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鷺
子宮肌瘤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一種婦科腫瘤疾病,尤其多發生于已婚女性,該病又被稱之為子宮纖維瘤或者是纖維肌瘤,臨床上該病的主要病因為子宮平滑肌細胞增生。子宮肌瘤患者在臨床上常見的癥狀有子宮出血、壓迫、白帶增多、流產、腹部包塊、疼痛等,不僅影響到了患者的生理功能,同時也給患者心理帶來了巨大壓力,為此,給予患者科學有效的臨床療護具有重要意義[1]。臨床上常見的子宮肌瘤患者療護方法為常規西醫治療和護理,該方式短期療效顯著,但難以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復發率高,故而采取安全有效的中醫臨床療護方式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選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診治的74例子宮肌瘤患者開展本次試驗,分析中醫護理聯合中藥內服的應用效果,具體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大連市婦幼保健院2019年4月—2020年4月診治的74例子宮肌瘤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將所有患者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7例。對照組年齡為31~56歲,平均年齡為(42.56±5.12)歲;觀察組年齡為32~57歲,平均年齡為(42.85±4.68)歲。2組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本次試驗經由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納入標準與子宮肌瘤臨床診斷標準相符合患者[2];主要臨床癥狀為月經量增多、下腹墜痛患者;簽署本次試驗知情書患者。
1.3 排除標準有重要器官如心、肺等功能不全者;有精神問題者;有語言障礙患者。
1.4 方法
1.4.1 對照組給予常規西醫對癥治療聯合常規護理:①常規西醫對癥治療:選取藥物為米非司酮(生產廠商:秦皇島紫竹藥業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10950005),選取本品25~50 ml,每天2次,在空腹或者是進食2 h以后進行口服。②常規護理:給予患者用藥指導,監測患者病情變化情況,對患者飲食進行干預,給予患者基礎健康宣教和心理指導等。
1.4.2 觀察組給予中藥內服治療聯合中醫護理:①中藥內服治療:藥方為當歸、 荔枝核、甘草、夏枯草等,如果患者在服藥以后出現下腹疼痛等癥狀,需要以原處方為基礎另加適量乳香和沒藥;如果患者在服藥以后出現乳房脹痛等癥狀,需要以原處方為基礎另加適量郁金和絡止痛。服用方法為以水煎服,每天1劑,分為早晚2次服用。②中醫護理:組建中醫護理小組,小組成員主要包括護理人員、主治醫師和科主任,小組成員需要對患者的各項信息進行詳細了解,結合醫院實際情況,制定出相對應的護理計劃,定期對護理人員展開培訓工作,小組成員需要具備良好的護理技能,需要牢牢掌握每一個護理流程。小組成員需要充分了解子宮解剖學知識和相關中醫知識,明確每一個小組成員的責任,不斷提升護理人員的專業水平和職業素養,及時且全面地掌握患者實際病情,致力于為患者提供一個更加和諧、全面、細致化的護理體驗。情志護理:受患者對疾病了解程度不夠、病情給患者帶來的痛苦和折磨等影響,患者大多會伴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會產生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進一步提升患者的心理壓力,而負性情緒又會和患者的病情進展形成惡性循環,容易致使患者出現失眠、厭食等癥狀。護理人員需要及時與患者展開交流和溝通,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的實際心理需求,對患者產生的各項不良情緒進行疏導,可根據患者的個人喜好,對其進行情志轉移等,對于存在失眠癥狀的患者,可令其每天晚上泡腳,護理人員可對患者進行適當的按摩護理,選取穴位主要包括涌泉、風池、太陽、百會、印堂等,每個穴位按摩時間約為3 min,每次按摩時間約為15 min。對于失眠癥狀比較嚴重患者,可給予患者耳穴壓豆護理,將王不留行貼于患者的皮質、神門和心等耳穴上,配合按摩護理聯合應用,可以對患者的失眠癥狀進行有效緩解。病情護理,護理人員需要充分評估患者的實際情況,為患者調整適宜的體位,加強對患者各項生命體征變化的監測程度,以每2 h為一個周期,對患者的足三里和三陰交展開1次按摩,每個穴位按摩時間約為3 min。穴位按摩護理:護理人員需協助患者采取適宜的體位,指導患者進行放松訓練,從患者肢體遠端部位開始,逐漸向患者的心臟部位展開按摩,按摩采取抓捏方法,抓捏5 s,放松5 s,按摩時間以每側肢體5 min為適宜。對于存在疼痛癥狀的患者,可以給予其耳穴壓豆護理,選取穴位主要有神門、交感、子宮、皮質下,每個穴位按壓時間約為2 min,疼痛程度比較嚴重的患者,可適當增加按壓次數和按壓力度,對于劇烈疼痛患者,可嚴格按照醫囑進行藥物鎮痛。 對于存在惡心、嘔吐癥狀者,可對其內關穴進行按摩,每次持續時間約為15 min。
1.5 觀察指標工具選取SAS量表和SDS量表評估2組心理狀態,觀察記錄2組的焦慮(SAS)評分和抑郁(SDS)評分,存在焦慮風險為SAS評分達到57分,存在抑郁風險為SDS評分達到53分;工具選取VAS視覺模擬評分法評價2組疼痛程度,0~10分,0分表示無疼痛,10分表示劇烈疼痛;評價2組并發癥發生情況,觀察記錄2組發生感染、子宮扭轉和腹脹的例數,對比2組并發癥總發生率。

2.1 2組患者心理狀態和疼痛程度評分比較應用前2組患者的焦慮(SAS)評分、抑郁(SDS)評分和疼痛(VAS)均基本一致且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應用后觀察組SAS評分、SDS評分和V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且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心理狀態和疼痛程度評分比較 (例,
2.2 2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與對照組并發癥總發生率相比,觀察組偏低且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例,%)
子宮肌瘤容易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包括局部血氣臟腑經絡阻滯,中醫認為該病的主要發病機制為血瘀,臨床上治療當以通經絡、活血祛瘀為重心。經過長時間的臨床研究發現[3],子宮肌瘤的臨床治療工作具有一定程度的困難性,再加上患者臟腑功能障礙等因素影響,患者通常情況下會出現氣虛等臨床表現,故而采取適宜的臨床治療方式,對女性各項器官的功能進行調節,對患者的內分泌情況進行改善,有助于實現祛瘀化瘀、消除子宮肌瘤的目的。
常規西藥治療和護理在子宮肌瘤臨床療護工作中應用廣泛,可以在短時間內起到良好的療效,但是該方式難以對患者的腫瘤進行徹底消除,臨床復發率高, 且患者容易出現感染、子宮扭轉和腹脹等并發癥,會影響到患者的預后效果。近些年來,隨著我國臨床醫學事業的不斷發展,中醫治療子宮頸肌瘤逐漸受到了越來越多人士的關注和重視,中藥內服是目前臨床上主要的一種中醫治療方法,該治療方式的應用可以對患者的臨床癥狀進行有效改善,可以顯著提升患者的臨床療效,當歸、 荔枝核、甘草、夏枯草等藥物具有祛瘀散結、行氣活血、溫通經脈等作用,流行病學也顯示該中藥內服方可以對患者的內分泌和微循環進行有效改善,可以對患者的腫瘤細胞產生明顯的抑制作用,可以有效作用于患者的腫瘤細胞膜并對其活性產生抑制作用,可以對患者的機體免疫工功能進行調節,幾乎不會給患者帶來不良作用,安全性高[4]。在對子宮肌瘤患者展開中藥內服治療過程中,同時展開中醫護理干預,從情志護理、病情護理、康復護理等多個方面展開,致力于發揮出更顯著的療效,降低患者出現并發癥的可能性,更好地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提升整體療護效果[6]。本次研究結果表明,應用前2組患者的焦慮(SAS)評分、抑郁(SDS)評分和疼痛(VAS)評分均基本一致(P>0.05),應用后觀察組SAS評分、SDS評分和VAS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與對照組并發癥總發生率相比,觀察組明顯偏低且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中藥內服聯合中醫護理的應用有利于優化子宮肌瘤患者的臨床療護工作,有利于改善患者預后。
綜上所述,給予子宮肌瘤患者中藥內服治療聯合中醫護理夠顯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緩解患者的疼痛感,能夠有效降低患者發生并發癥的概率,具有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