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紅
中藥材川芎為傘形科植物川芎的干燥根莖,川芎多生長在氣候溫和的地區,道地產地為四川[1],在貴州、云南、廣西等省份也有分布,是臨床中常用的中藥材,具有祛風止痛、行氣活血的功效。臨床上通過對川芎鑒定分析及臨床應用效果研究,使其更好地為臨床服務,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合理用藥。
1.1 性狀鑒定川芎的根莖呈現出不規則的結節狀拳形團塊,直徑2~6 cm,表面呈現黃褐色,表皮褶皺粗糙,存在多處隆起的輪節,在根莖的頂端有圓形凹陷,在輪節和下側有數量較多的瘤狀根痕[2]。本身質地堅硬不容易折斷,折斷后斷面呈現灰黃色或黃白色,可見波狀環紋形成層,與表面紋理相互呼應,并分散存在黃棕色油室。香氣濃郁,味辛、苦,有麻舌感后略有甜味。川芎切片的個頭較大,質地堅實,斷面為黃白色,香氣濃烈為佳[3]。
1.2 顯微鑒定橫切面:在顯微鏡觀察下,木栓層為扁平木栓細胞;皮層相對狹窄,細胞切向較延長,散有根跡管束,成層較明顯;韌皮部分布較寬廣,可見篩管群散列[4];形成層由不規則或呈波狀的多角形構成;木質部導管多以單列,也有以V形排列,存在木纖維束;髓部較大;在川芎薄壁組織內存在諸多油室,直徑在200 μm左右,細胞中可見淀粉粒或草酸鈣晶體[5]。粉末:在顯微鏡下顏色為黃棕色,木栓細胞顏色更深,呈現長方形或多角形,有多重層疊情況,細胞壁較薄,呈現細波狀彎曲[6];草酸鈣結晶直徑在20 μm左右;木纖維多呈現棱形,直徑在16~44 μm,長度為112~360 μm,細胞腔較寬,存在孔溝或紋溝;導管為網紋、螺紋、緣紋、梯紋;多為破碎油室,可見數量較多的油滴;淀粉粒較多,單粒淀粉多為腎形、長圓形、類圓形、卵圓形,長度為21 μm,直徑為16 μm,多呈現條狀或點狀,少量可呈現交叉狀,也有2~4粒組成的復粒[7]。
1.3 理化鑒定取川芎粉末1 g加入乙醚20 ml,加熱回流1 h后過濾,濾液揮發,剩余殘渣用醋酸乙酯溶解作為供試品。另取對照藥材粉末,方法相同,制成對照溶液[8]。在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吸取供試品和對照組品溶液1 μl,展開劑為正己烷-醋酸乙酯比例為9∶1,展開、取出、晾干,在紫外燈(365 nm)下觀察,對照品和供試品色譜是否有相同熒光斑點。
1.4 不同產地的鑒別川芎的采摘日期多為夏秋兩個季節,川芎的普遍生長周期為280 d[9],不同產地的川芎在采摘日期上存在差別,四川產川芎采摘時節為5月中下旬;江西產撫芎采摘時節為小暑過后;云南貴州產云芎采摘時節為9~10月份;吉林產東芎采摘時節9~10月末。采摘后的川芎需要經過凈選工藝才能儲存和使用,根據性狀可對不同產地的川芎進行鑒別,性狀鑒別的不同,川芎斷面為黃褐色、表面有凸起的輪節,質地較堅實;撫芎斷面為類白色,有殘留根[10];云芎斷面為黃紫色,存在凸起疣狀;東芎斷面為灰褐色,表明有明顯隆起輪節。川芎主要成分包括阿魏酸、川芎嗪、丁基苯酞、藁本內酯等,采用生物化學分析法薄層鑒別,研究顯示丁基苯酞撫芎含量最高,藁本內酯川芎含量最高,阿魏酸東芎含量最高。
川芎的主要成分可以治療心血管系統疾病,例如川芎膠囊主要成分為川芎和赤芍,臨床用于治療心血管疾病,能夠明顯改善冠心病、心絞痛、心臟介入手術患者的心功能;清眩降壓湯的主要成分為川芎,能夠有效治療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可有效降低患者血壓;川芎提取物中富含阿魏酸,其可有效拮抗血小板聚集,川芎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液黏稠情況,改善血液黏稠度;川芎所含的有效成分,作用于大鼠模型上,對大鼠平滑肌起到收縮作用。另外相關研究證實[11],川芎還能擴張血管,尤其對擴張冠狀動脈作用尤為顯著,能夠有效增加下肢血流量、腦動脈流量,另外還有相關研究顯示川芎的有效成分在治療炎癥反應、驚厥、輻射、肺纖維化上均有明顯效果。
川芎入藥多為生品,未經炮制的川芎活血止痛效果更佳。歷代醫書藥典中指出,川芎為血中之氣藥,具有上達中開下通作用,在入藥的中藥方劑中多以君藥出現。川芎入藥的經典成方經現代制藥技術改良的中成藥速效救心丸和烏雞白鳳丸均為臨床中常用藥物,速效救心丸對于治療冠心病、心絞痛有良好效果,而烏雞白鳳丸治療月經不調有明顯療效[12]。在諸多古代名方中均有川芎的存在,日常搭配多以防風、當歸為主,川芎炮制后的藥效因炮制方法不同而存在差異,酒炙后的川芎更能增加化瘀、止痛、通經的效果。
川芎的主要成分包括有機酸、揮發油、苯酚類、酚類、生物堿、萜烯類等,其中揮發油、生物堿、酚類為研究的熱點。建立大鼠心肌缺血損傷模型后,利用川芎生物堿治療后,結果顯示川芎生物堿能夠有效緩解心肌細胞凋亡起到保護心肌的作用,并且川芎中的酚類、揮發油能夠保護異丙腎上腺素誘導的心肌缺血。
川芎中的川芎嗪屬于鈣離子拮抗劑,主要用于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疾病,能夠減少缺血導致的心肌細胞損傷,改善冠狀動脈血流供應,降低心肌病變過程,對心臟起到保護作用,拮抗鈣離子的同時對血管起到舒張作用,降低血壓和血管通透性,以改善腦部微循環[13]。
3.1 偏頭痛川芎鉤藤湯對偏頭痛有治療效果,與服用鹽酸氟桂利嗪比較,服用川芎鉤藤堂效果明顯,并且能減少不良反應發生率。
3.2 支氣管哮喘哮喘發作期患者,診斷聽診可聽明顯哮鳴音,采用川芎平喘合劑治療,與口服氨茶堿對照組比較,患者出現白細胞增高、發熱情況可加抗生素治療,川芎平喘合劑治療患者臨床控制率高于對照組,并且臨床體征癥狀好轉率高于對照組[14]。
3.3 心血管疾病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功能評價為II~III級患者,利用參芪川芎益母草湯配合西藥利尿劑、洋地黃制劑、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硝酸脂類藥物、吸氧等治療,臨床有效率為96.7%[15],說明參芪川芎益母草湯治療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效果優于單純西藥治療。另外,川芎水煎液能夠提高蟾蜍離體心臟的自律性、收縮性、心輸出量,并表現為負性變力作用,說明川芎水煎液能夠改善離體蛙心的心輸出量和心肌收縮力。
3.4 中樞神經系統性疾病川芎生物堿藥理研究表明其能夠對腦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神經功能、腦梗死容積產生影響,對自由基損傷后的腦組織起到保護作用,減少腦缺血再灌注后腦組織的傷害。
3.5 子宮平滑肌收縮川芎提取液對小白鼠離體子宮平滑肌收縮影響明顯,比較高、中、低不同濃度川芎提取液對子宮平滑肌收縮影響,高濃度提取液對子宮平滑肌收縮影響最大,低濃度提取液對子宮平滑肌收縮影響最小,說明濃度越大對子宮平滑肌抑制作用越明顯。
3.6 腦血管疾病川芎微乳能夠明顯改善血液的血流變性,明顯降低氣虛血瘀大鼠的全血還原黏度、大鼠全血黏度、紅細胞比容、紅細胞聚集指數等指標,從而改善血液流變性,改善血液黏度。
3.7 發熱川芎揮發油對發熱大鼠下丘腦環氧化酶的表達提高作用明顯,說明川芎揮發油可有效降低下丘腦環氧化酶的表達,抑制環氧化酶產生,減少中樞發熱情況。
川芎活血化瘀效果較強,能夠治療瘀血阻滯引起的各種疾病,對于月經不調、心腦血管疾病的治療均有較好效果。川芎走而不守、香燥辛溫,既能行散各處,還能起到上行可達巔頂,下行可到血海的功效。川芎為婦科要藥,可下調經水,活血調經,解郁散結,對于婦產科多種疾病均有調理作用,如痛經、血瘀經閉,多與桃仁、赤芍合用,如患者血瘀寒凝則可給予當歸、桂心配伍。鑒定川芎可根據藥物性狀、成分、理化性質進行區分。另外,川芎會因產地不同其活性成分種類和含量均有差別,在臨床使用中不但應鑒別其真偽,還應對其產地進行鑒定。隨著川芎藥理研究的不斷深入,川芎也會在臨床治療中發揮更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