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麗芬
(河南護理職業學院,河南 安陽 455000)
數字技術與互聯網技術的崛起對人們的思想意識和行為方式等產生了影響,從而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推動全球文化的發展。現如今我國社會已經全面地走進了網絡新媒體時代當中,給高校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和高校帶來了一定的影響。高校學生是互聯網接觸最多的群體之一,很多學生對于互聯網都非常依賴。在這種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想要得到新的創新和改革,就需要順應“互聯網+”時代發展的特點。如何在新媒體時代下去應對高校影響,牢牢把握高校安全的話語權,從而加強高校安全教育引導和監管,增強社會主義在大學生中的引領力,確保黨始終把握高校工作領導權和話語權,是當下高校教育的主要思考問題。
在網絡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的區別就是信息的傳播方式發生了改變,實現了信息傳統和資源整合,并且實現圖文結合,把電視和報紙以及網絡結合到一起。由此可見,網絡新媒體的內容更新速度變得更快,傳播速度也變得更快,是一種影響力比較強的新型媒體。數字傳輸和復雜的通信技術取代了傳統媒體的播放媒介,打破了傳統媒體對人們生活的壟斷,形成了一種更加生動、更加有影響力的傳播媒介,使得傳播更加的生動和形象,使得高校教育更具有開放性和參與性,使得傳播陣地也更加廣泛。
網絡新媒體時代為學生的學習和三觀養成提供了開放性的教育資源。第一,在互聯網時代下,教育資源和知識來源變得越來越多元化,然而網絡新媒體具有一定的共享性和開放性。所以,大學生可以去網絡搜集一些資源,實現信息整合,進而為高校學生提供更多的資源。第二,網絡新媒體還具有一定的交互性,大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平臺進行互動,與他人進行思想碰撞。在這個過程當中,大學生在網絡上獲取的信息都是正向信息,可以幫助大學生形成良好的價值觀。第三,網絡新媒體還在一定程度上為學生提供了個性化的信息接受方法。網絡傳遞打破了傳統媒體的時間控制和空間限制,可以隨時隨地去接收正向信息,從而引導大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和傳統媒體相對比,網絡新媒體還具有一定的兼容性。也就是說網絡新媒體當中不僅有正面的信息,同時還在傳播一些負面信息,這些負面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大學生三觀的養成。第一,高校大學生的價值觀和思維方式也沒有完全形成,所以對于一些信息的辨識能力還存在一定的欠缺,很難去獨立抵抗負面新聞的沖擊力。第二,我國政府部門和法治部門建立的網絡傳播機制不夠完善也不夠嚴謹。同時,網絡進行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和虛擬性,但是這些特點也在一定程度上對當代大學生教育產生了不好的影響。當前,網絡技術發展比較快,但是我國的網絡信息有很多不良信息的傳播,導致了一些低俗的信息和言論侵蝕了大學生的主流認同,對高校安全產生了很大的負面影響。
從新媒體對高校的主流來看,它的內容相對來說比較豐富,傳遞速度比較快,從而促進學生主動地接受信息和傳播信息,提高自己的質疑能力,實現自我表達能力,不再受主流意識的影響和灌輸,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高校主流意識教育的難度。當下大學生正處于三觀養成的主要階段,所以他們的理性判斷力并不是很高。容易導致大學生的價值觀和自己的實際選擇產生了沖突,導致了學生的主流意識和價值觀出現了動搖,從而也增加高校主流教育難度。
目前,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主要階段,我國的政治、經濟以及文化等方面都發生了一定的變化。社會和經濟的發展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人們的思想價值。當前,網絡上出現一些不利言論,這些言論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高校意識,分散了高校的整合力。在網絡新媒體的環境下,出現了一些不文明的現象和事件,這些事件在升級發酵之后就會影響到學生的三觀。在這種情況下,一些不良社會組織就會借助新媒體的力量去對學生的思想進行一些錯誤的引導,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剝削高校主流意識的話語權。學校需要正確地去引導學生如何利用網絡信息,如何選擇網絡信息,而不是運用網絡去獲取和發布不利于社會和諧發展的信息。
想要提高高校教育網絡安全首先就要為學生提供一個干凈的網絡平臺,教育學生學會辨識信息,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學生要健康地利用網絡平臺,并且一旦發生學生沉迷于網絡,或者有什么其他的問題,要及時地進行教育引導去幫助他們。但是單單只靠學校的網絡管理隊伍遠遠不夠,這只能對校園網進行管理。然而學生可以通過很多其他渠道去接觸網絡,這些工作就超過了校內網教師的管理范圍。所以當下之急是需要提高學生的網絡意識安全,讓學生可以認識到什么是錯誤的信息。
良好的道德觀可以幫助學生時刻約束自己的言行舉止,讓學生清楚地明白不可以做危害社會治安的事情。在護理倫理中,主張“醫者仁心”的道德情懷。意思就是醫護人員應該具有仁愛之心,奉獻精神,不能只考慮自己的利益不考慮其他人的利益,醫護人員時刻需要把患者的利益和國家的利益放在自己的利益前面。隨著網絡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很多負面文化和信息對大學生的三觀產生了影響。護理倫理融合高校教育當中,可以培養學生的社會價值觀,幫助學生構建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在畢業之后即使受到外界的誘惑也可以鎮定自若。并且護理倫理當中融入很多中國傳統文化之道,而且主張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精神,愛國主義精神是每個公民需要具有的基本素養。愛國主義精神在每個階段的思政課程教學中都會涉及到。把護理倫理融入到高校教育和網絡意識培訓當中,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三觀,還可以提高學生在虛擬網絡陣地的道德意識,明白是非黑白,從而實現網絡意識安全。
當下網絡媒體發展比較迅猛,社會思想和價值觀也變得越來越多,提高高校意識安全成為高校發展的主要內容。在日常教學當中,高校需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黨組織活動當中,融入課堂教學和教師的工作當中,讓他們了解到社會主義價值觀的核心,并從他們的行為當中體現出來,達到言傳身教的效果。另外,需要定期對教師的內心進行教育,讓他們從內心當中去認同這種主流價值觀,分清楚網絡當中的正面新聞和負面新聞,抵御這些雜念。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核心和靈魂,所以,教師需要引導學生站在民族發展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讓學生去開闊眼界,為我們的社會和諧發展作出貢獻。
“媒介素養”指的媒介的認知能力等。媒介素養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是隨著媒介受眾的經驗以及國家的政策變化而變化的。隨著網絡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人們可以隨意在網上發布一些信息,但是這些信息質量參差不齊,這就要求高校在日常教育教學當中提高學生的媒介素養,以及他們對媒介的控制能力,教會他們如何正確地去接觸、辨別媒介信息。
校內網絡管理隊伍的主要工作就是對外部傳輸的信息進行審核,只有審核通過的信息才能在校園網當中展示。如果出現了錯誤的信息,那么這些信息可能會被發布到校園網上,并對學生的思想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所以為了保證校園網所發布的信息的正面性,構建校園網絡管理隊伍必不可少。構建高校隊伍需要做好以下兩項工作,首先,需要篩選校園網的管理人員,為高校建立一支高素質的網絡管理隊伍,其隊伍當中的每一位人員都需要具有很強的信息識別能力。第二,需要加強隊伍素質教育。網絡信息錯綜復雜,想要全面的去排除掉錯誤信息,需要加強校內網絡管理隊伍的綜合素養。
綜上所述,網絡新媒體發展迅速,互動性也更強,大學生求新求異心理強烈,網絡新媒體實時性、互動性、快捷性、新奇性,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大學生的群體參與媒介傳播的主動性。如何引導學生正確運用網絡是一項比較復雜和艱巨的任務,高校全體師生需要做好長期的戰斗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