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 瑾
(菏澤市烈士陵園,山東 菏澤 274000)
烈士陵園是由國家或地方政府出資設立的大型墓地園林。烈士陵園中對于檔案管理的目的在于更好地保存各位烈士在抗戰中的有關事跡,為后人留下更多寶貴的紀念資料,其中囊括了各類影像資料、文獻資料與有關物品等。烈士檔案中蘊含了深厚的愛國主義精神,尤其是紅色檔案資料最為突出。因此,要加強對烈士陵園檔案管理的重視,對檔案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問題加以改善,充分發揮出烈士陵園檔案的作用,為推進我國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提供助力。
烈士陵園作為緬懷先烈的重要場所,是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最佳場地。烈士檔案經過了時間的長期洗禮,匯集了革命志士各方面的思想文化與高尚情操,這些烈士的革命精神為檔案賦予了更為特殊的含義[1]。烈士檔案中真實記錄了中國近代史與現代史的曲折發展。烈士陵園檔案的管理對于弘揚烈士精神,傳播紅色文化,實現青少年的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與國際主義教育都有著重要意義。
烈士檔案中多是某段時期為國家與人民奮斗犧牲的人物有關活動事跡,對于我國黨史的社會環境能有一個真實的展現。此外,烈士檔案的有關物品也能作為當時的社會發展情況與生產力情況的重要考察依據。通過烈士檔案中的各類實物,能夠對當時社會歷史、經濟與文化等多方面展開了解。因此,加強對烈士檔案的管理整編工作對于歷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有著重大意義。
烈士檔案的管理使我國教育工作獲得了有效的教育依據,豐富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加強對青少年民族精神與道德精神的培養[2]。此外,在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環境中,烈士檔案對于加強人們的思想道德認識,提升對社會發展的奉獻意識以及對人民的服務意識都有著重要作用。對于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的“四個自信”具有重要意義。
當前我國對于烈士檔案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較差,將烈士檔案管理視為簡單的檔案管理工作。對于多數烈士檔案管理工作者而言,只要確保烈士檔案不會遭到遺失與缺損就算完成了工作任務,其主要工作內容就是對檔案進行抄寫與保管,只要保證檔案能夠正常的外調、查檔,不受到損壞、丟失或泄露,便是充分盡到工作職責[3]。但事實上,烈士檔案不同于機關文書或人事檔案,其不僅要保證能夠得到長期保存,更要對檔案使用的有效性提供保障。由于烈士檔案的構成相對較為復雜,其中在管理與使用上兼具獨特性,引出需要加強有關工作人員對其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對烈士檔案實行更加專業的檔案管理工作。
烈士陵園檔案的管理工作具有極強的專業性,因此,烈士檔案管理人員不僅要有杰出的檔案管理能力,同時,還要具備豐富的文史知識。在信息化的時代背景下,烈士陵園檔案管理人員還需要具備一定的計算機操作能力,通過計算機實現信息化辦公。但當前在烈士檔案管理上的實際情況是,多數烈士檔案管理人員不具備相關綜合素質,尤其是部分上了年齡的管理人員,對于計算機的使用并不熟悉,難以實現信息化辦公需求,對烈士陵園檔案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帶來了嚴重影響,因此,烈士檔案管理人員的綜合素養有待進一步提升的必要。
我國烈士陵園檔案中包含有眾多干預烈士的影像、圖片等資料,而多數陵園的檔案館在開展檔案管理工作的過程中,工作重點更傾向于對烈士檔案保存方案的優化與綜合檔案的建設,對于烈士檔案的特色建設較為缺乏,難以充分展現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紅色事跡,導致烈士檔案管理中缺乏具有地方特色的創新。
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是烈士檔案所具備的特點,其中所包含的不僅有烈士的生平事跡,還有各種各樣的烈士遺物,其中部分還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在烈士陵園對烈士檔案的保存中存在著部分實物檔案,這些實物檔案多是烈士事跡、家書家信等紙質檔案,而紙質檔案材料在時間的侵蝕下會逐漸破損、霉變,是烈士檔案管理中需要重點搶救保護的對象[4]。此外,還存在著部分流失檔案資料不完整的問題,像是烈士準確的出生日期、任職時期、入伍時間等。而對于實物檔案價值認識的缺失,部分烈士家屬甚至會對烈士所獲榮譽勛章進行變賣,對于烈士所遺留下的書信予以焚燒或丟棄處理,為烈士檔案內容的收集、整理等工作增添了難度,需要有關法律規章制度的出臺給予約束。
檔案對于任何單位來說都是極為重要的信息資源,對于烈士陵園而言,面對眾多具有珍藏價值的重要歷史新資料的烈士檔案,其實行檔案管理工作就顯得更加重要了。烈士陵園檔案管理工作的投入對于社會發展而言有著重要的價值與意義。因此,烈士陵園的檔案管理工作人員需要轉變思想認識,加強對檔案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給予烈士檔案管理工作更多資金與人才上的投入,定期對烈士檔案的數量與保管情況進行檢查登記,對檔案資料庫的溫度與濕度加以調控,定期對庫房開展清掃、消毒工作,并開展安全檢查工作,使檔案管理的制度建設與基礎設施建設能夠得到更加科學合理的完善。
信息化的檔案管理工作將是今后檔案管理工作的發展趨勢,計算機信息技術為檔案管理工作帶來的便捷性與準確性都是傳統的人工管理方式難以相比的。因此,烈士陵園需要加強對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工作的重視,借助互聯網與信息技術建立烈士檔案數據庫,通過計算機來對烈士檔案實行收集、歸類與查找工作,對各類檔案資料都實行電子備案,以便進行信息化管理工作。三庫分離技術是當前檔案信息管理系統中常用的一種數據庫設計技術,能夠有效實現電子檔案的長期保存,將信息分別儲存在管理庫、核心庫與利用庫還能有效提升數據庫的使用效率,保障了檔案信息的安全性。此外,還需要做好烈士陵園檔案信息數據庫的更新維護工作,將管理系統的信息化建設同檔案管理工作的實際需求相結合,使檔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得到有效提升。通過建立烈士陵園內部檔案信息數據庫,在實現檔案高效管理的同時,為園區工作人員對檔案信息的查閱提供便利,充分發揮出了檔案工作對于園區管理建設的服務作用。
烈士檔案管理的工作責任重大,所涉及的工作內容與工作范圍較多較大,并且具有極強的操作性與專業性,要求工作人員需要具備較高的業務能力與綜合素養。因此,加強烈士檔案管理工作人員的綜合素養就很有必要了。從選人起就要加強對烈士檔案管理資質的審查,鼓勵更多具有高素質的高校人才參與到烈士陵園的檔案工作中來,以此提升烈士檔案管理隊伍的綜合素養水平。對于現任的烈士檔案管理工作人員要加以專業的培訓,有效提升他們的業務水平與專業素養,同時,要加強對信息化管理能力的培養,以此實現烈士陵園檔案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依據《檔案法》的相關規定,退役軍人事務局成為了烈士檔案的主管部門,因此,需要退役軍人事務局對烈士檔案的管理標準作出進一步的細化,并將改善過的管理標準落實到烈士檔案的日常管理工作當中去[5]。檔案局與民政部門可以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檔案局負責對烈士的檔案資料進行收集,將收集后的檔案資料交付于民政部門保管。此外,還需要加強政府各部門與陵園等多方之間的合作,由檔案部牽頭開展烈士墓地的檔案制作,對烈士墓碑與檔案信息的保存地點進行記錄,最終制作成電子資料,構建成便于各有單位查閱的檔案管理系統,如圖2所示。陵園方面也要對烈士檔案資料的完整性展開定期巡查工作,對于存在缺損的檔案資料及時采取有效的修復措施。在文物接入庫前,需要對檔案進行案卷質量的檢查工作,并按照有關規范與要求對照片資料進行整理歸檔工作。
烈士檔案中包含了烈士生前各類社會活動行為所留下的痕跡,是各類烈士資料的整合。其中所承載的革命烈士的生平事跡是開展愛國主義教育中的重要內容,因此,烈士檔案不僅是我國革命精神的重要載體之一,更是我國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加強烈士檔案的管理工作是一項需要不斷實踐探索的長期任務,在促進烈士檔案管理工作良好發展的同時,也為烈士檔案的管理質量帶來了顯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