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理工大學語言文化學院,天津 300384)
教育模式的限制使得互動式教學成了英語教學中的瓶頸[1]。英語教師追求打造“輕負擔”“高質量”的課堂,為學生初中階段的英語學習打好基礎,為學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的發展創造條件。但就目前初中英語課堂的現狀來說,普遍存在互動內容貧乏、形式單一、學生互動有效性低、參與度低、反饋缺失。為了突破這一瓶頸,本文提出了以提升教學效率為重點,以優化互動為中心的雙向互動式教學模式。
英語互動式教學模式(interactive teaching model)是一種“教”與“學”之間相互促進,有序發展的整體性活動[2]。通過教師主導施教,學生主體認知的和諧師生、生生、主體與中介、人與環境互動,通過互動產生教學共振,從而實現提升教學效果與效率的教學模式。其基本的方法包括:1.啟動。實施對象-教師。作用評估-互動的前提;2.感悟。實施對象-學生。作用評估-互動的基礎;3.活動。實施對象-小組。作用評估-互動的主體。4.交流。實施對象-組際。作用評估-互動的關鍵。5.展示。實施對象-師生。作用評估-互動的評價。
包括教師對教材的分析、整體把握、學情分析等課前準備;以及學生的合理分組,遵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對學生進行分組。還需要設定組規,即學生小組討論合作契約,明紀律,定目標。
教師通過對教材的分析,合理地創設問題、情感等情境。
包括組內合作與組間合作。組內討論學習:在教師的引導下實現組內討論,組員共同探索,初步形成共識。組間互動教學:由學生就既定的問題向其他組提問,輪流擔任“傾聽者”和“展示者”的角色,由教師進行適當的引導和提問。
采取小組評價、反思小結、教師評價與表揚等方式總結評價課堂教學過程。
教師引思即整個課堂的導入環節,涉及了準備與情境創設流程。導入環節的功能主要為引導學生對新知產生興趣,明確重點,有目的的學習。因此,教師要在開展教學之前理解所要教學的內容,通過不同的方式搜集信息,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自主參與課堂教學,降低教學難度。例如在教學七年級下冊 Unit 10 I’d like some noodles.的過程中,筆者創造了“過生日”的教學情境,通過播放一段過生日的視頻,讓學生回憶自己過生日的場景。引導學生講述過生日時的食物和感受,然后提出問題:“Do you know about the food tradition of China/around the world?”。
分享經歷式的引思能夠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使得互動交流廣泛而深入,教師應恰當、適時地提出一些廣泛、有深度、可互動的問題,促進學生發散思維,主動融入課堂。
學生探索的要素為“教師引導為基礎”,學生主動、記得思考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總結規律為目標[3]。要求教師能夠擅于引導學生觀察、思考、討論,從而提升學生的求知欲。例如,在教學九年級Unit 2 Section A 3a Full Moon,Full Feelings時在教師引思后提出問題“What story is the reading out?”,并要求學生通過閱讀總結文章的“general idea”。在此基礎上提出生層次的問題幫助學生內化、吸收知識點。
Without looking at the passage,complete the sentences.
(1)The story of Chang’e is one of many t_folk stories.
(2)People like to a_ the full moon on the Mid-Autumn night.
(3)How Yi l_ out fruits and desserts in the garden.
在學生嘗試填空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引導其依據上下文來猜測生詞的意思,從而提升學生依據上下文猜測單詞的能力,以便在中考英語試題中遇到類似的題目能夠舉一反三。
課堂交流互動是互動式教學模式的核心,一方面要檢驗教學效果,另一方面要對教學內容進行鞏固與拓展。所以在設計練習和活動時應緊貼教材,并針對全體學生,從而調動學生的互動積極性,發散思維、豐富情感、內化知識。需要強調的是課堂互動要遵循學生主體、教師主導、全體參與等原則。
實際交流互動等方式有很多,例如針對文章主旨進行辯論,再如對課文進行敘述等。在教學八年級下冊Unit 1 Section A 3a Bus Driver and Passengers Save an Old Man.時筆者組織全體學生進行了一場辯論賽。將學生分為“男生組”和“女生組”進行主題辯論。男生組:We should help the man lying on the road.女生組:We shouldn't help the man lying on the road.教師在辯論賽中可以為兩組學生提供一定的幫助,并給予適當的引導和鼓勵,在辯論結束后進行總結與獎勵。通過辯論能夠加深學生理解所學知識,同時能夠鍛煉學生的口語交流能力。
互動式教學模式的主線為“啟動”聯動“動能”,主體為學生的探索活動,主導為教師的點撥活動。旨在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教學過程中通過動腦輻射到動手、動筆等多方位的互動。主張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思考時間與空間,強調探討、交流、提問、互動教學,讓學生自己發現知識、熱愛學習、學會學習、善于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