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 媛
(鄧小平圖書館,四川 廣安 638000)
閱讀是人類獲取知識與信息、傳承文化、創造文明社會的根本途徑,是一種普遍的文化現象。21世紀以來,我們逐漸進入知識信息化時代,閱讀成為現代社會提升國民素質、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公共圖書館因其公益性、服務性優勢,是推動全民閱讀的重要力量,是全面構建公共閱讀服務體系的關鍵環節,是我國公共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因此,公共圖書館在“全民閱讀”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所謂“全民閱讀”,就是在和諧、民主、平等社會中,保障公民平等閱讀權的制度性安排,以及為實現這一目標所開展的一切社會實踐活動。具體來說,可以由三個層面來概括。從社會理念層面來看,閱讀是公民的一項基本文化權利,每一個公民都具有平等的閱讀權,“全民閱讀”是一種社會理想與追求,要求人人都讀書,使讀書成為每個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從社會制度層面來看,“全民閱讀”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為實現公民平等閱讀權所做的制度性安排,如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的構筑等。從社會實踐層面來看,就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為保障公民平等的閱讀權所開展的一系列實踐活動。
“全民閱讀”作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是現代民主制度的產物,也是現代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與內在要求。“全民閱讀”作為一項社會實踐活動,是在社會理想與追求、社會理念與制度支持下開展的,以充分發揮經濟、政治、科技、教育、文化等的國家力量,切實保障公民的閱讀平等權,促進公民全面發展,從而提升國民綜合素質,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
一個民族的閱讀水平是一個民族精神境界的標志,倡導和推廣“全民閱讀”對提高公民的綜合素質、提升一個民族的境界、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是有利于提升公民的綜合素質。閱讀是公民獲取知識與信息、提高學習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提升公民人文素養、生命素養的重要途徑,是樹立終身學習理念的關鍵環節。二是有利于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構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體系。書籍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載體。通過閱讀,我們可以繼承和發展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提高中華民族的精神境界,構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體系。三是有利于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增強國家綜合實力。國民閱讀力越大,國家文化軟實力就越強,由于文化反作用于經濟,優秀的文化能夠促進經濟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因此,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國民閱讀力的大小。四是有利于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知識就是力量,而且知識給人以幸福快樂。也就是說,“全民閱讀”有利于提高國民的幸福指數,培育誰注意和諧文化,促進社會和諧發展。五是有利于保障每一個公民的基本文化權利。閱讀平等權是公民擁有的最基本的文化權利,是一個人全面發展的基礎。
公共圖書館是人類社會文明發展的產物,由國家中央或地方政府管理、資助與支持的免費為社會公民服務的圖書館。公共圖書館具有免費向全民開放、經費源于地方政府機構稅收及依法經營三個基本特征。
“全民閱讀”的倡導與推廣,促進了我國社會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公共閱讀服務體系與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的發展。實質上,公共閱讀服務體系與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是同一種事物的兩種不同說法,是社會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所謂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就是由政府舉辦的、非營利性的搜集與傳遞文獻資料,是保障社會大眾基本文化權利,向公民提供綜合圖書館服務的體系。公共圖書館所提供的綜合服務就是公共閱讀服務,其主要任務就是有效配置公共閱讀資源,向公民提供閱讀產品、閱讀服務、閱讀場所與設施。因此,公共閱讀服務體系就是以保障公民平等閱讀權為目的而建立的一系列閱讀產品與服務、閱讀場所與指導等的制度總稱。
公共圖書館的性質及其基本特征,決定了公共圖書館在“全民閱讀”中的作用。因此,這里首先探討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的基本特性。從公共圖書館的本質屬性來看,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具有社會意識形態性、公共性、公益性、均等性等基本特征;從形成的系統網絡體系的本質屬性來看,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由具有開放性、創新性與共享性[1]。
第一,具有公益性。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的本質就是向社會大眾提供公共閱讀服務的綜合系統。免費服務是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公益性的具體體現,如免費借閱文獻、免費參加讀者活動、免費聽專家講座等。公益性是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最基本、最本質的特征。
第二,具有均等性。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是以“普遍均等服務”為目標的,因此,均等性是其最重要的特征。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是為保障全民最基本的文化權利而建立的,任何公民都能擁有公共閱讀服務,都享有平等閱讀權。
第三,具有公共性。公共性是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的核心特征。具體來說,就是公共圖書館的所有文獻資源、閱讀服務等都是面向社會大眾的,其主體是公共機構而非私人機構,其目的也是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需要。
第四,具有開放性。公共圖書館是面向全社會開放的公共文化部門,館藏多數文獻資源都是開放的,任何公民無須證件或手續直接進入借閱書籍或期刊。再者,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本身就具有開放性,它系統地吸收、整合各大公共圖書館的資源,以充分發揮公共閱讀服務體系的重要作用。
第五,具有共享性。由于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集中各大圖書館優勢擴展閱讀服務,大大增強了文獻資源與閱讀服務的共享性,有利于節約成本,向國民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第六,具有創新性。21世紀以來,為真正實現全民閱讀的目標,必須通過創新思維與創新理念來構建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比如,創新公共圖書館服務觀念,建立公共圖書館創新服務與管理機制,創新發展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的技術等等。
公共圖書館及其服務體系對促進“全民閱讀”、提高國民素質、增進社會和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主要表現在制度、理念、社會與實踐四個層面[2]。
公共圖書館最早發源于古羅馬時期,但是,公共圖書館立法制度是伴隨西方近代民主制度的確立而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最早產生公共圖書館并實施公共圖書館立法制度的國家是英美兩國。而民主制度的確立和發展也是以有文化的公民為基礎的。
因此,公共圖書館是民主制度的產物,也是促進民主制度確立與發展的關鍵。公共圖書館立法,以保障公民平等閱讀權為出發點、落腳點,是一個國家或地區所做出的一種制度安排。公共圖書館依法經營,由政府財政資助,是一種向社會公眾提供閱讀服務的公共物品。通過政府以財政資助和公共立法等方式發展,是政府向社會提供的一種公共物品。公共物品的性質主要表現在:具有公共性,由政府稅收資助,社會公眾共同擁有;具有公益性,“取之于民,用于民”,免費閱讀服務;具有全民性全民性,以所有公民為服務對象。
公共圖書館立法制度的確立,為公民平等獲取知識與信息、提升自身綜合素質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維護了公民的基本文化權利,還促進了我國社會主義民主制度的不斷完善與發展。因此,公共圖書館立法制度的普及,與義務教育制度的推廣一樣,在開啟民智、維護民權、改善民生與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等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公共圖書館也成為促進現代社會發展的一大基石。
每個公民都享有平等的閱讀服務權利,這是由公共圖書館的基本性質所決定的。“普遍均等服務”是世界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的核心理念,是公共閱讀服務體系的最終目標。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的《公共圖書館宣言》中,明確指出,把“普遍均等服務”作為公共圖書館最核心的服務理念,也是公共圖書館服務的最終目標。世界上所有的公共圖書館都以“公共、開放、共享”為服務理念,倡導和推廣“全民閱讀”。
實質上,“普遍均等服務”是公共圖書館“全民閱讀”理念的具體表現,閱讀權則是“全民閱讀”最核心的內容。我們都知道,推廣義務教育的目的是提升國民的基本文化素質,是讓每位公民都具有基本的識字和閱讀能力;那么公共圖書館所提供的平等服務、免費服務等,則是為公民提供平等閱讀權的保障,讓每位具有基本素質的公民都能平等享有公共閱讀服務。
公共圖書館不僅是“全民閱讀”理念的積極倡導者,也是“全民閱讀”理念的積極踐行者,還是構筑公共閱讀服務體系的關鍵環節。21世紀是知識信息化時代,“全民閱讀”逐漸成為新時代的風向標,公共圖書館功不可沒,是推動“全民閱讀”的中堅力量,是我國實施“全民閱讀”戰略的重要基地。
一是公共圖書館是“全民閱讀”的重要基地。公共圖書館具有豐富的文獻資源,具有舒適的、溫馨的閱讀環境,具有良好的閱讀服務設施等,這一切使公共圖書館成為社會大眾身邊沒有圍墻的大學,是社會大眾終身學習的理想場所。
二是公共圖書館是國家實施“全民閱讀”戰略的重要陣地。為提升國民基本素質,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我國相繼出臺了一系列具有普惠性的公共文化政策,以及制定了一整套系統的公共文化工程計劃。“全民閱讀”一度提上議程,如“兩館一站”即縣、市、區的圖書館、文化館和鄉鎮街道的綜合文化站建設,“文化三館” 即美術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免費開放等,都是以“全民閱讀”為核心目的。還有,公共圖書館在“農家書屋”“農村文化大院”建設中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是公共圖書館也是“全民閱讀”活動的重要組織者和推廣者。自“世界讀書日”設立以來,世界上所有公共圖書館都會在這一天前后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以激發社會大眾的讀書興趣,使社會大眾對讀書一直褒有熱情。從以“知識工程”“全民閱讀工程”實施以來,全國各地公共圖書館積極利用世界讀書日、全民讀書月、圖書館服務宣傳周、全民閱讀節等活動平臺,積極開展讀者活動、講座、展覽、征文、捐書贈書等多種形式的閱讀活動。因此,公共圖書館成為“全民閱讀”的組織者與實施者。
一是公共圖書館是“全民閱讀”活動的引導者。要想順利開展“全民閱讀”推廣活動,公共圖書館作為最重要聯系紐帶,應積極與政府主管部門、出版社溝通聯系,積極與民間閱讀團體是建立閱讀推廣合作關系,以構建“全民閱讀”推廣活動體系。公共圖書館完全充分發揮其紐帶、橋梁作用,將自身作為“全民閱讀”推廣活動的積極引導者,自身定位為全民閱讀推廣活動的引導者,以積極貫徹實施政府部門的方針政策。根據國外公共圖書館服務建設的經驗,我國公共圖書館應把民間閱讀活動作為主要培育與管理的方向[3]。
二是公共圖書館是“全民閱讀”活動的指導者。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通訊與網絡技術得以迅猛發展,網絡閱讀逐漸盛行。網絡閱讀是一把雙刃劍,對青少年而言,極易誤入歧途,迷失人生的方向,閱讀膚淺、低俗等等。因此,對未成年人應給予正確的指導,公共圖書館也就承擔起指導少兒閱讀的責任與使命[4]。
而且,公共圖書館本身就有閱讀指導服務,如推薦書目、專題書架、推薦閱讀材料、個性化服務,如針對讀者個人的需求,給予合理化閱讀建議。公共圖書館指導閱讀的方式多樣化,通過閱讀書目的推薦,指導讀者有計劃、有目的地閱讀;通過組織一系列閱讀活動如專家講座、詩歌朗誦等,以增強讀者的閱讀理解力。
倡導和推廣“全面閱讀”,有利于提升國民素質,有利于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有利于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權利,有利于促進現代社會和諧發展。而公共圖書館因其公共性、公益性、均等性等特性,在理念、制度、社會與實踐層面,對促進“全民閱讀”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