的一種心理因素。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感興趣才會產生較高的學習動力。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融合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對培養學生素質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2]。比如結合“班班通”這一平臺具體化了教學內容,教學重難點更突出。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可刺激學生聽覺、視覺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構建了活躍的課堂。班班通網絡技術的應用使傳統的滿堂灌教學方法得到改變,教師在課堂可直觀地給學生展示知識,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方面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有了信息技術的作用,各個班級的信息內容均可共同聯通,實現共享優質教育資源的目標。遠程教育為廣大班級開展教學活動提供了良好的平臺,且提供了優質的課程資源,教師可于相關教育平臺中獲得到更全面的教育資料。在這個多元的區域網絡中廣大教師可共享資源,也可以針對網絡上某個問題發表看法,互相取長補短,構建了多元的局域網,為實現資源貢獻奠定基礎。
教師的行動受到觀念影響。這就要求教師首先改變自身落后的教學內容呈現方法,改變落后的師生互動方法,改變落后的教學方法,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全面發展奠定良好基礎,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工作,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3]。其次,教師應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掌握熟練的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操作。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多樣化地呈現教學內容,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推動學生全面發展。最后,積極探索多媒體融合的教學方式,在教學中將教學媒體有效結合,為復雜抽象的問題增添趣味,化繁為簡。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獲得最大的教學效益。
多元教學方式的探索可從下面幾個方面進行:首先,發揮多媒體技術的輔助作用。多媒體課件具有諸多優勢,如呈現素材豐富、動畫形象等,有利于協調學生多種感官,使學生產生好奇、直觀、形象等感覺,更容易使學生產生情感共鳴,學生學習興趣更高。為此,筆者在教學中以教學內容為基礎合理設計教材內容的呈現方式,通過Web技術利用超鏈接的方式組織教學資源,豐富教學內容[4]。其次,創設多元學習平臺,給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空間。筆者借助了網絡平臺發布相關信息,增強對學生學習的了解,通過網絡互相溝通交流,及時給學生解答疑惑。學生可通過郵件、微信等與教師交流不懂的問題,給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空間,實現因人施教的目標,滿足了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要。如此,教師教學模式逐步發生改變,學生從傳統的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對學生發展產生有利影響。最后,發揮網絡信息平臺交互功能的作用進行多元互動學習。信息化快速發展背景下為教師利用網絡信息平臺給學生布置學習任務提供了方便。教師可通過網絡隨時給學生解答疑惑,又或者參與學生討論中,及時瀏覽學生在論壇上發布的信息,對學生學習進度和學習內容進行了解,之后針對性地指導學生。學生也可以在網站上發布自己的學習研究成果,又或者通過網絡交互功能討論相關知識點。
多樣化學習途徑的建立可從三個方面進行:首先,建立班級網絡學習空間。班級網絡學習空間的建立主要依賴于教育信息化公共平臺,以班級為主要單位構建。為此,筆者在教學中構建了網絡班級空間,重點強調小組之間協作與交流,為師生提供共同參與建設的個性教學互動協作空間和個性教學資源中心。其次,建立主體學習網站。以課程改革標準建立主體學習網,結合教學內容發布并上傳和下載網絡資源,這是實現共享教學資源的重要途徑。建立該網站為師生搭建了溝通交流的平臺,強化師生互動、教與學的互動,教學模式發生較大改變且創新性較強,學生產生較高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在合作、探究、自主學習中高效學習。最后,發揮“云計算”環境實現翻轉學習。“云計算”環境的翻轉課堂的構建有利于學生內化和吸收課堂知識,創新了教學模式,使傳統教學模式被翻轉,突出學生課堂中心地位,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境。
綜上,初中學科應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學習環境,學生在學習中自主觀察、反思、觀察、推理等,學習方式發生較大改變。因此,初中學科教學中教師將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融合在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方面具有深遠的意義,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