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銀環
(安徽省安慶市太湖縣小池小學,安徽 安慶 246440)
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必須以新的教學理念為指導,探索適合課堂教學的新模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其面對高速發展的信息技術時代,能觸類旁通地解決新問題。但在現代課堂教學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和不足。如何根據學科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高效開展信息技術課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在當今社會,信息技術教學被廣泛運用,它可以直觀地展示教學內容,讓課堂變得更有趣味性,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
目前,仍有部分教師受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不能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來講解課程。脫離實際生活經驗,單一地指導書本上的知識,即使舉例子也是按照教材的內容,照抄照搬。這樣的教學方法使得學生缺乏學習的興趣,上課沒有積極性,經常自娛自樂,還會影響其他的同學,使得課堂學習效果降低,長此以往,會使學生有厭學的心理。
在科技迅速發展的現在,信息技術是很重要的一門課程,學好信息技術的基礎知識在小學課堂上必不可少。但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很多教師仍受傳統教學思想影響,只注重課本知識的講解,缺少實際動手操作的教學方式,即使有實際操作的課程也很少讓學生親自動手。甚至很多學生不喜歡老師講理論知識,沒有明確學習信息技術的目的,導致很多學生覺得信息課程枯燥乏味,降低了課堂效率。
信息技術是一門新型的課程,傳統的課堂教學評價脫離了實際生活,片面地掌握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不能體現學生的真實水平。在課堂教學中,沒有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造能力。只是單一地通過讓學生復制老師教的知識重復操作,使得學生沒有求知的欲望。導致學生在實際操作時只會按照老師的示范去做,如果增加一點變化就會不知所措,降低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不能讓學生將所學的信息技術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
信息技術課程除了基礎的理論知識和實操教學外,教師和學生的互動也很重要。信息技術課程不同于其他課程,它是與時俱進不斷更新的。因此,除了課本上的知識外,教師應多關注網絡知識。現在的學生家里基本都有電腦,如果教師不能及時地補充網絡上的知識,在學生提問時,就會顯得手足無措,不能和學生融合到一起去。老師在課堂上的教學不能吸引學生的興趣,學生就會有自己的想法,無法信服老師,長此以往,學生就會產生厭學的情緒,降低課堂教學效率。
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針對上述幾點問題,老師除了要提升自己的知識水平外,還應注重學生個人能力的培養,根據課本教材結合實際生活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和動手能力的水平,對此給出以下幾點對應策略。
一堂課是否精彩就要看開始時是否吸引人,只有學生有了興趣,才會由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學習。信息技術是一門來源于生活并運用于生活的課程,因此,在課堂上,教師應創造“生活化”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把信息技術與實際生活結合起來,在課堂問題中找到生活的原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讓學生找一樣東西,在找東西過程中,讓速度快的學生介紹自己找東西的經驗,引導學生說出能迅速完成任務的主要原因是:有規律的收納[1]。最后由老師來進行總結,電腦里的東西就應該有規律的整理,這樣就不會混亂,方便查找的同時也不會浪費時間,省時省力。這樣的教學不僅教會學生如何整理自己電腦里的文件,還教會學生在生活中如何整理自己的物品,將所學的知識和生活聯系起來,做到有條不紊。
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應該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一些豐富的課堂活動。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實踐、討論結果的方式進行學習,以此來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和學生的實際生活結合起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主動學習。例如,在課堂上,可以通過拆修舊電腦的教學方式來實施教學。對于小學生來說,雖然他們都見到過電腦,但對電腦的了解僅僅停留在表面上,對于電腦的內部結構知之甚少。因此,老師可以利用學生的好奇心,通過拆解機器,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在結合簡單的書本知識來一起探究電腦內部的情況[2]。這樣的教學方式,不但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加深他們的記憶,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學習與之相關的信息技術知識。
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應根據它的優勢開展互動教學,老師給學生提供研究的信息資源,讓學生在互動中進行學習。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僅是通過老師的傳授學習知識,還是在學生自己通過獨立思考、交流探討、借助他人的幫助下、利用學習資源,采取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獲得知識。例如,可以讓學生按照老師給的研究課題和信息資源,根據自己的興趣分成不同的小組,在研究課題的過程中充分發表意見、展示研究成果、討論學習觀點和結論[3]。在此過程中,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表現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讓基礎知識扎實的學生與基礎薄弱的學生一組,基礎一般的學生自愿組合。分成數量相等的幾個小組后,形成同組之間互相合作,分組之間互相競爭的學習模式。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產生集體榮譽感,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在小組合作學習時,讓學生在獨立思考,展示個性和思維方法的過程中豐富自己的見解。最后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表現,判斷學生需不需要進一步的扶持和幫助。
信息技術課程被很多人誤以為只是簡單的電腦課,微機課,沒有嚴格的考核標準和升學壓力。面對以上這樣的情況給出以下幾點建議。
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教師在上第一堂信息技術課程時就應該提前說好相關的規則,一一示范和強調,讓學生知道怎么做才是正確的,什么樣是錯誤的。在學生沒有了解老師的時候都會存在僥幸心理,因此,老師應言出必行。對表現好的學生進行表揚,夸贊學生的作品或給予一個贊許的微笑。當學生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后,對于表現好的同學可以獎勵他們在下課前幾分鐘玩益智小游戲。如果有違紀現象的學生,可視情節輕重來處理。總之,只要出現違紀現象的都應該讓學生認識到錯誤并加以改正。在此情況下,既可以很好地維持課堂紀律,也可以加強學生的自覺性。
給新生上課之前,除了強調課堂紀律外,還要讓學生知道為什么要學習信息技術這門課程。用簡潔生動的語句告訴學生,學好信息技術不但可以愉快的玩耍,還可以提高其他課程的成績,比如,可以在遇到問題時上網查找學習資料。告訴同學們信息技術在生活上的應用,比如,學校檔案的管理,各個行業工作人員的工作都是利用信息技術,學好這門課程可以解決生活上的很多問題。同時給同學們講一些名人事跡,比如,世界首富比爾·蓋茨的故事。通過這些例子告訴學生信息技術的重要性,不但可以玩,還可以學習工作,同時還可以讓自己變得富有,讓學生明確學習的目的。
在信息技術教學中,不要采用單一的教學模式,而是設計一些新穎的教學情境。比如,教師可以舉止微課,將學習的重點突出展示,讓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時候,充分理解信息技術的有效、便利的地方。同時,對于簡單的知識點可以讓學生分組討論后,推選一個組長上臺進行演講,加強團隊合作精神和實踐經驗。另外,老師可以布置一些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讓學生自主思考,如何運用學習到的知識完成任務。同時,老師可以在課堂進行巡視,適當給予學生提出一些小建議為其答疑解惑。既可以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全面了解學生完成作業的情況和對知識掌握的情況。
對于每一節信息技術課程,教師都應記錄學生的課堂情況、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課堂任務完成的效果、課堂紀律、興趣愛好、家庭作業等。任課老師只有把工作做得更細致,才會和班主任及家長進行良好的合作,通過學校家庭共同教育的方式,才會及時掌握學生的基本情況。同時,老師可以布置一些生活化的作業,讓家長進行監督和幫助,一起共同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并在這種過程中讓家長發現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4]。
在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如何提高小學生信息技術應用的能力,仍存在很多問題,除了加強教師個人知識水平,結合生活實際以新舊理念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還應該讓學校家庭共同努力,利用一切有利資源進行適當的教學。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輕松、自主、有趣地學習信息技術知識,完成學習任務。擁有良好的學習體驗,提升學生思考和實踐的能力。