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孝慈
(廣東科技學院,廣東 東莞 523000)
通過近幾年的探索實踐,我校總結形成了“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創新創業大賽——項目孵化”的“三級孵化”模式,取得了豐碩的成果。2017年以來,獲得國家級、省市級創新創業大賽獎勵50余次。2017年,獲得第二屆中國大學生跨境電商創新創業大賽一等獎1項,三等獎4項;獲得第六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暨“贏在東莞”大學生科技創新創業大賽一等獎1項,二等獎、三等獎各2項;2018年,獲得“挑戰杯·創青春”廣東省大學生創業大賽金獎、銀獎各1項,銅獎6項;獲得2018年“贏在東莞”科技創新創業大賽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獲得第四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總決賽“我的創新創業故事”微視頻征集二等獎;2019年,獲得第五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廣東省分賽銅獎,獲得“挑戰杯”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三等獎4項,獲得“贏在東莞”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三等獎。
近三年,已孵化40多個創業項目。計算機學院的易海南(花名)同學(2018年國家級大創項目),將專業知識與興趣愛好相結合,打造中國“互聯網+街舞”領軍品牌,在校期間就創辦了深圳市嘻哈醬信息技術有限公司。2016年,他的項目參加廣東省民辦高校創新創業大賽,獲得總冠軍,首獲天使輪投資200萬元,入駐我校眾創空間進行孵化。目前,平臺注冊人數超過200萬。項目于2019年開始布局線下實體店,在全國已開設連鎖加盟店60余家,項目估值超過2億元人民幣。
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和各類創業大賽涌現出了一大批富于想象力、創造力的人才和創新成果,展示了新時代大學生崇尚科學、追求真理的求知精神和大膽探索、勇攀高峰的創新能力。促進了我校“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向縱深發展。通過大賽與活動,選拔出入駐廣東科技學院眾創空間的優秀創業項目,進行行業細分,以校企合作企業為資源,校外創新創業實踐基地為平臺,進一步促進創業成果轉化。與企業在新項目研發、新媒體運營、學術交流、人才培養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共同打造行業內較高水平、具有一定特色的產學研合作、新媒體運營、電商人才培養的創新創業孵化平臺。
創新創業訓練與實踐平臺,采用了互聯網大數據、信息集成等相關技術,可以快速搜索到各領域的創新項目、研究進展及相關人才信息,有效提高了學生創業項目的信息推廣度和孵化成功率,實現創業導師、學生“創客”、企業家等實時有效溝通,顯著提升了對創新創業成果孵化“最后一公里”的服務能力。
多次開展就業創業大講堂,分別邀請了南方物流管金虎董事長、易事特董事局主席何思模等多名企業家來校與同學們分享創業的經歷和人生的感悟。先后有上萬名大學生聆聽企業家的講座。通過參加就業創業大講堂,使廣大學生掌握了創業的基本要求、必備素質和主要途徑,懂得了創業維艱,需更艱苦奮斗、儲備知識、招攬人才等基本道理。每年舉辦創業特訓營,邀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國賽評委、投資人、行業領袖進行主講。分別從商業計劃書的撰寫、商業模式創新、項目路演和答辯、創業期投融資技巧和實操等方面進行培訓,全面提高了創業團隊的參賽水平,提升了創業團隊核心競爭力。
為了更好地培養跨境電商人才,自2018年至今,我校陸續開展跨境電商特訓營,每期都有40名以學生參加學習,培養一大批電商人才,極大的激發在校學子參與電商領域創業的熱情。2019年,舉辦了第一期跨境電子商務新工科實驗班,招收44名學生。通過引企入校、合作培養、實驗實訓基地共建等有效合作模式,把專業鏈與產業鏈、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實踐過程有機地結合,搭建起逐步滲透、互融、互通的人才培養綜合體,與企業共同培養跨境電子商務人才。
大創工作小組積極參加創新創業類培訓,從產業政策解讀及環境分析、孵化器服務體系構建、創新創業與創業投資等方面對項目管理進行深度剖析。結合廣東科技學院大創項目的實際發展情況,建立標準化的大創項目運營管理體系,對大創工作小組進行專業化的培訓,全面提升大創工作小組管理能力。
加強產、學、研、用的有機融合,鼓勵大創項目團隊對于同領域的上下游產業鏈、不同領域的橫向產業鏈的互動交流,為大創項目團隊提供檢驗檢測、研發設計、小試中試、技術轉移、成果轉化等社會化、專業化服務,提高技術支撐服務能力,加大力度幫助大創項目團隊更多地邁進科技成果轉化領域,讓產品走向市場化。
多角度、多渠道、多領域地利用新聞媒體加強對創新創業活動的宣傳和推廣,展現新時代大學生崇尚科學、追求真理的求知精神和大膽探索、勇攀高峰的創新能力,吸引社會資源,得到投資人青睞,創造團隊項目市場商業價值。
建立創新創業實訓體系,結合廣東科技學院“創新創業課程——創新創業實訓——創新創業實踐”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及“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創新創業大賽——項目孵化”的“三級孵化”模式,開設農產品電商班、跨境電商特訓營、創業精英班等一系列特色化創新創業課程,激發大學生的創造力,有效進行創新創業實踐,提高學生們的創新創業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以創業帶動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